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169)+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于是刘文泰、高廷和在“大意之下”,忘记了去当面看病,便相信了太监的话。】

【直接开具了药方,交给了张瑜,煎成药汁让朱佑服下。】

唐朝,孙思邈怒不可遏:“荒谬!”

“医者仁心怎能如此草菅人命?连病人都不看,就直接开药,世上哪有这样的大夫?!”

【蒙在鼓里的朱佑痛快的就喝下了,然后迅速步上了他爹的后尘。】

【本以为是治病的良方,没想到送来的却是精心准备的催命符!】

【不过八天,朱见深病情急速恶化且不可抑制,直接驾崩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横眉冷竖,声音不由自主的拔高。

“这些个狗东西,竟把我大明皇帝当做掌中之物吗?”

弑君杀帝,还有他们不敢做的事情吗!

【朱厚照查明真相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张瑜、刘文泰、高廷和逮捕下狱,然后诏令三法司论罪。】

【但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和谢迁又又又力排众议,劝说朱厚照放过几人。】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要是因为误诊杀了御医,以后其他的御医就不敢再用心治皇帝了。】

【刚登基的朱厚照不过十四岁,哪里是这些人的对手?】

【最终也只是把几人革了职,贬谪流放,草草了事。】

明朝,嘉靖面上不动声色,说出来的话却意味不明。

“墨香盈室笔如林,奏章满笥意何深。字斟句酌皆精妙,社稷苍生几挂心?”

“爱卿说是不是?”

跪着的杨廷和冷汗直流,不敢应声,心中却是暗暗叫苦。

这位大爷可不是好糊弄的!

也怪他们当初瞎了眼,原本以为是个好拿捏的,结果是给自己请了个祖宗回来!

唐朝,李世民了然,这巧合多了就不叫巧合了。

如此浅显的敷衍,只怕是笃定这朱厚照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几乎算是摆在明面上的警告了吧?

别说宦官掌权为祸,这文官权势过盛对于皇帝来说不也是一种威胁吗?

势力触角都已经伸到皇帝的身边了,换做他只怕是夜里都睡不安稳!

【说到底,一个太医哪有这么大的胆量?不过是有人撑腰罢了!】

【明朝的文官集团相比于前几个朝代来说,是空前的强大!】

【朱元璋和朱棣这种真正称得上是说一不二的掌权程度,在明朝中后期几乎已经绝迹了。】

【除了嘉靖帝在执政期间比较有自由度之外,其他的皇帝大部分都受制于文官。】

汉朝,刘彻表示不理解。

按他的性子,真有这种逼逼赖赖敢管到他头上的,统一算作嫌命太长,来找死的!

众臣:敢怒不敢言。

万历年间,朱翊钧疯狂认同。

他丫的,谁敢想朕想换个太子,跟那群傻逼文官斗了十几年了,还没成功!

你看那时候武则天换太子,有人敢发声吗?!

这群文官每天就是一堆古人云,圣人言的,实际不就是想用舆论逼我就范吗?

嘿,朕就不!

【举个例子,朱见深曾在元宵佳节之时,想叫翰林院的学士们做几首应景的诗词,为新年助助兴。】

【好家伙,一下子就点燃了文官的自尊心。】

【要知道经过数朝的发展,翰林学士是什么?】

【那是未来的宰相根苗啊!】

【怎么能干写诗助兴这种供人消遣,还有失身份的事情呢?】

【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的翰林们直接联名上疏,站在大是大非的家国立场上指责了朱见深。】

【天下不宁,战乱灾害频发,陛下你居然还要这样侮辱我们,叫我们写诗作乐?!】

朱元璋呵呵一笑,他要是叫人写诗,看谁敢说这种混账话!

下面的臣子立马就把头低下了。

陛下一笑,准没好事!

可别迁怒他们这些无辜的臣子啊!

别说写诗助兴,就是要他们表演才艺,那也得硬着头皮给我上!

【但实际上这个事情呢,在洪武和永乐年间十分的常见。】

【高兴嘛,作几首诗来助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结果到成化年间,这些人还把架子端起来了,要求朱见深全面废除这种事。】

【朱见深好好的兴没助上,还被呛了一鼻子灰,把他气死了!】

【直接把人给贬谪了,通通弄到小地方去。】

【但你猜怎么着?】

第134章 内阁:宰相废了,好像又没废?

【文官们能同意吗?皇帝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于是一些官员反复上书救援被贬的几个人,逼得朱见深不得不更改旨意。】

【把几个人从偏远之地调到了应天府去,虽然还是没有给很高的官职。】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妥协呢?】

正德年间,要朱厚照来说,这就叫憋屈!

一国天子时时刻刻都要被文官打着劝谏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被辖制了权力。

东汉末年,曹操意外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咦,这手段不就是玩舆论战吗?

咳咳,想当年他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势必要革清弊病,匡扶大汉的决心。

这妥妥的正面形象啊,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和支持呢!

【说到底,这就是文官们依靠手中纸笔和口中言论,依靠舆论制衡皇帝的手段之一。】

【但凡你是个注意名声,在乎脸面的皇帝,那多多少少都得有所顾忌吧?】

【当然,皇帝要是铁了心要享受,文官也没办法。】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说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势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