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沛锡出生于六十年代初,当时全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但许家的粮食还算充足,远不到养不活一个小小的婴儿的地步。
黄娟子先生了三个儿子,又生了一个女儿,有儿有女,不想再生了。但女儿出生后的隔年就又有了许沛锡,自然是对这个不在
计划之内的孩子不放在心里的。
许芳珊是县城里一名初中化学老师,三十好几,不结婚,多年独居,在许沛锡降临到世间的这一年,突然兴起了养个孩子的想法。
她有房子,有工作,想送孩子给她养的人很多。
她办公室有一位同姓的同事,听说了之后,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就跟许芳珊说,她老家镇郊边上的许家村,有不少穷苦人家养不活孩子,同为姓许也是缘分,不如就去她老家抱养一个。
许芳珊跟这位同事相处多年,关系好,便点头同意了,让她给牵桥搭线。
许芳珊孩子最好不满三岁,男孩女孩都可以,最好是女孩,亲生父母都是善良本分,没有恶习的人。
同事周末回老家一找,就找上黄娟子,她家最小的两个孩子最符合条件。
同事还生怕黄娟子不愿意将孩子给别人,白白耽误了孩子的人生,想要苦口婆心地劝她一番。
没想到,她一开口,黄娟子愣了一会儿,就将还在襁褓中含着小手指睡觉的许沛锡塞给她,冷漠地说:“你把他抱走吧。”
同事皱着眉头看着怀里的孩子,有些犹豫地说道:“我朋友想要一个女孩。”
黄娟子身子扭过去,摇头说道:“女孩不行,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可舍不得送给别人养!”
养女儿比养儿子轻松,而且将来万一发生什么事,有个女儿,也是一个保证,她蠢才会将女儿送出去。
同事不懂黄娟子的心思,只以为她是儿子多了,不稀罕儿子,看着许沛锡睡得红彤彤的小脸,又看看眼前的黄泥土房子,心软地说:“好吧,我先去跟我朋友说说,看她同不同意。”
许芳珊思考了三天,虽然遗憾不能抱养许沛锡的姐姐,但还是点头同意收养了许沛锡。
许芳珊是个严肃,总板着一张脸的女人,但她将许沛锡养得很好,衣服干干净净的,脸肉嘟嘟,总是比同龄的孩子高处一大截。
许沛锡在精神富足和物质不短缺中,长到了七岁,才知道自己不是许芳珊亲生。
小小年纪的他哭得很伤心,悄悄地离家出走,许芳珊找了一个晚上,才在县城汽车站的雨棚里找到他。
许芳珊以为他是想去找亲生父母,她抱养了许沛锡,也没想着让孩子跟亲生父母斩断关系,要不然也不会还在县城工作和生活,本可以申请调走,可许沛锡的亲生父母明明知道她的家庭地址,一次没来看过孩子。
想到这里,许芳珊便忍不住皱眉,但她不想让许沛锡伤心,摸着他的小脸蛋,放缓了声音安慰他,“小锡就是阿妈的孩子,除了阿妈,你还有一个妈妈和爸爸,他们不是不要你,是为了小锡好,能读书成才,才将小锡送到阿妈身边。小锡要是想见他们,今天太晚了没车了,明天一早阿妈就带你去见他们。好不好?”
许沛锡紧紧抓住养母的手,点点头,跟她回了家。
然而第二天,他说什么也不肯出门去何家村见亲生父母了。
许沛锡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抓着凳子的边缘,死死地抿着唇。
哼,他才不要离开阿妈身边,去见什么亲生父母呢!他只有阿妈一个妈妈!
小孩子垂着头,一双黝黑的眼睛盯着地面,不说话,眼睛里流露出几分伤心。
小孩子的许沛锡不是不惦记亲生父母,但自他有记忆以来,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陌生的叔叔和阿姨来看他,既然他们不要他,他也不要他们!
许芳珊在旁劝不动他,也只好作罢,这些年她和许沛锡都感情越来越深,内心深处她是自私地不想许沛锡和亲生父母那边接触的。
跟亲生父母见面的事情就这样算了,许沛锡不再为这事闹脾气,也不再提及他们。
许沛锡不提,许芳珊自然也不提。
从这时候起,许沛锡一直活在许芳珊某一天会结婚生子,丢下他的恐惧之中。
但年仅几岁的他,把这个恐惧隐藏得很好,偶尔流露,也只会让许芳珊以为他是在想念着亲生父母。
许芳珊深深觉得自己对不住孩子,更加加倍补偿他。
许沛锡十岁之后,每个月就有两块的零花钱,平日穿着小皮鞋,每逢假期,许芳珊还会带他坐车去市里买新衣服,新玩具,吃蛋糕,当然还有售价高达十几块的书籍。
这样幸福平静的生活一直到了许沛锡上了初中,这时候许芳珊的身体慢慢有了异样。
首先是咳嗽,一开始许芳珊不在意,当老师的都有这个小毛病,吃个梨,喝点枇杷膏,养几天嗓子就能好转。
但许芳珊买了雪梨吃,又去医院开了止咳的药,药都吃完了,还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许芳珊只能继续抓药吃,心里安慰自己,小毛病,一定是小毛病。
直到有一天早上,正在刷牙的许芳珊,突然咳出一嘴巴血出来,她心里的重锤终于落下了,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要是一个不好,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许芳珊当机立断,瞒着许沛锡,请假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她得了肺癌,看症状,已经是中晚期了,最好尽快住院治疗。
许沛锡看着从市里回来,心不在焉的养母,放下笔,关心地说道:“阿妈今天你歇着吧,我来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