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家人轮流劝说下,沈媚把一碗鸡蛋红糖茶吃完了才离开。
幸好她饭量大,不然准吃撑了。
原镇去往县城的班车,一天只有一趟车,早上七点半从原镇出发去县城,下午三点半从县城回原镇。
每天一趟,错过这一趟车,只能等明天。
班车上味道很不好闻,汗味,脚丫子味,还有袋子里装着嘎嘎嘎的味道,熏的人想吐。
沈媚摸出一片生姜含在舌头下,又拿出一个黑色口罩戴上,闭着眼睛靠在窗户上,让自己不去想,不去闻。
免得吐出来,浪费了刘妈烧的红糖茶水。
班车一摇一晃一个多小时才到县城。
下了车,沈媚摘掉口罩,狠狠吸了几大口新鲜口气,感觉又活了过来。
车站对面就是供销社,可惜没有卖药材种子的,不过打听到了,老百姓大药房里可能有卖的。
沈媚打听到哪里有卖药材种子的,也不着急了,在供销社里逛起来,发现县城供销社里有卖“的确良”的衬衫,再过段时间刚好能穿。
沈媚想到霞姐每次买东西,都给她带一份,而且霞姐喜欢穿“的确良”,便打算送霞姐一件。
“同志,我要这个两件。”
“一件十五,两件三十。”
沈媚掏出三张大团结递过去,拿着两件衬衫离开。
老百姓大药房,是县城唯一的药房,很好找,门头比供销社门头看着还大。
里面药材齐全,哪怕是百年人参都有,可就是没有药材种子。
第63章 自行车
沈媚有些失望的离开,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黑市,却还是失望而归。
县城黑市很大,地方很是偏僻,里面卖日用品的很多,各种种子也有,就是没有她要的人参,灵芝种子。
黑市上粮食也很少,就连粗粮都几乎没有。
“同志,有粮食吗?”一个饿的面黄肌瘦的中年男人,在沈媚经过时小声问道。
沈媚本想摇头,超市仓库里的粮食她不打算拿出来卖,她不想自己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突然想到空间里昨晚刚挖的土豆,这是她自己种的,产量还高,就算价格不高,这些全部卖出去也能卖不少钱。
“土豆要吗?”
农村每年年底还有分粮,再加上坡上的野菜,凑合凑合还能混个温饱。
可城里每个月的粮食是固定的,吃完就没了,要是没粮只能饿肚子。
前几年,每到月末刘翠经常用没粮做借口,煮一大锅米汤,灌个水饱,每次跑的时候,都能听到肚子里哗啦啦的水声。
根本撑不到放学,她就饿的眼冒金星,恨不得抓着路人咬上两口,垫吧垫吧肚子。
后来她发现刘翠偷偷给沈南姐弟塞吃的,难怪她饿的一脸菜色,沈南姐弟一点不受影响。
饿急了,她动手抢了沈南沈北的吃的,沈南一告状,她就被打一顿,有时是刘翠一个人,有时候刘翠和沈大军的男女混合双打。
她挨了打,等刘翠和沈大军不在家,她又动手打沈南沈北,报复回去。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这样循环的模式,刘翠打她,她打沈南沈北。
反正,受疼大家一起好了。
后来,沈南沈北被打怕了,不敢告状,或者是说通了刘翠,从那以后刘翠再没克扣她的口粮。
土豆虽然是粗粮,但好歹能填饱肚子,撑过难熬的月末。
男人眼睛蹭的一下亮了,连连点头,感受到旁人的视线,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同志,土豆多少钱一斤。”
沈媚想了想,报出一个价格,“一毛。”
供销社每斤七分,还是蔫里吧唧小小的土豆,她的土豆又大又新鲜,要一毛钱一斤,不多。
男人摇摇头,“价格高了。”
沈媚装模作样在筐子里掏出一个土豆,在男人眼皮下晃了晃,“都是这样的货,新鲜,个头还大,这个价格真不贵。”
男人看到货,也不讲价了。
“同志,你这里有多少?我全要了。”
“二十斤左右。”沈媚把土豆塞回去时,给里面放了一些,大概筐子的小一半,有二十斤左右的样子。
她特意用称称过,一个土豆差不多一斤左右,她放了二十来个,二十斤只多不少。
男人用手掂了掂土豆的重量,看着筐子里大小差不多的土豆,立即掏出两块钱递给沈媚。
张开他的袋子,把土豆一个个拾进去,拎着离开。
想起她曾经饿肚子的经历,沈媚打算把昨晚刚收的土豆卖出去,这样能让许多人不饿肚子。
不等她找人,就有人找上门。
沈媚以每斤八分钱的价格,将空间里八千六百斤的土豆都卖了,换成现金,六百八十八块。
虽然一斤比零卖少了两分钱,但不承担风险,不用浪费时间。
前后用了两三个小时候,实在是她找地方要时间,他们装袋子,称土豆也需要时间。
交易完成,沈媚又马不停蹄往车站赶,这会已经两点半,在磨叽一会她就赶不上回原镇的班车了。
还好她十一路够快,赶在发车前几分钟坐上车。
回去的这趟车人不多,沈媚坐在最后一排,旁边没坐人,路上她用东西做掩饰,一直往嘴里塞东西吃。
这大半天的时间,她滴水未进,饿到还好,就是渴的不行。
一路上,沈媚都在吃东西,等班车回到原镇,她也吃饱了。
直奔供销社,买了她心心念念的自行车,花了一百八十块钱,以及她好不容易得来的自行车票。
买了自行车,拿着票据和身份证明去派出所报备,一连串的手续办完,天已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