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人了,老太太总不能是不放心儿子吧?
殷老太太和赵玉华这对婆媳关系不好不赖的,平时说话间显得客气疏离。
所以赵玉华并不会像询问姜姥姥一样,打听殷老太太带孩子都做了什么。
大约是怕引起婆媳矛盾。
一个不问,一个不管。
时萋得到了许多自由空间。
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好,除了吃食方面变成了燕麦片、肉松馒头这种买回来现成的速食,味道并不怎么让她满意。
不过时间上充裕多了,至少她不用趁着晚上睡觉时,让竹子屏蔽了监控后爬起来修炼了。
白天就能盘膝在角落里安静的打坐。
小孩子嘛,还是得多睡觉才健康。
和平共处了几天,时萋发现不对劲儿之处。
这殷老太太要害她!!!
大冷天的,她莫名其妙的在大半夜趁着自己睡觉的时间,偷偷进儿童房来开窗户。
晚上户外有零下一二十度,而赵玉华为了健康,不喜室内外温差过大,屋里的暖气也没有那么热,只达到二十三四度。
如果想要换气通风,等早上人离开屋子时候开一会儿窗还说得过去。
但半夜趁她睡着后开窗户让她这么睡?
老太太心肠大大滴坏了!
连她这么个一米不到的小人儿都不放过。
她伸手一道灵力打出去,大开的窗扇被轻柔的灵力推动着重新关好。
这一晚时萋在修炼中度过,并没有再睡觉。
等屋里渐亮,她睁开眼睛又把窗户给打开了。
她想看看殷老太太是要做什么。
年纪大的人醒的早,时萋这边刚开了窗没多久,殷老太太就推门进了儿童房。
她看了眼大开的窗户,又去摸了摸时萋温热的额头。
脸上的褶子都更多了些。
可能是时萋没有如她预想的那样被冻感冒。
她算计的事没办法继续下去,吃过早饭后殷老太太就裹着个大衣到客厅装病。
吆喝着让赵玉华带她去医院。
时萋慢悠悠的扶着沙发走到殷老太太身边不远处,想看看她这是什么操作。
半路上就被赵玉华给抱起来了。
也不管时萋听不听得懂,她带着人回了屋里换衣服:“奶奶生病,不要离她太近,会传染......”
赵玉华想着不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家里。
就打算找个陪诊员带殷老太太过去。
一天不过三五百块,能上门接送,陪看病,帮取号、代取药......
都可以给办的妥妥帖帖。
比她跟着都管用。
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对这套流程熟练。
殷老太太硬是不同意,甚至拨通了殷会良的电话,对着他怒斥儿媳妇不孝顺,生病了都不带她去医院,非要找个外人陪诊。
外人哪有自家人靠得住?
赵玉华皱着眉头看她在那胡搅蛮缠。
对面的殷会良柔声劝了几句:“你就陪着妈去看看吧!她最近心情不好,她说什么你只当听不见,别往心里去。一切等我回家再说.......”
“她心情不好!我心情就好了?你都没听她今天有多不讲理,我都说了请人陪她去医院......”赵玉华的火气也上来了。
殷会良连忙选定了战线:“你说的对,妈这做法确实不妥当。陪诊的人家对医院多熟啊,比咱们这种不怎么去医院,到了还要现问的强多了.......这样,你带着妈先去医院,我从网上看看,给你们先挂个号。老婆你看行不行?”
赵玉华被殷会良哄了几句之后,心里的气也消了一些,挂上电话后,看老太太还在那哼哼唧唧地,也就没继续和她计较。
她觉得可能是年纪大的人不了解陪诊员的方便之处,毕竟这是最近几年的新兴职业,老太太平时也不爱看年轻人的东西,思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总认为外人比不上家里人可靠。
赵玉华也想过打120急救的电话,同样被殷老太太否决了。她的说法是,喊了救护车上门,别人还以为她要死了,说出去丢人。这种奇怪的发言,让赵玉华感到一阵烦闷和困惑。
她无奈又举起手机,打了个电话请假。婆媳俩相处了近十年,顶多是有些意见不合的小摩擦。
她也总不能因为这点不愉快就撒手不管,就算殷会良不说什么,她婆婆也得去外面宣扬。
赵玉华将手机揣进衣兜:“妈你等我换件衣服就走.......诶!对了,还有孩子。等我给姜阿姨打个电话......”
殷老太太急切的打断她:“换什么衣服,快点的吧。孩子也带着,等什么阿姨?再等人上门我都死了.......”
殷老太太用视线微微挪了挪,看向稳当坐在沙发上的孩子。
因为儿子、儿媳妇领回来的这个孩子长得好,她之前是挺稀罕的。
但到底不是自己亲生的,再稀罕有什么用?
她现在可是有了自己的亲孙子。
而且已经是个六七岁的大孩子了,过了能抱在怀里亲近的年纪,她有些遗憾。
都怪儿子之前一直不告诉她,对自己亲妈都瞒的死紧,说是怕她在日常和赵玉华相处时露出破绽来。
殷老太太心里哼了一声,像她儿媳妇这种生不出孩子来的女人,在老家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人家赵玉华倒是厉害的很,平时和自己吵架就罢了。
连自家爷们的面子也不怎么给。
每次有点什么,她儿子都得跟个什么似得,捧着哄着她许久才能好。
第523章 妈妈带球跑23
殷老太太看儿子那个老婆奴样就生气。
提起儿子,殷老太太又有些愤愤,她那儿子也不是个好的,以前站在儿媳妇那边拉偏架也就罢了,这回竟然让亲妈冒这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