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登基之时自己若是真对柴家痛下杀手,恐怕朝局动荡,而且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且不说这些,柴荣对自己也是恩深义重,亲如兄弟。
自己已夺了大周江山,岂能再对他的后人痛下杀手?
【经历过自己兵变上位的事情,赵匡胤对于军中将领焉能不防备?】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大宋能不能长久。】
【还是会像五代那样转瞬即逝,都很难说。】
朱棣摇摇头,可惜宋太祖是矫枉过正,反倒害了后人。
【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吸取唐朝因藩镇节度使兵权过重而灭亡的教训。】
【赵匡胤决定重建中央集权,第一步就是得收回自己那些老伙计手中的兵。】
【但赵匡胤也不想卸磨杀驴,亲手给战友们送终。】
石守信(假笑):太好了,是心软的神,我们有救了!
【只能拿出传统艺能,老赵醉酒谈心。】
【大意就是,老哥我害怕陈桥兵变的事重演,整夜不能安睡。】
【大伙儿都自觉点把兵权交了,老哥我保你们一世荣华富贵。】
【几个大将也不是听不懂话的,也就乖乖的交了兵权。】
赵匡胤:在假装醉酒这个赛道我是一骑绝尘!
众人:这就叫看似有选择,实则没选择。
人皇帝都发话了,不想死还不赶紧的。
【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兵权的问题,老赵还是不放心。】
【就挑选了一些资历浅,威望不高的人掌控禁军,这样比较安心。】
【可惜后来,这种对内严防武官的趋势逐渐演化成了重文抑武。】
【可以说给宋朝埋了个大雷。】
赵匡胤眉头紧锁,自己虽有防范武官之意,但可没说要往死里打压啊!
打天下还得用人呢,不过文人也是要用的!
待天下一统后,自己再来慢慢调节文武势力之间的平衡。
叶楚: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没活到那个时候?
朱元璋冷哼一声,想起宋朝那几个龟儿子就生气!
简直把皇帝的脸都丢尽了!
还好我老朱家没有软蛋!
叶楚:唉,这,你,我...也准备点救心丸吧!
【但就当时赵匡胤的情境来说,是必为之举。】
【毕竟赵匡胤心中也是有一统天下的雄心的。】
【万一自己哪天出门打仗,家被偷了不就亏大了!】
宋朝,狄青心里苦。
唉,谁知经过数朝演变,我大宋军人竟成了下等之人?!
如今强敌在外,如此作态岂不是寒了士兵的心?
【南方虽然统一,北方大部分被契丹人所建立的大辽占据着,以及苟延残喘的北汉政权。】
【对于赵匡胤来说,自然也是他决心要消灭的敌人。】
【经过两年的战争准备后,他决定按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出击。】
【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几位皇帝纷纷投降,南方一统。】
赵光义和赵光美吹捧着自家兄长的功绩。
只是在人没看见的地方,赵光义却攥紧了手。
前方的赵匡胤却没有说话,眼神异常平静。
他也不是没有攻打过北方,只可惜有大辽那边的契丹人插手,一直没有成功。
如今南唐已灭,明年定要出兵北汉,打破僵局!
【北汉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政权,依靠大辽的帮助抵御了宋朝的几次进攻。】
【如今南方已经统一,赵匡胤自然将目光转向了北汉。】
【然而正在赵匡胤蓄势待发正准备出兵之时,在皇宫内发生了一场惊变。】
已经当上皇帝的赵炅:哦豁,寄了!
为那个时空的自己默哀吧!
————小剧场————
《历史它是个轮回》
朱元璋十分同情即将听到靖康耻的赵匡胤。
毕竟这放在历史上也是难找的奇耻大辱啊!
朱祁镇:有人在呼唤朕?
听完土木堡战神事迹的朱元璋,步上了赵匡胤的后尘,水灵灵的昏过去了。
朱元璋(气若游丝):苍天呐,报应啊!
第93章 赵光义:老哥反悔了,那我就自己争!
【当夜,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入宫饮酒,赵光义留宿宫中。】
【身体健壮,素无疾病的赵匡胤被发现离奇暴毙宫中。】
【次日晋王赵光义即位登基。】
赵匡胤瞳孔骤缩,呼吸一滞,难掩震惊。
身后的赵光义和赵光美就像是被雷劈了一般,被惊得几乎站立不稳。
赵光美下意识就和自家二哥拉开了距离。
赵光义:......
赵匡胤意味不明的笑了下,这里头名堂大得很呐!
【关于此事的真相,各类杂记手札上是揣测纷纷。】
【其中流传最广的就属“烛影斧声”的典故。】
【说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议事之时,屏退左右。】
【席间有人看见烛影摇晃,好像是赵光义离座退避。】
【又一会儿,听见了斧子落地的声音,当夜赵匡胤崩逝。】
感受到自己兄长不善的目光,赵光义满头大汗,急忙辩解。
“陛下万不可听这野史编纂啊!臣弟绝无可能戕害兄长!”
赵匡胤一言不发,要说他是相信赵光义,那不是。
只是以赵光义的身手,若不做些手脚,绝无可能打得过自己。
而且即使自己崩逝,怎么无人传唤德昭进宫?
【怪不得人们对此浮想联翩,实在是这件事太可疑了。】
【赵光义匆忙即位后,突然手中就多了一份金匮之盟的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