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方县县丞也是个妙人,应也是有什么消息来源的,选择了投靠郑家军。
此时不投靠,这队兵马势必要攻城的。
郑家军只是不杀百姓,并不是不杀抵抗兵卒和官员。
还不如现下投诚,往后要是真得了势,至少官升几级。
但若是抵抗到底,立刻就要死。
就算郑家军失败了也无事,反正也是多活了些许时日。
且到时候若是别家势力赢了,未必会清算他这个小人物。
若是本朝缓过劲来,说不准他还能提前跑路。
武方县县丞心里算计的清楚,做事便更加殷勤。
在郑家军小头目提出要征收大夫时,立刻把城里的大夫双手供了出去。
因郑家军要实行仁政,所以也不是不顾老百姓死活。
把大夫都带走。
查看过武方县里有三家医馆后。
头目直接把时萋和另外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夫给请走了。
说的是请,不走却不行。
另外一个老大夫,因上了年纪,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头目实在没办法把这样的大夫带上。
说不准没等给别人治伤,这老头就先不行了。
且又不能把这里的全部大夫都抓走,总要给百姓留一个。
不然就是违背了老大收买人心的命令。
至于时萋,本来小头目是没看上的。
只是因时萋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和一个抓药都抓不明白的老妇开的医馆。
他左瞧右看也觉得不靠谱。
但胜在年轻,跑路打杂的都有用。
时萋……
第52章 乱世流民22
虽然“请”他们两个大夫,给了不菲的费用。
两人也不是很想去。
但在凶神恶煞的官兵面前,谁也没敢提出异议。
临走时,牛大婶想要跟着,被兵卒喝退了回去。
没见过谁去治病还要带着妈的。
时萋摇头拦住了还要继续纠缠的牛大婶。
两人收拾了行李便被一队人马带着去了塑方城外。
距离不算远,坐马车只大半天便到了地方。
这才知道如今的郑家军正在攻打塑方城。
而从武方县和周围几个村镇拉来的粮草、大夫,都是为了塑方城这边的战事。
二十余个大夫在后方,救治那些受了伤的兵卒。
周朝在皇帝死后,立了一个幼子作为新皇。
这么小的孩子做皇帝,也只是个傀儡,政权被几个大臣把控着。
因大部分城池被造反军队瓜分,帝城也各自为政,边塞更是连连失利,兵权损失惨重。
很快周朝便亡了。
余下的势力也到了夺权的最后关头。
郑家军此时也急了,加快了抢占地盘的步伐。
时萋他们这些大夫在郑家军的腹地,安全是有保障的。
就是从前线退下来的伤者实在是多。
有些被抬下来的人,肠子都翻出来了。
众人哪见识过这种场面,即便是大夫,这样开肠破肚的病症也少有人经手过。
好些人当场脸色发青,有的干呕了起来。
脾气不好的士兵当场发火,踹了那呕吐的大夫几脚。
时萋是个有经验的,她虽然没见过这样的病患。
但在无名村躲着的那段时日,残肢断臂经常有,肠子下水也不是没有被翻出扔在院中的。
现在接受不算良好,但她扛这种刺激,已经不会像第一次一样吓得颤抖了。
人在屋檐下,不救人是不行的。
时萋看周围几人都没有看诊这伤者的意思,便接手了。
她先下针止住了对方还在涔涔往外涌的血,然后把这个士兵的伤口清洗消毒,外翻的器官也都冲洗了一遍,才慢慢给塞回到肚子中。
抬着士兵来的两人都变了脸色。
这小大夫看着年纪轻,做事也太吓人了。
那肠子塞回去后,他还伸手进了肚子里给摆放整齐……
这伤口看着挺深,实际只是划破了肚皮,并不是一刀砍进去的。
等她拿出针和桑皮线,缝合好伤处。
而后拔针包扎好。
便示意旁边站着的两人抬走。
“这就好了???”
“需要观察一夜,若是不发烧则有五成活路,三日后能排气则有八成。”这露天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她也不能保证对方能不能救回来。
不感染,身体素质又好,那成活的几率就大。
至于抗生素一类的消炎药没有,只能待会给他熬些汤药。
两个兵卒听她这么说,点头把人往后面的帐篷里抬。
抹了把汗,时萋继续给后面的人治疗。
连续五日救治的伤患比她一整年医馆里接待的都多。
忙的晚上只能合衣睡上两个多时辰,根本不用担心有暴露的风险。
五日过后,塑方城破。
时萋他们这些大夫,也跟着大军进了城里客栈休整。
并且分了个单独的房间给她。
塑方城内很是繁华,客栈的服务也不错。
时萋一觉睡到第二天大亮,而后还有热乎的饭菜和热水洗澡。
连续啃了五六天的饼子,身上的衣服也被污血蹭的看不出样子。
忽然感觉吃饱了饭,泡在浴桶里的生活非常美好。
休息了两日后,郑家军的首领郑明德抽空召见了几个大夫。
多日的辛苦诊病,有些上了岁数的老大夫早就体力不支晕死了过去。
现在郑明德召见的都是剩下些还生龙活虎的。
“辛苦各位先生,先生们高义,救我众兄弟于危难水火中,郑某人感激不尽。”郑明德话落拱手对几人深鞠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