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指导我修文物(123)+番外

作者:知樾休休 阅读记录

【苏轼刚被贬到湖州上任才三个月,就被火速逮捕。】

【关进了京师大牢,受牵连者多达数十人。】

【史称“乌台诗案”。】

“哥!”苏辙快被气死了,又担忧得不行。

事情闹大了,新党这下子是非置他于死地不可了。

新旧党争,只怕哥哥是要被当做典型杀鸡儆猴!

苏轼也是有些讪讪,谁想到这些人这么无聊。

芝麻大小的事也被他们弄成泼天大祸了!

【所幸苏轼作为著名诗人,平素里好友粉丝众多。】

【旧党当然认为新党是在坑害自家的小伙伴,极力展开救援。】

【就连部分变法派里的有识之士也上书为苏轼求情。】

【最后,在金陵退休的新党首领王安石,上书为苏轼求情。】

【最终苏轼得以从轻发落,保住一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辙狠狠松了一口气,瞪了自家哥哥一眼。

“所幸王介甫虽然和你政见不同,却是个真君子。”

苏轼很认同,但是看了眼自家弟弟的脸色,还是没有接着说。

苏轼:其实吧,我也不太支持旧党呢。

【苏轼几度被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黄州著名事件,某男子夜扰邻居,要求其陪自己深夜散步。】

【苏轼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自己的好朋友张怀民也在黄州。】

【于是某天深夜emo的苏轼跑去敲门。】

【虽然怀民半天才应声出门,但是我们东坡大大写道“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扶额,这确实是他苏子瞻能做出来的事情!

小伙伴都喊了还能怎么办,自然是假装未寝,陪他深夜谈心啦!

苏轼:嘻嘻(#^。^#)

【此时的朝中,神宗虽然有心改革,重振大宋,奈何身体条件跟不上。】

【年仅38岁就因为身患重病,在忧郁中去世。】

继任的赵煦还年幼,就由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

【然而这位高太后不同于神宗,并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

【旧党首领司马光被重新启用为相,新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压。】

高太后:掌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开心)当然是把我饱受磨难的偶像接回京城啦!

【但是高太后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加之苏轼曾抨击新党。】

【很快就以礼部郎中的官职被召还朝,入朝后节节晋升。】

苏辙满意的点点头,这下子总算是安全了。

他们兄弟俩也不用再分离了。

苏轼:弟弟,高兴得太早了......

【但是吧,正如苏轼曾经所说的,他这个人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主打的就是一个头铁,管你什么新党旧党。】

【我苏轼就是有话直说,立志做朝堂上不一样的烟火!】

苏轼哈哈大笑,他这个人就是豪爽直快,看不惯的就要说。

在这个口蜜腹剑的朝堂上属实是不受待见啊!

还是老老实实在杭州建我的湖堤吧!

【旧党得势便开始极力打压新党,试图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全部废除。】

【我们正直的苏轼表示,这样也不行。】

【虽然新法有所弊端,但也是有好的地方啊,怎么能全部废除呢?】

王安石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无奈笑笑。

这个苏子瞻,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苏辙:死亡凝视。

苏轼:我,我只是实话实说嘛。

【旧党都懵了,老铁干啥呢?】

【本来以为是自己人,怎么突然又开始唱反调了。】

【这下子好了,旧党和新党都得罪了,哪边都容不下他。】

【为求自保,苏轼不得不请求外调做官。】

司马光也是无语,他这个性子在朝中迟早要出事。

本就是党争激烈的时候,哪边都不站的人根本就待不下去。

【苏轼虽然是诗人,但更是一个好官。】

【贬到杭州就疏通西湖,修建河堤,好好做自己的父母官。】

【即使在62岁高龄被贬到儋州,也没有自暴自弃。】

【儋州偏僻学风不盛,他就修学堂,传知识,肩负起父母官的职责。】

李世民肃然起敬,别说是不断遭受贬谪的人。

即使是很多州县正常赴任的官员,也不乏尸餐素位之辈。

处变不惊,始终心怀热情笃定前行,才是真豪杰!

【当然作为业余的美食博主,苏轼在从南到北的旅途中也没有忘记寻找美味。】

【黄州的东坡肉、惠州的荔枝,再到儋州的生蚝,他用美食慰藉心灵,乐观生活。】

【这样真性情,真乐观的苏轼正是被我们所喜爱和怀念的。】

苏轼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后世的夸奖确实是直白。

苏辙心中酸涩,想的却是自家哥哥一生漂泊,其中的心酸苦难只多不少。

所幸他的故事千百年后有人了解,有人传颂,不至于无处言说。

【而此时的朝中,由于主政者高太后的支持,旧党的势力已经遍布朝廷。】

【但随着赵煦的长大,他心中布满了对于太后和旧党的不满。】

【自己已经十七却根本不受重视,朝事几乎都由太后做主。】

【同时也是出于自身的政治抱负,赵煦也迫切的想要改变死气沉沉的朝局。】

【公元1093年,高太后崩逝,赵煦亲政后就开始打压旧党,启用新党。】

赵煦咳了一口血出来,脸上暮气沉沉,心中悲痛。

有再多的雄心壮志也奈何不了这副破败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