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品官的重生科举路(18)+番外

作者:晚风入梦 阅读记录

陈清澹翻看一会儿账册,忽然道:“杨大人,草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知讶异道:“但说无妨。”

陈清澹道:“没有具体人数,就算把账册核算得再详细也是做无用功。”

杨知的脸色不大好看,哪怕他脾气再好,也是个朝廷二品大员,突然被陈清澹这个半大孩子给折了面子。

陈清澹见状,紧接着说道:“既然地方上一时半刻没办法把人数统计上来,不如干脆把赈灾钱粮分配到各县,由各县知县来分配给百姓。”

杨知轻轻敲击着桌子,“你可知此举会引发什么?”

“贪污。”

杨知冷笑道:“你也是个聪明人。”

陈清澹道:“大人,水至清则无鱼。”想要在平州伸展手脚,不给下面一点好处,可能吗?让各县贪污点,至少能让他们办事儿。不然这么耗下去,杨知耗得起,平州知府耗得起,平州的受灾百姓可耗不起。

“大胆!”杨知把账册重重地摔在桌子上。

陈清澹闻声下跪,却挺直了脊梁骨,仿佛心有算计的人不是他。

杨知指着陈清澹,怒道:“你还未入朝为官,就如此蝇营狗苟地算计......”

“大人!”陈清澹双目通红,颤声道,“草民身为平州百姓,所思所想皆是同胞。草民曾入太平镇灾区看过那里的受灾样子,知道同胞百姓在受什么苦。这钱粮拖一日不发放下去,就多死无数的百姓,正值严冬......望大人为了百姓三思!”

杨知沉默良久,半晌后见陈清澹依旧铁骨铮铮的样子,忽然叹了口气,“本官念在你少年意气,不与你追究。起来吧。”

陈清澹见好就收,他就知道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杨知绝对不会是一个古板守旧的人。这一把他赌对了,既能够让杨知尽快放粮,又能给杨知留下来一个有才干、有仁义的好印象。

杨知让陈清澹留下核对账本,自己去了隔壁的房间,把随从叫过来,让他去各县找知县过来领粮。

隔着木质的墙板,杨知望着隔壁,叹道:“希望此子入朝为官后是百姓之幸。”真是当官的好苗子啊,自己真是年纪大了,老了老了不知变通。

第16章 刺杀刺杀

杨知恩威并施,把各知县叫来敲打了一番,确保这些赈灾粮发放下去大半都用来救济灾民,而不是全部让他们中饱私囊。

或许是为了培养陈清澹,他没有避讳,直接把陈清澹交到了身边陪同。

一众知县脸上都露着笑容,唯有安平县知县的脸色不大好看。

“杨大人。”安平县知县起身道,“恕下官直言,这些粮食恐怕撑不了三个月。”

他话音刚落,屋内众人齐刷刷地变了脸,不善的目光都落在了安平县知县身上。

杨知将众人的神色都收入眼底,“此话怎讲?”

安平县知县沉着心,他抿着嘴唇,半晌后,艰难地从袖子里掏出一本书册,“大人,这上面记载了具体的受灾百姓人数、房屋损毁数量、家畜财产损失金额......发放下来的救灾粮想要撑三个月恐怕很难。”

这本账册就是杨知多日苦等的账本,有了这账册他就能合理规划发放救灾粮,很大程度上避免下面的人贪污。所以安平县知县此举不仅仅得罪了平州知府,同时也把整个平州境内的各县知县给得罪了遍,日后想要晋升怕是无望了。

陈清澹适时走过去接过账册,简单翻看了一下,转交给杨知,并微微点头,示意这账册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

杨知拿着账册感叹道:“孙知县果然是个实干的人才。本官回朝以后定会奏明圣上,届时褒奖孙知县。”言下之意其他知县不过是装糊涂混日子,把其他人给敲打了一番。

有了安平县知县带头,再加上杨知这么一说,其他人想要装傻也不能了,纷纷表示会回头会尽快把账册给整理出来,及时交给杨知。

杨知达到目的,也就各退一步,夸奖了众人几句。

“只是......”杨知话音一顿,听得众人是胆战心惊,生怕他又突发奇想出什么幺蛾子。

杨知继续说道:“朝廷下一批赈灾粮至少三个月后才能发过来,这赈灾粮不够,各位大人还要想想办法啊。”说起来,这事杨知也是无奈,如今国库里的确是有钱,但每一笔钱的用途都是固定好的,能用到赈灾的钱粮额度早就透支了。

安平县知县道:“回杨大人,安平县的粮仓还有存粮,可否发放下去?”

杨知沉思半晌道:“此事还需一一上报。暂时先用朝廷的赈灾粮应对一段时间,关于各县粮仓的问题,本官会亲自上奏圣上。各位大人还有其他想法吗?”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一咬牙,提起了捐赠,“杨大人,不如向县内富户募捐?”

说得好听点叫募捐,说得不好听就是强抢。如果官真的要抢,富户再富也不敢阻拦,但这土匪行径实在有伤民心,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走这条路的。

杨知看向旁边的陈清澹,“你怎么看?”

众人这才注意到杨知身边的那个半大的少年,心里琢磨着少年到底是何身份?莫非是京城里出来历练的世家少爷?

陈清澹面不改色道:“大人,与其募捐,不如由官府向其以市价订购?”

安平县知县皱眉道:“钱从何来?今年平州受灾,几乎没有收上来多少粮税。”

陈清澹道:“可以由官府打借条,按照最低的利息来记账。待到明年秋收收上来粮税,再慢慢偿还。”

安平县知县道:“若是他们不肯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