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176)+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严嵩眼神晦暗不明,陛下,终究还是动手了吗?

【往里走,就能看见明代的龙纹琉璃瓦,它原本是华国西省寺庙屋脊上的装饰品。】

【清末的时候被人盗取,为了方便搬运就把整块琉璃瓦敲裂成20块,造成了严重的破损。】

【后来在伦市拍卖行被来自香江的富商拍下,并捐赠给大不列颠博物馆。】

【据推测,应该是明朝正德到隆庆年间的文物。】

明朝,朱元璋痛心疾首,虽说不是什么稀世珍宝,但他大明的东西怎么能容忍蛮夷偷盗?!

而且还将此物公开展出,叫人生气!

说来说去,还是那清朝无用,守不住自家江山就算了,连蛮夷小国都打不过!

白白叫我中原王朝蒙受此等羞辱!

【说起来,其实在明清以前,华国一直是领先于西方国家的。】

【然而在明清时期,对外交流逐步转向封闭,渐渐地就落后于西方了。】

【直到西方诸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清朝的统治者才如梦初醒。】

【每每提到明清落后的原因,总免不了提起海禁这个闭关锁国的政策。】

洪武年间,朱元璋也是愁得很。

他实施海禁是禁止了民间私人的贸易往来,但大明和海外诸国还是有朝贡贸易的啊!

只不过这朝贡是个赔钱的买卖,只不过是为了向周边小国展示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的强大国力,以此来保证周边地区的政治秩序和稳定。

而且这也是为了减少倭人的侵扰,才做下的决定。

【不可否认,海禁政策确实在对外交流和贸易上发挥了消极的影响。】

【但事实上,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其实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对外贸易的,谈不上完全的封闭。】

【在永乐年间,我们也曾经下过西洋,拥有过世界上最强的水师部队。】

【为什么到清朝的时候,水师部队面对西方的时候却变得脆弱无比?】

【明朝的水师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明朝,朱瞻基长叹一口气。

大明的疆土太大了,敌人也太多了。

北方有虎视眈眈的草原骑兵,曾经元朝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得不集中精力发展陆地军队。

倭寇又层出不穷的劫掠东南,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远洋,收缩海防线。

但却没想到海洋之外,还会有更强大的敌人跨洋而来。

【一是财政紧张而来自草原的威胁又更大,明朝的君主不得不把更多的重心投入到陆军中。】

【在现实条件下,政府统治者选择了禁海来抑制倭寇势力。】

【二是亏本买卖——水师远洋带来的朝贡贸易,明朝在其中往往是支出大于收入,无利可图。】

【西方的大航海时代为什么获得了暴利?】

【那是从无数国家身上吸血换来的!】

【种族灭绝,殖民侵袭,贩卖奴隶,没有这些,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完成资本积累。】

唐朝,李世民眉头一皱,光是听这些词语他就已经能想象到了。

作为大国,暴力掠夺他国土地、财富,奴役他国百姓,实在是贪婪无度、残暴不仁!

明朝,朱棣更是不屑,那海上的诸国大都贫困,文明也尚未开化。

大明作为强盛的中原王朝,岂能去抢他们的东西?

每每朝贡,哪次不是“厚往薄来”?

【同样是远航诸国的大明,却并没有选择野蛮的方式摧毁他国文明。】

【也因此在朝贡贸易的体系之中,明朝更多的是出自政治考虑,而非经济利益。】

【而往往说起明朝水军的落寞,就离不开两个人。】

【明嘉靖帝朱厚熜,以及万历皇帝朱翊钧。】

一心修仙的嘉靖:哦豁,轮到自己了。

他一心修仙是没错,但并不代表他对朝局一无所知。

如今的大明腐肉丛生,需要的是雷厉风行的改革,可是他不愿意做这个人。

同一时空下的另一个人,却不这样想。

他的能力还不够,手中的权力还不够,所有的想法都必须要等待,等到他有足够的话语权那天。

正德年间,朱厚照:???

等等,怎么是堂弟继位了?!

第139章 朱厚照:激战数天,伤了个皮毛?!

【前面我们说过朱厚照是朱佑和张皇后唯一的独苗苗,老爹去世后自然毫无疑问的继承了大统。】

【但与朱佑在明史中较好的名声相比,朱厚照的形象几乎是按照昏君的模板来的。】

【不学无术,荒淫玩乐,任用宦官,桩桩件件都是妥妥的昏君之相。】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正德年间,朱厚照不屑一顾,他用脚指头想也知道那史书里多半没什么好话。

自土木堡之后,大明的兵权几被文官集团握在了手中。

没有兵权,朕就只能当个傀儡任由他们摆布!

【提起朱厚照,就会联想到他设置来玩乐的豹房,几乎代表着朱厚照的荒唐。】

【但实际上豹房不仅仅是娱乐场所,更是朱厚照设立的用于处理朝政的办公场所。】

【在豹房,他可以避开宫廷内传统的行政程序以及文官集团的束缚,更加自由地与自己信任的人商议国家事务。】

【可以说,这是他试图掌权的一个尝试。】

【但对于文官集团来说,这不是要和他们杠上吗?】

宋朝,赵匡胤若有所思,看来文臣集团独大也不是什么好事。

武将手握大军有造反的危险,文官做大也有架空皇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