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41)

作者:九月有衣 阅读记录

她适时停顿了一两秒,让祖龙自己理解——

还有国库的六成用来修路,不修宫殿,不建陵寝。

其实还有诸如官吏制、科举制这类天幕没有提及的改革。

只给兵权,韩信加上项羽也只能打退匈奴而无法侵吞。

嬴政压下迫切感。

秦二九年后才对匈奴用兵,成功将冒顿逐出草原吞并匈奴。

他这个女儿远比他想的还要优秀。

或许可以不止给出部分兵权。

又忍受住一波头颅内的疼痛,嬴政面上依旧不露分毫。

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那些话,二世是对我们说的?”

千千万万黔首茫然无措。

他们能理解二世对匈奴的愤怒,他们也同样愤怒。

匈奴为患数百年,掠我食粮、焚我房屋、掳我牲畜、杀我亲属。

倘若匈奴灭秦,这些惨剧就将发生在大秦每一处。

匈奴不会放过他们任何人。

这些他们都知道。

但秦二为什么要说给他们听呢?

“用我华夏儿女的血和肉吗?”

我们都是……华夏儿女?

………

“《尚书·周书·武成》有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华夏,指的就是世代生存在中原的华夏族。”

“秦二口中的华夏儿女,就是大秦治下的所有臣民,包含你我。”

听到车夫的疑问,张良给出尽可能详细的肯定回答,之后又补充道:

“亦或……包含秦二自己。”

车夫揉了揉眼睛:“不知怎地,眼睛恁酸。”

张良闭了闭眼。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

韩信眉心轻蹙。

身为君王,怎能如此儿戏生死?

匈奴,他会为她去取。

惟愿君万寿无疆,无惧时不我待。

【不过若是以后来的角度去审视“时不我待”这四个字,就会很变得有意思。】

【更像是“我要灭的国家那么多,哪有时间等”了。】

第20章

【这就属于过度解读, 灭掉西域之前,秦二她也不知道西域之西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啊。】

【言归正传,我继续讲百家大议。】

【在所有人、包括儒学自己都以为儒家完了的时候, 秦二却盛赞儒家先圣对华夏的贡献。】

【我说儒学怎么被指灭种祸根之后还能收录进教科书, 原来是秦二背书?】

无数儒生急切地等待着天幕的后文, 恨不得帮助天幕上移得更快一点。

天幕讲过教科书是用于为大秦学子启蒙, 关系到百家存续。

儒学并未断绝!

只是秦二既不喜儒家崇古、又厌恶儒学纲常, 她所推崇的还能是什么?

………

又是华夏。

这个词出现得太频繁了,频繁到陈平不得不在意。

比起大秦社稷,秦二更在乎华夏?

秦可以亡国,但华夏不能灭种。

三君也是问对华夏的危害,而非对国家的危害。

“我明白了。”

陈平轻叹:“我知道秦二是以哪一年作为秦历元年了。”

巴蜀归秦为秦历18年, 内战不过数年而非十数年,就绝不是以秦二登基之时算起。

那就只剩下两个时间:秦二出生或是大秦一统。

秦二连自己的死都不在意,又怎会在乎自身之生?

只能是大秦一统——始皇帝二十六年。

天幕角落的数字是秦历!

自古以来, 史书纪年均以国号或是君王的名字来命名。

秦二却以华夏大事确认元年, 而后世也沿用这种历法。

秦会亡,却永远是华夏史最醒目的篇章。

【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本位、曾子的修身、子思子的中庸、荀子的性恶论。】

【靠,我是不喜欢儒家的, 但这些真没得说, 全都是华夏瑰宝。】

【凡是我华夏儿女, 就都被这些思想熏陶过。】

【这五种思想在秦二治政理念中贯彻始终,所以虽然秦二没承认过, 后世儒家也认为秦二治儒。】

【当然, 法家并不同意这一点。】

【墨家也不同意。】

【兵家更不同意。】

【农家坚决反对!】

【道家……算了, 当我没来过。】

叔孙通从痛哭失声变成喜极而泣。

峰回路转。

儒家突然就从绝境走上大道!

秦二是公认的圣皇,她推崇的思想必成大秦显学。

分裂的儒家也会因秦二的去芜存菁团结起来。

叔孙通已经是想得最保守的儒学大家, 多的是儒生认定秦二就是治儒!

儒家将出一位圣皇!

集五位儒圣之思想于一体,秦二怎么不算是儒家的圣皇?

儒家此时并没有五圣之说?

圣皇承认的“儒家先圣”当然就是五圣!

至于荀子在此之前风评不高,他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悖、又接连教出韩非李斯这两个法家巨擘……

先不说秦二的圣皇背书,只论儒家崇古险些致使华夏陆沉,就打醒了许多崇古非今的儒生。

………

李斯代表法家不同意。

先前他看到天幕说秦二是荀派,还以为秦二真是儒家弟子。

“秦二没承认过”。

这儒家怎么敢说法家圣皇治儒?!

《秦法典》《秦宪》不够说明秦二治法吗?

想是这么想,李斯已然记下公主推崇的五种思想,然后越想越是心惊。

这有教无类和民本位,都和法家学说相悖。

法家主张君为上,商君更是直言“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