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希跑了,李怀柔心里装着李知言,也没注意到。
等她洗了碗出来,准备叫李泽希去采野菜,这才发现人不在。
李怀柔叹了口气,弟弟又跑了,这么大的孩子了,一天净想着玩儿。
东厢房里,李知言摸着发烫的额头,虚弱地喊了两声,“有人吗?有人吗?”
或许是他声音太小了,好半天也没人进来。
李知言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头上盖着一块湿毛巾。
有人进来过了。李知言歪着头查看了一眼四周,又试探着喊了两嗓子。
院子里,李怀柔正在洗衣服呢,听到弟弟的声音,她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跑了进来。
看到李知言醒了,李怀柔露出了一个腼腆的笑容,“醒了啊?姐给你留了馍馍。”
李家就李父李母两个劳动力,夫妻俩要养活三个孩子已是不容易,还要经常被李爷爷李奶奶连吃带拿地补贴大儿子一家,美其名曰大儿子给他们老两口养老了,小儿子不能一分不出。
可明明老大一家是住在县里的城里人,人家家里可是有两个工人的。
生活的重担压的夫妻俩喘不过气来,于是每天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稍微一不顺心就会打骂孩子。
家里的三个孩子都怕父母,唯有李泽希机灵一些,经常跑出去半天都不见人影。
不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所以挨得打骂相对来说也少一些。
在李家,想要多吃两口就得靠抢。
李家不养闲人,不养少爷。
没有出现在饭桌上,也不会有人惦记着要给留饭。
用李母的话来说,少吃一顿饿不死。
真要是饿狠了,下次就长记性了。
李知言吃着李怀柔给的馍馍,头还晕晕乎乎的,他虚弱开口,“姐,我难受,家里有退烧药吗?”
李怀柔摇了摇头,满眼都是心疼。
弟弟李知言非常懂事,经常帮她干活儿,她心疼他,但她也没办法,一分钱没有,帮不了弟弟。
问李母要钱是更不可能的了,李母不光不会给她钱,反倒会将他俩揍一顿。
为啥?
因为李知言多管闲事。
昨天李奶奶带着李家大伯的俩孩子回了村里。
一进门又是要杀鸡,又是要吃米的,李怀柔拦都拦不住,还被甩了两个大嘴巴子。
李奶奶在家里嚯嚯,大伯家的两个孩子去村儿里嚯嚯。
城里来的孩子即便想跟乡下的娃娃们玩儿,也依旧是趾高气扬的。
村儿里的孩子不喜欢这两个不拿正眼看人的男孩儿,所以不愿意跟他们玩儿。
李大伯家的两个孩子小霸王一样的脾气,不愿意跟他们玩儿他俩就捣乱。
最后不知道怎的就打起来了。
李大伯家的一个孩子掉进了河里,城里娃不会水,扑腾了两下就飘走了。
李知言当即就跳下去把人捞了上来带回了家。
回到家里李奶奶不干了,将李知言按住抽了一顿。
李母回来看到这一幕,气的眼睛都红了。
问李奶奶干啥一来就打人,李奶奶就说李知言没看好弟弟,害的弟弟落了水。
李母不相信李奶奶的话,问了其他人才知道,李知言下河救了人。
儿子救了人,回来还被打。
李母气疯了,但动手的人是她的婆婆,她一肚子气没处撒,只能扯着李知言的胳膊,照着他屁股上一顿拍,骂骂咧咧让他不要多管闲事。
李奶奶被李母的指桑骂槐弄得没了脸,带着俩孙子端着一盆子煮熟的鸡汤跑了。
下蛋的母鸡没了,还搭进去一个大的搪瓷盆子,李母一屁股坐在院子里咒骂了好半天。
李知言没敢触霉头,自己回屋换了衣服躺下了,当天晚上就发起了低烧。
第629章 被过继的小可怜【2】
没有退烧药,李知言吃了个饼子之后又躺下了。
熬吧,熬过了就好,熬不过就傻。
多大点儿事儿。
李怀柔用湿毛巾给李知言擦了擦,拍了拍他肩膀,“有事儿喊姐。”
李知言“嗯”了一声,这姐也是个可怜人,他还是别让她为难了。
李家一共有三个孩子,李怀柔是老大。
李母生李怀柔的时候李爷爷李奶奶还在村里生活呢,看到是个女孩儿,李奶奶骂骂咧咧了一天,连产婆的钱都没给。
因为生了个赔钱货,李母连月子都没做,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就下地干活儿了。
没坐月子,也没吃到好的,李母生完李怀柔后身体就不太好了,老是腰疼,头疼。
李奶奶骂她矫情,也没出钱让她去医院看看。
直到四年多了,二胎依然没怀上,李父这才急了。
头都磕破了,这才要来钱带着李母去了医院。
后来调理了一年多,李母才怀上了二胎。
生原主的时候李爷爷李奶奶去城里了,大儿子有出息,他俩肯定要跟着大儿子。
家里没人骑在李母头上了,李母生下原主后安安心心在家坐了月子,月子期间鸡蛋、小米、面条有啥吃啥。
或许是因为没亏着自己,李母生下原主后很快就又有了三胎。
两个儿子对于农村来说真不算多,李母想生吗?
有了自然要生。
四胎是个女孩儿,李爷爷李奶奶每次回来又恨不得把家掏空,李父李母压力大,索性直接把女儿送了出去。
养活三个孩子已经够呛了,将小女儿送出去之后李母也没再要孩子。
送走妹妹的时候李怀柔已经不小了,她也是女孩儿,她怕父母有一天也会送走她,于是格外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