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方时期能做出来用一大锅油炸土豆的事。
不过是真好吃啊,她迷的不得了。
可惜方时期不常做,只有给油罐换新油时,才会炸一次。
时萋把蘸了料的麻雀分了她一只:“东知送来的。”
自己的那只则掰下一条小腿塞进东知嘴里:“尝尝炸麻雀。”
东知眨巴着眼:“炸的这么好吃呢。”
时萋笑了笑,看他喜欢又掰给他一块。
这回东知不要了,拼命摇头拒绝。
“要是能放血,还会更好吃。”
东知连连点头:“我下回记着。”
他快速吃完自己碗里的土豆条,虽然香的他想慢慢品尝来着。
但看方卫生员她们要盛汤吃饭了,还要给他匀出一碗来。
吓的他逃的飞快。
那西红柿鸡蛋汤,嫩黄的鸡蛋块放了那老些,他怎么好意思喝人家这个汤?
之后的两个月。
时萋和东知“签订”了麻雀口头收购协议。
包括不限于时萋做出麻雀来分他一小点的条件。
虽然不怎么差这一口肉,时萋依旧同意。
这时候的小孩想吃口好的很难。
东知又是个不招人讨厌的,她也乐意给他行方便。
而且这孩子用处不小,跟在东知身后的村里孩子不少。
麻雀也是大家打了,他统一收齐送过来和时萋交换其他吃的。
至于回去怎么分,时萋不打听。
总之下头人没有出现分歧。
证明还是个挺公正会领导的小头目。
往后至少是个做生意的好料子。
新一年的柴火和山货马上就要囤起来了。
没有小孩的西代村,真不行。
时萋两人的柴火囤的差不多时。
江淑月接到了回城的消息。
没得到准确的信儿之前,她成日盼望着回家。
现在能回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她还有点舍不得走了。
不说别的,除了每日要上工,刚结束的秋收是真累以外,在西代村的日子她过得很开心。
吃喝甚至比在家里都好一点。
辛苦的这一个来月,她们就吃掉了三只鸡和时萋提前买回来的不少猪肉。
每日的主食全是细粮。
主打一个身体辛苦,靠食物补上去。
除了两个收外的时间,都能在上工和相处的不错的周三嫂等人时不时聚在一块聊八卦,下了工的时间无比轻松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像在家里受她爸妈的管制。
还有,她和方时期每天有说不完的话题。
不管她说什么,对方都很有耐心的坐一旁听。
就算是八卦也会和她一起讨论。
别管她的心情有多复杂,该离开那天还是不紧不慢的到了。
时萋帮着她收拾行李,这一年多来江淑月置办下来的东西不少。
她这也不带,那也不拿的,都要留给时萋。
时萋干脆动手帮她收拾。
就算是江淑月家条件好,也只是相对宽松。
不少物件拿回去也都是用得到的。
特别是刚刚分下来的粮食。
今年两人的工分可是实打实的多,加上夏天分到的麦子,江淑月单一个人就有三百多斤的粮食。
这些也得给她带回去。
“这些就卖了吧,想拎走有点难。”时萋指了指两个装粗粮的麻袋,至于细粮,她带回去不算困难。
这时候邮寄费用也不低,寄的话也亏的很。
江淑月没意见,“嗯”了一声,她想留给方时期,可时萋死活不要。
她也就不强让了。
知道方时期家里也不困难,月月都能收到家里寄来的钱票。
至于卖粮,时萋先问了男知青,看他们几个没有要买的意思。
又去问了大队长。
能拿出现钱来买粮食的人家难找。
但拿细粮换粗粮的却很多。
问了一圈,没卖出去倒是换回来大半袋子磨好皮子的大米。
至于米糠,人家留下要喂牲畜,正好两人也没想要。
整理完一看,要带的东西真不少,时萋干脆把人送到了乘降站。
“你包里还有我记的知识点本子,你回去要经常看。”等车的功夫,时萋叮嘱道。
江淑月摸着擦不干的泪珠子,一个劲点头。
看江淑月哭的直打嗝,她心里也有些遗憾。
不得不说江淑月是个难得的好舍友。
为人开朗乐观,二人条件相当,在吃喝花钱方面也没有矛盾。
作伴的近两年时光,相处也很融洽。
往后剩她自己,一想起来多多少少都有点寂寞。
第87章 七十年代知青30
江淑月一走,就有人惦记起时萋这边。
西代村今年又分来了几个知青。
也是男女混搭的组合。
从大队长拉的老长的脸就可以看出来,对于公社不停派发知青的行为很是反感。
但政策就是这样,又不得不收。
这些知青能自给自足的很少。
刚来就欠村里工分,有的第二年甚至第三年都还不上。
年年赊账打欠条,要钱没有、干活不行。
他们又不能把人给饿死了,真没粮了就得借。
相对来说最好的那批还是方时期他们四个。
女知青肯花钱,男知青这一年练的也可以。
总算是能供得了自己那张嘴了。
这些都和时萋没关系,与她有关的是一个新来的二愣子女知青高艳荣。
也不知道她在谁那听说了卫生所也住着俩女知青,其中一个还弄了证明回城了。
现在就剩一个人住着大房子。
她一得空就自顾自的跑到卫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