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临朝后,并没有像王政君一样大肆封赏,把邓家子弟提拔到高位之上。】
【相反,她平日里对邓家子弟约束甚多,管教也十分的严格。】
【曾有人向邓绥的侄子邓凤行贿被发现,邓绥十分震怒,当即表示要严惩。】
【哥哥邓骘为了表示谢罪,将邓凤的头发剃光,以向朝廷和天下人谢罪。】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邓家子弟也醒了醒神,不敢再仗势为非作歹。】
【嫡亲的大侄子说翻脸就翻脸,更别提他们这些其他的邓家子弟了。】
刘秀闻言不由高看了邓绥一眼,这倒是有几分为君王者的政治智慧了。
若是邓绥大力扶持母家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他才要骂一句蠢!
权力就只有这么大一张饼,要是尽数喂到了邓家嘴里,其他人心里头乐意才怪了!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一方面树立起自己唯才是举的公正形象,另一方面嘛,邓家无大过错,来日新帝掌权也抓不着什么把柄。
一时的鼎盛不过是过眼云烟,要长长久久的繁荣才是邓家想要的。
【毕竟邓绥作为统治者,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家族,更有朝局的稳定。】
【更何况,自己摄政的时候邓家有个保证,自己要是走了可怎么办?】
【这也是为什么邓绥要求邓家子弟勤俭节约,注重自己的名声和行为举止的原因。】
【所幸哥哥邓骘也是个拎得清的,对于邓绥的举措没有什么不满,反而积极配合。】
【故而,在当时邓家的名声其实是十分不错的。】
邓绥并没有为此感到轻松,这是她曾精心治理过的大汉,她却看不见它的未来。
想起刘祜她这个头就疼得不行,能力没多少,偏偏还是个耳根子软的。
疼爱皇后阎姬也就算了,关键那阎姬是个什么货色?
只怕自己前脚刚走,后脚这朝政就得拿到阎家手里去兴风作浪!
【按照邓绥的布局来说,邓家虽然是外戚但品行贤良,而且又不祸国乱政。】
【就算以后刘祜掌权了,只要不是个糊涂的或者邓家作死,混个功成身退应该是没问题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根据邓绥的观察,刘祜的能力实在是令人忧心。】
【这都算了,关键是他还有个不省心的皇后阎姬!】
刘彻无语,这都第几个了?
怪不得他们大汉的外戚势力这么多呢,皇后太后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要是像邓绥这样的都算了,就怕多来几个王政君那样的。
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折腾啊!
叶楚啧了一声,感叹道:【要说这宫斗,还得是汉朝的宫斗激烈。】
【那招招都是冲着命去的!】
【但这宫斗的赢家呢,也不全是那种有大智慧,有手腕的女子。】
【阎姬作为刘祜的心头宝,自然也是得宠得很。】
【但偏偏也是邪了门了,几朝下来,得宠的皇后都生不出娃!】
【阎姬还没有怀孕,刘祜的妃子李贵人就生下了长子刘保。】
【这位也是非常直接,装都不装直接把李氏毒死了。】
邓绥大怒,厉声喝道:“好大的胆子!”
她心中惊怒交加,这阎姬的性子实在是乖戾,恐怕不是个安分的。
若是才德兼备也就罢了,可这......
不行,她不能再等了,皇帝偏爱阎姬估计不会惩处她,实在是昏了头了!
【邓绥一看这还得了,刘祜是个糊涂的,阎姬又是个狠毒的。】
【基于皇家的子嗣不丰的情况,邓绥很难保证未来的皇子数量。】
【所以看起来聪慧的孙子刘保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必须得保护好啊!】
【而且,万一刘祜不行,她扶持孙子登基也不是不行。】
【故而,公元120年,邓绥立长孙刘保为太子。】
武周,武则天惋惜一声:“可惜了,邓绥的寿命也不长。”
“再多的谋划和安排,都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
太平公主看着看着思路就飘到了其他的地方去,说起来她好像没见过父皇的后宫争斗?
王皇后:......
萧淑妃:......
她们两个难道是自请被废的吗?
武则天微微一笑:什么宫斗?
朕玩的是政斗!
【然而此时距离邓绥临朝称制以来已经是15年了,她也不再年轻。】
【在东汉王朝的危急时刻,她接过了朝政的指挥棒,数十年来殚精竭虑。】
【在天灾频发的年代,邓绥无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统治者答卷。】
【也正因为如此,和她早死的老公刘肇一样,身体损耗极大。】
【还好邓绥的身体素质要稍微好一点,才多支撑了这么多的时间。】
【公元121年,女君邓绥因病重不治,离开了人世。】
【可惜,继任者汉安帝刘祜却没能实现她的嘱托,成为一代明君,反而为东汉的灭亡又加了一把火。】
第240章 刘祜:朕是昏君?一定是哪里出了错!
永元年间,刘肇和身边的邓绥对视一眼,心中更多是无奈和叹息。
每个王朝走到特定的时候,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老刘家命再好,也不可能世世圣主,代代明君。
知道归知道,只是眼睁睁看着这些败家玩意儿糟践自己的江山,心里说不出的堵。
光是听着刘祜纵容阎姬杀妃子的事情,就能想象到是个什么货色!
【邓绥摄政16年,在这期间汉安帝虽然已经成年长大,却始终没有实际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