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大明第一首辅(1363)+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江芸芸快步上前行礼,姿态谦卑,吴宽把人扶了起来,笑说着:“坐吧,先前唐伯虎在信中对你赞口不绝,把你形容成天下自此唯一的神童,还送来很多你的文章,我便对你一直很是好奇。”

江芸芸不解:“吴侍郎认识唐伯虎?”

“我有一好友名叫沈周,他有两个徒弟名叫唐寅和祝允明,都穆也沈启南学过诗。”吴宽和气说道。

江芸芸恍然大悟,热情说道:“原是如此,沈师孝心至今闻名南直隶。”

沈家历代布衣,族无显宦,但却是吴中望族,沈周声名远播,父母在不远游,一直不曾出仕做官,但在朝中却好友遍布。

“坐吧,不知后面的那些阅卷官何时能来。”吴宽笑说着。

江芸芸开玩笑道:“总归能被人麻溜请过来的。”

吴宽笑了起来,两人间的气氛顿时放松下来。

“原和唐伯虎一样促狭,不知江学士对科举之事可有了解?”他话锋一转,随意问道。

江芸芸老实交代:“除却自己考的那几场,在琼山县做县令主持了县试,对于会试还要吴公多多指教。”

“那就足够了。”吴宽安抚着,“考试的题目可有什么想法?”

江芸芸还是摇头。

“我还以为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吴宽笑着打趣着。

江芸芸笑了笑:“虽有想法,但此前都是对自己的,如今面对这数千考生不敢随意发言。”

“唐伯虎如此张狂的人,还能和你玩的这么好,对你如此推崇。”吴宽惊讶,“听都玄敬说,他能安安分分考试,可是多亏了你日日提点。”

江芸芸谦虚摆手:“伯虎本就是神童,耐下心来就能学好,和我并无关系。”

吴宽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越看越满意:“这世上有天赋的人其实比比皆是,但能用好这天赋的人屈指可数,唐伯虎是个不安分的人,若非你时时看着,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呢。”

江芸芸只是笑着,温和转移话题:“不知吴侍郎对考题可有何打算。”

吴宽捏着胡子想了想:“这京城如今最热闹的莫过于浙江和漳州的消息了。”

他看了一眼江芸芸。

江芸芸低眉顺眼没说话。

他就继续说道:“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的那些好友如今散落天南地北,但无一不例外,和你志同道合,就连唐伯虎都开始学着你的模样推行清丈放良之事,可见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他沉吟片刻:“四书开篇就用——‘子在齐闻韶,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开场,江学士意下如何?”

江芸芸:“圣人学九德三月不知肉味,不过‘学之’二字,韶尽美,又尽善,确有令人向上之一。”

吴宽满意点头:“史记内容信手捏来,果然是江其归啊。”

江芸芸只好又谦虚地摆了摆手。

两人说话间,五房的阅卷官终于被锦衣卫们请进来了,大家自然又是一番行礼问安,江芸芸年纪是最小的,但坐的位置却不低,直接坐在吴宽的右手边,能进北直隶会试的大都是进士,对江芸并不陌生,其中不少人平日里还见过面说说话,一点也看不出架子,只是如今乍一看,心里难免有些想法了。

一般来说一场会试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十八人,也即是传说中的“十八房制”。

两个主考官也称为总裁,坐在最前。

后面十八人各自分坐两侧。

“人来齐了,就先祭拜圣人吧。”会试是有一套繁琐流程的,这么早把人抓进来就是为了这个完成流程。

拜孔子,文言文宣誓等等一系列工作下来,天色都黑了。

吴宽年纪大了,但还是强撑着精神说道:“虽时间已晚,但还请各房回房后每人出十道试题,四书题目由我和江学士负责,今日起,大家两人出行,结伴担保,也不可随意和他人说话,可记住了。”

众人起身行礼应下。

等十八罗汉走了,屋内只剩下江芸和吴宽。

“第一场考试需要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第二场考试的考题下来,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也需要我们出,第三场考试的考题是策问。今夜我们的工作量可不少,明日宫门落锁前要上呈陛下。”

江芸芸点头,直接说道:“不若一人出三套然后再各自挑选。”

“正有此意。”吴宽满意点头,看着江芸芸笑得更和善了。

这出一套试卷说得简单,但很考验出题人的水平,放眼京城,能出一套好卷子的人不多,但对于当惯老师的江芸芸和博学多闻发吴宽都不是问题,所以反而是最好,最迅速的选择。

一个时辰后,两人齐齐放笔,对视一笑。

“这个前后截的有点远,但关系极佳,很考验考生的基础水平,可放最后一道。”

六张卷子一字排开,吴宽细细打量后,指着江芸芸的其中一张卷子说道,“你看过国子监的藏书阁。”

江芸芸抿唇笑了笑:“小时候在国子监借读过一年。”

“这个题目是不是有些难了。”江芸芸指了指吴宽的一道题,“这道题要考察的应该是《孟子·离娄上》的——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吴侍郎取了一截吕氏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偶得誉,是谓不虞之誉,后接孟子,怕是有人分不清了。”

吴宽挑眉:“江学士不是都分得清吗?我们可是要万里挑一,何来对他们宽容一些的。”

江芸芸笑:“修己和观人可是人生道理,对于正在求学的人来说可不容易。”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