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并不打算换个工作,而是求助他人!毕竟修撰前朝史是危险,也是机遇。
求助一个人,那就是投靠了那一方的势力,如果他全都求助呢?
于是陈清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打着求知的旗号,拿着前朝资料到处问问题。先是拜访了一些知名的大儒,也被拒绝过,却并不气馁。随后拜访了周桥生、张守志、卫南王,最后进宫见了皇帝问。
一番操作下来,谁也不能说他投靠了谁,但也并没有得罪谁。偏偏别人不管回不回答他,他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他整理的资料是所有人的思想,不可能有错,也不可能有罪。
把张守志都给整笑了。
第64章 奸臣小人奸臣小人
张守志心里清楚,有些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自己打压陈清澹未果,便不能继续用这个方法拉拢人才了,不然真的是把人往江南党那边推。
而且他用这种方法算计陈清澹,也不过是打了个时间差,趁着江南党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给陈清澹下了圈套,否则江南党肯定会施以援手,那他岂不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于是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陈清澹参与修史时,倒是没在遇到过什么麻烦。他对被算计的事情也装作不知,还参加了张守志的寿宴。
修史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动辄便需数年。但前朝史的内容着实不好碰,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陈清澹等人便将删改多次的初稿交了上去。
皇帝本人对前朝史算不上关心,随意翻阅了几张,目光在陈清澹的名字上停留几息,便将初稿合上,扔给了旁边的内侍,“送去内阁审阅吧。”
“是。”
“把陈清澹叫过来。”
这几个月陈清澹忙于修撰前朝史,皇帝也不曾召见陈清澹,没想到今天居然提起此事。
内侍悄悄抬眼瞄了皇帝的脸色,却看不出喜怒,忙收回目光,端着初稿去往内阁。
内阁并不是专门的办公部门,内阁里的官员都各自有着本职工作,但每日下午时分,众人还是会聚集在一处商讨朝事。
内侍目不斜视,将初稿放在内阁首辅张守志的桌子上,与张守志对视一眼,随即环顾周围人一眼,鞠了个躬道:“诸位大人请慢阅,我还要去翰林院请陈清澹大人进宫面圣。”
众人微微颔首。
陈清澹完成了修史工作之后就回到了翰林院。数日下来也没有什么新的工作安排。
一时之间翰林院的同僚不免在背后嘀嘀咕咕,就算是曾经的状元又怎么样?就算曾经攀附着皇上又怎么样?现在还不是被遗忘在角落里?
但惋惜者少之,更多的是心里感觉畅快,他们早就对陈清澹自甘堕落充当皇上身边的“奸臣小人”这件事,有了意见。但谁知道这些人是真的心怀忠义,还是因为自己当不了这个奸臣而恼怒呢?
陈清澹对周围的议论声置若罔闻,他整理着手边的文稿。在心里盘算着上交的史册,应该已经到了皇上的手中。
正思索着,便见到内侍寻来。
翰林院众人与内饰纷纷打招呼,内侍回了个淡淡的笑容后,对陈清澹说道。“陈大人。皇上传您过去。”
周围耳力不错的同僚已经听清了内侍的话,心里突然一惊。怎么过去了这么长时间,皇上还记着陈清澹?
被扔去修前朝史,不应该是个苦差事吗?
哪个大红人会被扔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陈清澹坦然自若道:“多谢。”
“陈大人客气了。快随我走吧。”内侍回道,说着便侧身让了让路,让陈清澹跟上。
陈清澹对翰林院的同僚们拱了拱手,含笑离开。
顿时众人脸上神色各异,脑子不太灵活的,已经开始反思自己刚才有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机灵点儿的,已经开始想着如何向陈清澹赔罪。
但是说起赔罪就难了。虽然大家都说陈清澹是一个只知道附和昏君的小人,但他却从来没有和官员有过过深的往来,当时他还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儿时,一般的送礼也不曾收下。
所以陈清澹真的是一个奸臣小人吗?某些人的脸上已经流露出几分困惑。
第6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时隔多月。陈清澹再次来到安和殿中。他躬身行礼后,抬头望去,只见那位熟悉的皇帝坐在榻上,旁边的小方桌上放着一串念珠。
张内侍站在旁边给皇帝添着茶。
在淡淡的茶香中,陈清澹晃神,安和殿中的一切都和数月前一模一样。仿佛他又来到了第一次见到皇帝的那一刻,只是这一切终究是不同了。
陈清澹的目光落在皇帝鬓角的几根白发上,便匆忙挪开。果然,耳朵听见的也未必真实,朝堂上下皆说当朝皇帝不问朝政,每日只爱吟诗作画、问道礼佛。
可无人仔细看过,刚刚年过三旬的皇帝,鬓间竟也添了白发。看来他对朝局也并不是一无所知。
所以皇帝的昏庸,到底是因为他本来就昏庸,还是因为被架空权力后,不得不昏庸呢?
在陈清澹不动声色打量皇帝的时候,皇帝也在看着他。
半晌后,皇帝抬了抬手。
张内侍不知从什么地方端出来一个圆凳,放在卧榻左侧,“陈大人,请。”放完凳子后,他便带着所有侍者退出了安和殿。
“坐吧。”皇帝对陈清澹招手。
圆凳放得离卧榻很近,几乎与皇帝只隔了两三步,只要伸手就能碰到对方。这彰示亲近的用意过于明显了。哪怕数月前,陈清澹陪皇帝作画,也没有得到如此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