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173)+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叶楚不方便说话,只能由001转播自己的心声了。

【倪思这人呢,在得罪人上和苏轼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主要所生活的时期,是南宋第三位皇宋宁宗赵扩在位。】

【赵扩谦仁恭俭,生活也比较节俭,最难得的是他对北伐金朝是持支持态度的。】

【但是呢,奈何本人政治能力不足,朝政几乎被权臣把持,由于北伐失败他也是态度摇摆不定起来。】

【总的来说,努力过,但没啥用。】

宋朝,赵匡胤还能说什么呢?

至少不是个上来就混吃等死的废物,比起前面的卧龙凤雏,有这个心都算好的了。

他的底线现在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就南宋那个情况,除非是唐太宗在世,也许还有挽救的机会。

【第一次北伐是由权相韩侂胄主持的,结果因为用人不当,准备仓促,果断失败了。】

【倪思本人是力主抗金的,他一看你这北伐压根就没准备好就去了,不输才怪!】

【直接上书斥责宰相韩侂胄,指出其在北伐中的各种问题。】

【然后倪思就被水灵灵的革职了。】

韩侂胄:我,当朝宰相诶,我不要脸的吗?!

都喷到我头上了,不得给你个教训尝尝?

【继韩侂胄之后,上位的史弥远开始掌握朝政。】

【史弥远是踩着韩侂胄的性命当上了丞相,但是相比于正负面评价都有的韩侂胄,史弥远收到的全是恶评。】

【那倪思能忍吗?】

王安石:好眼熟的展开。

苏轼:好了,他的结局我知道。

倪思:......

第137章 刘彻:你听,绢帛上流淌的是金银的声音啊!(请假一天)

【倪思针对史弥远的一些不当行为提出批评,主打就是一个头铁。】

【果不其然,最终因为与史弥远的矛盾而被罢官,再也没有复起了。】

【主要是史弥远担任宰相的职位,长达二十六年,死得比倪思晚,自然不会再启用他。】

【但倪思始终心系朝廷,直到临死前还一直上书谏议,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唐朝,李世民心中觉得惋惜。

这南宋的运道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忠心有才的文臣武将辈出,愣是硬生生的折腾到了亡国的地步。

有明君无贤臣,亦或者有贤臣无圣主,都无法成就一番大业。

过往的历史上,秦皇,汉武,哪一个朝代不是二者都兼具的?

说话间,叶楚已经走到了目的地,是一扇有些古朴的老式宅子。

里面住着一位老人家,正是郑霏口中的王姨。

她身子还算硬朗,听到二人的来意之后,十分热情的带着叶楚去到了后院。

这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绢帛的制作也转向了机器化的生产。

但王家人始终认为手工做出的丝绢是不同的,一直坚持着古法制作工艺。

在老人家的讲述中,叶楚才了解到了一位被掩埋在历史中的女子——倪梅英。

【倪家掌握了这门技术之后,就制定了“传媳不传女”的家规,就是为了保证倪绫的织造技术只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

【然而发展到清朝初期的时候,倪家一门无子,为了不让这门技艺就此消失,只能将此技术传给了女儿倪梅英。】

【倪梅英虽然是女子,但自幼聪颖,经过学习之后掌握了这门制造技艺,在长大后嫁到了倪家滩的王家。】

【她并没有敝帚自珍,而是将这门珍贵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周围邻居。】

【使得这一技术不仅在倪家滩传播开来,还逐渐传至双林四乡八邻的农家之中,推动了当地的丝织业发展。】

元初,黄道婆对此十分赞赏。

他们女子在力气活上是不如男子,但若是论起这纺织,十个男子也抵不过她的一双手巧。

技艺一家独传始终是人力物力有限,而且这年代女子要想守住自己的家业何其困难?

只有让大部分的人从中获利,他们就会自然成为拥护你的一股力量,不是吗?

天幕上,叶楚跟随王姨参观了家中收藏的双林绢帛。

轻花、重花绫、阔锦绫、双色花绫、画绢、矾绢、宋锦......

种类数不胜数,手感柔软又细腻,堪称精美绝伦!

怪不得郑霏老师身上的衣服看着如此有质感,这做衣服的材料就不是虚的!

看得叶楚都心动了,更别说看天幕的各时空女子了。

南朝陈国,坐在陈叔宝膝上的张丽华眼波流转,心中也是喜欢的紧,软声撒娇。

“陛下,这双林绢帛,臣妾也想要~”

陈叔宝对张丽华是一个宠爱至极,说的话他就没有不听的。

爱妃都开口了,自己还能驳了她的面子不成?

“好好好,都听爱妃的,叫下面的人去做就是了。”

“想来以爱妃的美貌,穿上这衣服定然是摄人心魄,宛如洛神在世。”

张丽华眉眼如画,娇娇的看了陈叔宝一眼,状似害羞的低下了头。

武周,唐朝的女性服饰向来是比较开放的,但像旗袍这样的款式太平公主也是第一次见。

“这衣服虽然贴身了些,但是衬得人格外好看呢!”

即使不能穿出去,自己做两身在府中穿穿也好啊!

殿中已经有善工笔的侍女在绘画了,眼神专注,生怕错漏了细节。

不然做出的效果不好,公主发起怒来,自己的小命难保!

只是,叶楚心中还是有些疑惑。

矾绢虽柔软,但和她在故宫里见过的宣德描金云龙纹粉纸,也不太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