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首辅(1141)+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众人又拉着她说了好一会儿,江芸芸从不会不耐烦,还顺带解决了谁家的鸡丢了的事情,她飞快把偷鸡的人找到了,让人打了五板子,这才把人放走。

“你们这边之前那些商屯的地在哪?”江芸芸随口问道。

农户们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有什么不能说的,支支吾吾。”王献臣不高兴质问道。

农户们只当没听见,低着头哼哼唧唧了几声。

“你们这附近可有军屯?”江芸芸没有继续追问,只是换了个问题问着。

“军屯都在卫所附近呢,不过这条路一直往西走,是有几座墩台的,他们那边也是有军屯的,不过应该不大。”有农户说。

江芸芸顺他们的方向看了过去,果不其然看到一个高高的,类似于烽火台的东西。

兰州城经过不断的的修建,形成了以城池为中心,结合关隘、军堡、边墙、墩台的严密防御体系。

“那日蒙古人来,你们这里可有伤亡?”江芸芸又问。

“我们当时听到动静就躲起来了,他们也都没空找我们麻烦。”

江芸芸嗯了一声,又叮嘱了几句春耕的事情,最后找人合计了他们自家的土地,确定和本子上登记的没有差错,这才离开了。

“这些事情你也要盯着吗?”王献臣不解问道,“这些让文吏这些盯着不就好了。”

“春耕吗?肯定是要看着的,吃饭可是大事,不过兰州冬日漫长,地形狭长,越往西走,到甘州、山丹这些地方,天气更寒,麦苗青黄不接,这几十年蒙古又不断略夺,现在这些屯田连基本需求都难以满足,我看了前几年的资料,说二千里里的地人却不足一万七千,防守和耕地都很难顾全。”

王献臣看着江芸芸的侧脸:“我听说你来的第一个月把兰州数十年的册子和账本都看完了。”

“哪有这么夸张,不过是简单翻了翻。”江芸芸哭笑不得,“现在这些流言也太夸张了。”

“那也是都看了,我听说你之前在翰林院的时候便翻看了半个翰林的档案。”王献臣低声说道。

江芸芸摸了一把小毛驴的脑袋,没说话了。

“你问屯田的事情做什么?”沉默片刻后,王献臣又问。

“想要把土地重新规划一些。”江芸芸说。

王献臣震惊:“清丈土地?这可太得罪人了。”

“做事就是会得罪人,土地就像一块糕点,有些人吃多了,所以我得从其他人嘴里抠出来,塞到没得吃的人手里。”江芸芸平静说道,“基层治理,尤为如此。”

“你,你真不怕那些乡绅……”王献臣低声说道。

江芸芸眉心一挑,意味深长说道:“他们要是真这么做才有意思呢。”

她说完,两人又没有说话了。

墩台就在不远处,马车两炷香的时间就到了。

这事一个类似于城堡模样的寨子,如今大门紧闭,里面的空地还散落着锄头,篓子等东西,不太大的一个院子,应该是个小墩台,现在透过缝隙看过去,整个墩台安安静静的。

“怎么里面没有人?”王献臣不解问道。

“死完了呗。”头顶传来熟悉的声音。

江芸芸抬头,看着坐在塔寨边缘的人,笑了起来:“你怎么在这里?”

“有个兄弟的香囊落了,说是他夫人亲自绣给他的,里面还三两银子呢,找不回来没法和嫂夫人交代,所以我就一家家找过了。”谢来一只脚悬挂着,一只脚蜷缩着,看着辽远的远处,随口说道。

“那找到了?”江芸芸问。

“嗯。”

“下来吧,我们回家。”江芸芸看着他被日光笼罩着,模糊不清的脸,柔声说道。

谢来这才低头,先是看了眼江芸芸,然后才看向王献臣,懒洋洋问道:“这不是钦差嘛?”

“你是?”王献臣看着他腰间的刀,又看着他的鞋子,谨慎问道,“你是锦衣卫。”

“锦衣卫佥事谢来。”谢来一跃而来,顺手把手中带血的香囊塞到袖子里,然后才一本正经地站在江芸芸身边,人模人样说道,“听说你家父辈也是锦衣卫出身,真巧。”

王献臣嗯了一声。

“之前看三个卫所的折子里说,有十个墩台无人存活,十二个墩台少了一半人,还有一些墩台也损失惨重,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江芸芸问。

“人数都核对过了,和你们上报的折子合得上。”王献臣说着,又看了眼谢来,“还有八个锦衣卫也没了,名单一一核对过了,马尚书已经过目了。”

三人一路沉默地回去了。

“你来这里做什么?”谢来随后问道。

“本想来看看军屯的。”江芸芸说。

谢来啧了一声:“怎么又打上军屯的主意了。”

江芸芸没说话,只是胡乱弄乱小毛驴的毛发。

小毛驴不高兴地打了一个喷嚏。

谢来伸手给小毛驴顺毛,顺手拍开她的手,无奈说道:“别弄乱了,回头给你闹脾气。”

三人又去了其他几个民屯的地方,核对了田地数,问了春耕的事情,直到天黑,眼看城门要关了,这才火急火燎赶回去。

回衙门时,正看到老衙役看着手中的几张报名表,眉头紧张。

“怎么了?”江芸芸随口问道。

“刚才有人大晚上来敲门,说来交报名表的。”老衙役悄悄看了眼江芸芸。

江芸芸接过来看着。

“好漂亮的字。”王献臣扫了一眼说道。

“同知看这个地方?”老衙役突然指了指报名表上的位置,一脸嫌弃,“什么狗屁东西都来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