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惊山语(122)

作者:时道 阅读记录

伏惟社稷昌明,四海清平,臣昧死再拜。”

话音落下,案前搁笔声。

宣纸上笔力万钧,洋洋洒洒三千字。不错一字。

给事中将笔录下的平戎策整理妥当,交给掌事太监,尽力压抑着狂跳的心脏,将还在发麻的手偷偷往袖口上擦去了冷汗。

袖口顷刻见湿一小片,几乎是有些明显。

若不是实况危急,他这给事中与那郡守二人鱼游沸鼎,他是真心想为江守君这平戎策喊一声“痛快”的。

当然,这个节骨眼上,天子还沉着一张脸叫人揣测不出圣意,给事中自然不敢表露出半点。

她写得着实大胆,就像当时那篇奏疏一样,可策论中又张弛有度,每每到锋芒最盛几乎要指着陛下鼻子骂时,突然又峰回路转引出当今家国困境的最优解。

几度大开大合,纵横捭阖就像画了个圆,最后还是不忘初心,要停战。

要停战,将那些无故横征来的兵役返还故乡。

要停战,将那些多加收敛来的赋税用于百姓。

那西戎北狄怎么办?

一来边关三大关隘镇守住国家几十年来无忧无恙,我国百姓不必为此烦忧。二来西北此时水系本就不发达,轻易一场干旱,漫漫黄沙天下又是无数尸骨,他们尚且自顾不暇。

那血海深仇不报么?

梁明帝要出兵征讨的消息早已传出去了,打仗从来讲究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不到朝堂派来的兵力,戎狄又能一直枕戈待旦多久,日日提心吊胆总有精力耗竭的时候。

陛下应该耐心些,届时就费不了多少兵卒。

再退一步来讲,当年先帝与戎狄是立了条约的,二者互不侵扰。陛下不顾境内患难,短时间内急敛暴征,只为趁其病弱不备攻打过去,这样在史书上恐怕不会好听到哪里去,想要借此功劳泰山封禅更是无稽之谈。

江守君大概真是耗了心血,额角出了些细密的汗,她闭了闭眼,等待梁明帝发话。

梁明帝毕竟不是第一天才做君王,他只是功利,并不是蠢。

他抬了抬手,让吏部给事中退出了大殿,手指不自觉地捏着这纸策论。

“江爱卿好才学,只不过你绕这么大个圈子,还不打算跟朕图穷匕见么?”

“陛下。”

江守君抬起头来,目光紧紧盯着梁明帝身后烛台上的烛光,盯得久了,眼前有些发黑,太灵台确是从未有过的清明。

“眼下各州青绳病肆虐,诏书上言明此病不是瘟疫,陛下却有要封楚州城的打算,是又当又立,还是欲盖弥彰。”

这太直白了,这人愈发放肆!

短短半夜,这人让自己起了无数次杀心,居然还能好端端跪在这里。

梁明帝不可遏制地想,自己究竟是要被她逼成仁君,还是菩萨!

“朕何时说过要封城!”是,封楚州城的诏书已经拟好了,她说中了。

梁明帝心里那些阴暗的,见不得光的想法就被这轻微之臣这样肆无忌惮撕扯出来,所以愤恨、恼怒。

江守君不看那烛火了,用那双不太能视物的眼睛,平静地望向天子。

“陛下。”

她其余什么也没说,梁明帝忽然就懂了。

什么抬棺进京,什么平戎策论。

好,是她有胆识;好,是她好手段。

殿前君与臣周旋许久,梁明帝无端生出些无力感。

“朕知道了。”梁明帝摆摆手,“你是为此来的,你细说楚州吧。”

江守君紧绷的心弦不肯松下,一字一句平稳说道:“青绳病泛滥,秋收粮食被水涝所害,渡口被封,官道未建成,若是还要封城,百姓断粮绝米,恐怕捱不到入冬。”

“楚州命悬一线。”

“除封城之事外,你还要什么?”

“除此之外,楚州无监察官员,臣要朝廷救济粮由户部直遣,不得经楚州地方行政官员之手。”

不得经楚州行政官员之手?这话倒是莫名其妙。

楚州郡最高行政官员不过府衙里的郡守,只要她江守君不做贪污受贿之事,这救济粮就能原原本本到百姓手里。

“你是楚州郡守。”这话听得梁明帝皱眉,“怎么,你连自己也信不过么?”

“臣并非此意。”

她话说半截让人一头雾水,又没个下文。梁明帝竟有种被人吊胃口的错觉,这令他愈发烦躁,前面多少大逆不道的话都说了,这会又有什么好遮掩的。

梁明帝不耐烦道:“说。”

“这几年来国家大小灾害不断,国库早有亏损迹象,哪怕收敛赋税也并不能使其殷实。陛下万倾国土,州郡无数,沿长江、黄河、淮水两岸青绳病尤其严重,不止楚州,百姓皆受倒悬之苦……”

梁明帝嗤笑一声:“怎么,要朕散尽国库成全他们么?”

她说这话有些异常天真了,仿佛和刚才口述平戎策的不是同一个人。

青绳之症乱国没错,照她的意思楚州要了救济粮,那其它州郡呢,但若是每州郡以至于每乡县都同楚州一样,由户部直派银粮下来,国库哪里捱得住?人力物力哪里捱得住?

当务之急是要太医署那些尸位素餐的赶紧研制出解决之法,尽早控制才对。

江守君摇了摇头,话锋一转郑重道:“请陛下赐臣死罪,午门斩首,悬首城门。”

“微臣抬棺觐见,此举若成……”

“此举若成,必定引百官争相效仿,可惜他们当中有你这般才学的人少矣,朕也不可能挨个成全他们,怕只怕他们效你不成,画虎不成反类犬。”梁明帝继续她的话说。

上一篇: 离婚搭子的带崽日常 下一篇: 桃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