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出来的土豆烧猪肉软糯入味,李秀兰经过时都没忍住偷吃了两口。
汤是鲫鱼豆腐汤,这是余礼的拿手好菜,他听伯娘说菜品时,就忍不住想,李铭川定是能吃得高兴。
除此之外还有道河虾,这是桥西村的人吃得少的,虾不比鱼,鱼比猪肉便宜,但河虾要贵些,因此分量也要少些。
河虾是用花椒和辣椒爆炒的,就跟做兔肉差不多,正是他炒河虾的时候,听着外头喊:“新娘子来咯!”
第33章 艾蒿
余礼之前只在和李铭川等堂哥时匆匆见过一眼英姐儿, 没看清楚长相,当下也在心里好奇。但手头还有活, 加上姑娘出嫁是盖着盖头的,也看不见啥,便没再想,安心做着自己的事。
因着这亲事是和隔壁村的,英姐儿娘家没再办席面,今日就还有不少隔壁村的人来吃席。
于是等所有的菜做完上完,余礼准备洗手吃饭时, 来了个隔壁村的夫郎, 专门进了灶房来找余礼的。
“这就是礼哥儿吧?”
余礼不认识他, 也不知道怎么称呼, 若是年纪大的,是能称呼小叔的,但见着年纪也不大,一下子真不知道怎么喊。但他知道来的是客人, 忙把沾了水的手往身上一擦,笑了笑,道:“是呢, 是我。”
那夫郎道:“我娘家有个弟弟,马上也要成亲了,今日吃着这席面很是好,听说是你做的。”
余礼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点头称是:“每道菜都是我做的, 可还合你口味?我爹从前就是我们村最好的厨子,这不是子承父业了嘛。”
那夫郎笑了,笑得很灿烂:“合呢, 这可真是好,谁说咱小哥儿比不上那些汉子,我吃着今日这饭菜,可比从前我吃过的都好吃呢。”
就这一句话,余礼就知道他什么性子了,也跟着笑,道:“喜欢就多吃些,若是日后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可以就到这后头那家里找我呢。”
“有,这定是有,也不等后面了,我等会吃完就再来找你。”
他说话算话,竟是当天就找余礼交了定钱,余礼这才知道,这夫郎姓陈,娘家的爹早去了,弟弟是从小被他带到大的,他自小就要强,嫁的还算不错,夫家条件比娘家好许多,便在弟弟的亲事上做了不少主。
这些村里的人家就是这样,若是出了什么事,定是要兄弟姊妹互相帮衬的,像李铭川这样独生的是很少的。
因着这事远,要跨两个村子,陈夫郎的定钱给的很有诚意,余礼攥紧了钱袋子,冲李铭川眨眨眼。
在没人时,李铭川小声的对他说:“余财主这真是不得了,铜板在钱袋里响呢,分我几个呗。”
余礼笑盈盈看着他,知道他是在同自己开玩笑,但当真摸了五六个出来,摊开了李铭川的手,放了上去,道:“赏你了。”
李铭川也笑了,他自是不图这几个铜板的,但余礼把铜板放他手上时的表情,像极了深山里头的狐狸,狡黠又可爱。
他也煞有其事地把那几个铜板收进了衣裳里面,对余礼道:“那可不还了,这得当我的护身符呢。”
到春分了,白天慢慢长了,前几日夜里常打雷,余礼睡得浅,被惊吓了几次,心疼得李铭川睡前总要捂着他的耳朵,但用处不大,幸好这两日没打了,看着天气晴了不少。
春耕已是开始了一阵,有的人家地里播种早,已长了不少秧苗,这时就需得煮些没有馅的团子,好黏住雀儿的嘴,叫这些调皮的鸟儿不会吃了庄稼。
李铭川也已在地里劳作十来天了,他这些日也在把浸好的种子移进地里,所以余礼也在做团子。
这团子得用精米做,容易得很,只需蒸熟后捣成泥揉成团变好,这精米泥黏手,还好无需做得太规整,余礼做了两碟子,自家地里和卫家地里各放了一些。
喂完鸡捡蛋时余礼发现这些鸡生蛋比冬日里勤多了,日日都能捡几个,这样下去改日就要去镇上卖蛋了。
其实村里也有人会要买的,不是家家户户都愿意日日去剁鸡草喂的,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愿意天天把后院的鸡粪清扫干净的。
有懒的,就有要买的,鸡蛋比肉便宜,又很补,不能天天买肉的,也会常常买蛋。
但村子里毕竟不少人家养着鸡,还是去镇上卖的多些,左右摊位钱也不贵。
山上的野菜也有不少能摘了,先前秋冬两季常摘的有不少都没了,但春日里可吃的也多呢。
余礼和余雪、付清各提了两个篮子去山上摘野菜,摘了一篮子的野艾蒿和一篮子的野荠菜。
野艾蒿能做青团,能炒鸡蛋,还能打汤。其实,按余礼的经验来说,所有能吃的野菜都能炒鸡蛋,不会难吃到哪去的。
这艾蒿就是清明节前后能摘的,但清明节前摘的能嫩些,今日他们摘的就很好,做青团很是合适。
青团定是要做的,但不是现在,今日余礼便想做艾蒿馍馍。
他把艾蒿煮了遍水,趁热夹出来捣成了泥,这泥得加些水来捣,捣得稀一些,然后直接趁着还热乎,往里面加混好了酵面的白面,这时候还得用筷子在里头搅,搅匀了才好揉。
揉好后分成小剂子便在温水上等着发,发好后上锅蒸便是了。说到底,这艾蒿馍馍也就是另一种口味的馒头,但是余礼喜欢这样顺应时节的生活。
天上的神仙送给他们什么,他们便做什么吃什么。
晌午吃的自然就是艾蒿馍馍,余礼也没再做别的,同李铭川道:“晚上咱们吃饺子,我摘了好些荠菜呢,我们就吃荠菜馅的。这时日吃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