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认才学不输李易安,却没有她那么勇敢。
父母不懂她诗词里所蕴含的情思,丈夫更是不能相爱相知。
虽为夫妻,却与陌路人没什么区别。
只是礼法之下,她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局面。
【要知道按照宋朝律法,妻子状告丈夫是要判处2年徒刑的。】
【虽然咱也不懂为什么,但是法律是这么规定的。】
【即使面临牢狱之灾,李清照也要坚持离婚。】
【可见,张汝舟带给她的伤害有多大了。】
武周,武则天心中生气。
这世道带给女子的压迫实在是太大了!
纵使有理有据,却依然还是要被三从四德所束缚。
她叹了一口气,能够有勇气去做这件事,李清照已经很勇敢了。
【经官府查证属实,李清照被批准离婚,但也因此获得了两年的刑期。】
【还好当朝翰林大学士綦崇礼在危难之中伸出了援助之手。】
【将李清照一路颠沛流离追随皇上以及被骗婚的经过告诉了赵构。】
【并极力请求赵构网开一面,希望饶过李清照。】
【赵构还算做了个人事,答应了綦崇礼的请求。】
【李清照只被关了九天就回家了。】
天幕下,无数女子悄悄舒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李清照总算是摆脱了这个人渣。
唐朝,李世民有感而发:“刑法牢狱,是国之重事啊!”
“既不能过于慈悲,也不能全然无情,否则受苦的还是百姓。”
【流离漂泊,再嫁非人,但李清照从来没有只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
【仍然关注着国家大事,在诗作中表达着对于收复故地的期待。】
【然而始终南宋都没能重新北上,反而在江南执着的偏安一隅。】
赵匡胤:难评!还是再打赵光义一顿吧!
人家小女子尚且如此忠心爱国,皇帝却不想着北伐收复故土!
那时代,如李清照这样的官宦之后尚不能安生。
其余的百姓又处于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呢?
【从前半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到后半生的沉浮不定。】
【无家可归,山河破碎,一切都恍若隔世。】
【故而在李清照后期的词作中,多是伤感之作。】
【除了被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三瘦”,还有一首主播很喜欢的《武陵春》。】
【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初,李煜细细品味着诗中的惆怅,心中更是悲伤。
他又何尝不是愁肠百转,心有千千结?
【李清照的美,一为诗词,一为性情。】
【作为自由张扬的别样名门闺秀,她也许不是贞静宁婉的淑女,却是独一无二的易安居士。】
叶楚眨了眨眼:【毕竟是写书论词,几乎把所有词坛名家都抨击了个遍的超级拽姐。】
【连师祖苏轼都没有放过。】
李格非:?
苏轼:??
李清照:实话实说罢了^_^
第114章 李清照:看我无差别锐评!(二合一章节)
叶楚悠哉悠哉的念起来:【柳永的词,虽然音律不错,但是内容庸俗,难登大雅之堂。】
正在青楼里看戏的柳永不禁哑然失笑,旁边的虫娘已经是捂唇轻笑了起来。
“看来柳大才子,在易安居士那评价一般呐。”
柳永哈哈一笑,不以为意。
“世人皆说这烟花柳巷是庸俗,可我觉得不然。”
“正如虫娘与柳某,乃是真正的知己之情。”
“情真则词真,如何不能雅俗共赏?”
【晏殊、欧阳修和苏轼虽有才华,但所作的词大多数都是不符合音律的“句读不葺之诗”。】
【像王安石和曾巩的词则直接是“不可读”。】
【秦观的词则是“少故实”,黄庭坚则是“多疵病”。】
【总的来说,就是你们写的吧,都或多或少有点毛病。】
【不符合李清照对于词作的要求。】
李清照:看我无差别锐评(ˉˉ)
李格非:汗流浃背了。
乖女儿诶,你这是要把前人全得罪个遍啊!
苏轼觉得有趣:“格非不必紧张,清照并非要贬低我等。”
“不过是想通过梳理前人词作,提出新的创作标准罢了。”
“见解倒是挺新颖的。”
苏轼眨了眨眼,打趣说:“而且我这个师祖,还是要比王安石强一些的。”
“至少不是不可读,哈哈哈哈哈!”
王安石:你礼貌吗?
【《词论》是李清照对于诗词写作的见解,强调了词与诗的区别。】
【称得上是词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千年之后的我们无从探寻这位奇女子的真实模样,只能从后人的画作中窥探一二。】
唐朝,太平公主来了兴致,拉着上官婉儿说道起来。
“我倒还挺喜欢这个李清照的,想来一定是个极为自信明媚的女子!”
上官婉儿点点头,补充道:“又不乏细腻情思,才华横溢,婉儿自愧不如。”
太平公主却不赞同:“婉儿何必自惭,各花入各眼,本宫心里婉儿才是最好的才女!”
叶楚走过李清照小像,前方的基本都是书法展区。
里面有从各地博物馆借来的名家字画,苏轼、黄庭坚、米芾,行书、草书、楷书应有尽有。
汉朝,刘彻虽然称不上书画大家,作为皇室子弟也是要学习的,他自然能欣赏这些作品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