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小心翼翼将周大娘子背起,走过麻袋路,将周大娘子背到孟二面前。
孟二见状,连忙下马,向金冠鞠躬致谢,他伸手想要接过周大娘子,却被金家亲眷等人拦了下来。他们哄笑着闹起了孟二,要求他必须完成一系列的考验才能迎娶周大娘子。
孟二无奈,只好一一应战。
他先是接受了金冠等人的敬酒,然后又进行了“过三关”的考验。
第一关是“跨火盆”,寓意着祛除邪祟,迎接新生活;第二关是“踩红毯”,象征着步步高升,未来可期;第三关则是“拜天地”,孟二和周大娘子在众人的见证下,向天地和父母磕头行礼,表达了对婚姻的敬重和感恩。
经过一番折腾,孟二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考验。他从容接过周大娘子,将她轻轻地抱上了轿子,金冠作为送亲娘舅,也跟着一起,缓缓向孟家村行去。
金三娘送周大娘子出门,倒也不是太伤心,过了三日,孟二和周芙便要回门。
虽然定亲时,说过金三娘要跟着周芙过日子,可是住到孟家村去到底不便,而周芙在庄子里种蘑菇,在孟家食肆的菌菇用途很大,很受食客欢迎,所以周芙日日都要来庄子里收蘑菇,她住在庄子里,也能日日见到周芙,得个照应。
而且庄子里还有一个温泉,等到了冬日,还能种很多绿叶蔬菜。这样一年四季,周芙都能来庄子,也不用怕别人说什么闲话。
金三娘再次感叹,周芙这门亲事定的真真是极好的。
二丫、大牛、二牛一群孩子站在村口,远远地望见一支喜庆的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走来,彩旗飘扬,锣鼓喧天。
大家立刻喜上眉梢,转身便向孟家的院子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喊着:“接亲的队伍来啦!二婶娘要进门啦!”
孟收和老刘氏坐在高堂之上,两人经历多了,特别淡定,只笑容满面地等待着新人的到来。孟石和刘氏则坐在下首,有点坐立不安,小四在孟三怀里探头探脑,因为人多看不着,瘪嘴要哭,刘氏连忙喊孟三:“带你四弟出去看热闹,这大好的日子要是有哭声,多晦气!”
“好咧,我的亲娘。”孟三抱着小四高高兴兴挤出去,刘氏看着这两兄弟,心里就膈应,这底下还有两场婚宴要办,可累死她这把老骨头吧。转头正好看到,站在门口,大丫怀里抱着的星宝,正挥着大胖手脚,咿咿呀呀地叫唤,那喜庆的小模样,看一眼,就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
这大孙女的嫁妆树,已经种上了,等到她出嫁,够给她打一屋子的好家具了。这么好看的姑娘,也不知道便宜谁家的小子,她巴不得星宝晚点出嫁,也好多给她攒点嫁妆。
“大丫,明日你爹要开祠堂,你大伯给你们三姐妹都取了名字,一起给你们记到族谱上去。”刘氏看大丫认真看了星宝一上午,心里对大房家的这个丫头,也多了几分怜爱,“你星宝妹妹胖,你别总抱着,放摇床上去吧。”
大丫心里对自己的名字充满了期待,她晓得星宝有了大名,她终于也要和星宝一样,拥有大名了,今日浑身充满了干劲,一点都不觉得累:“二奶奶,我不累,平日里面我抱三丫抱习惯了。”
姚氏在镇上干活,给三丫喂奶不方便,想着三丫快有十个月了,索性就给她断奶得了,于是这几日,她送往姚氏娘家去了,大丫有了空闲,就自告奋勇来照顾星宝。
两人说着话,也缓解了刘氏的焦虑,外头周大娘子被喜轿稳稳地抬到了孟家门前。她盖着鲜艳的红盖头,眼前一片红色,无法窥见外界的一切,只能感受到周围喧嚣而陌生的气氛。她心中虽然充满了对夫家未来生活的期待,但当下更多的是慌乱。
按照习俗,这时候会有个福气之人来指引新娘行动,刘氏觉得最有福气的就是她家多福,于是这个角色就分配给了她。
林多福走到了轿前,伸出手,稳稳地扶住了轿杆,然后轻声地对轿中的周大娘子说道:“大娘子,别怕,有我在呢。”
她小心翼翼地扶周大娘子下了轿子,她的手温暖而有力,紧紧地握着周大娘子略显冰凉的手。
周大娘子不安的心,顿时找到了依靠,她感激地轻轻道了一声谢谢,心里也越发唾弃之前产生嫉妒的自己。
在林多福的指引下,周大娘子开始缓缓地走向高堂,虽然看不见前方,但因为有了林多福,倒也不再害怕。
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孟二和周大娘子进了院子。两人都穿着喜庆的红色婚服,走到高堂前,孟二先行一礼,然后两人一同跪下,向老刘氏和孟收行大礼。
老刘氏和孟收笑着,让两位新人赶紧起来,孟鹤田作为司仪,面带笑容,高喊:“一拜天地!”
孟二和周大娘子一同低头,双手合十,虔诚地向天地致敬。
“二拜高堂!”
孟二和周大娘子又转向孟石和刘氏,再次行大礼。孟石和刘氏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
“夫妻对拜!”
孟二和周大娘子相互鞠躬,完成了这庄重的仪式。
“礼成,送入喜房。”孟鹤田高唱。
林多福笑吟吟地将周大娘子扶到孟二身边:“二弟,带着你的新娘回屋喝交杯酒去。”
“羞羞羞,二叔,你们要去洞房啦!”
一群孩子们围在一旁,他们嬉笑着,有的模仿着新人的动作,有的则互相追逐打闹,给这喜庆的场面增添了几分热闹。
王氏和姚氏笑着拦下孩子们:“天还没黑呢,洞房还早着呢,一群傻孩子,松子,先去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