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灾逃荒,极品农门老妇有空间(84)

作者:堰晗 阅读记录

原本身份记忆当中也有不少类似的回忆,那时候的她或许也是这般操劳着。

这里的气候相对较为湿冷,虽说真正意义上的大雪纷飞景象并不是很多见,但一旦狂风夹带着细雨降临,温度立刻就会下降得很明显,整个环境变得寒冷刺骨,需要特别注意保暖措施才能抵御这样的恶劣天气。

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栽培小麦这种作物。

通常是在秋天所有主要农作物被收割之后,村民们会首先进行一次翻土工作,让土壤得到短暂休息并充分吸收阳光的热量,然后才会开始播种土豆、萝卜以及大白菜等一系列能在严冬中生长的食物。

这些都是极为普遍而且常见的过冬食材选择。

尽管单个品种的产量未必算得上很高,然而种类却十分丰富多变。

除了一般的萝卜白菜外,还可以见到像茼蒿、菠菜这样营养价值高又口感鲜美的蔬菜也得到了广泛栽培。

茼蒿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蔬菜,在许多年前就已经被引入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并逐渐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佳肴之一。

相比之下,菠菜的故事则更具传奇色彩。

它是由远方异国他乡之人带着商业交流的目的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后带来的种子,才慢慢普及开来的。

在所有熟悉的蔬菜里,好像至今还没有见到番茄。

这让他心里略感遗憾,毕竟那种红彤彤的果实不仅好吃,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菜肴。

回头有空去种子店转转吧,说不定能找到什么新的惊喜。

或许,除了番茄之外,还有其他自己不曾见过的蔬菜品种等着被发现。

门开着,院中有说话的声音传来。

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要看看是谁在做客。

唐见喜母女、张秀和张宝珠都在堂屋里坐定,眼睛一直盯着孩子们以防万一。

房间里弥漫着一种既亲切又略带紧张的气氛。

老大一家的儿子圆圆、老二家的孩子跳跳都在竹席上玩着。

两个小孩已经会讲话了,叽叽喳喳的非常活泼,对于自己这不会走也不会说的小侄子表现得特别好奇,时常围着他转来转去,不时地发出笑声。

“亲家回来了。”

首先开口的是唐妈,她微笑着看向进来的人,并使个眼色暗示女儿说话。

今天她是特地带唐见喜过来表示歉意的,希望能够缓和一下两家之间的关系。

“来了吗?给亲家倒水没啊?”

毕竟和气生财嘛,赵春花也就随便寒暄了几句,虽然心里决定跟对方保持距离,就算有交集也不会太深入。

一个只顾及眼前利害、容易冲动并且好面子的人,实在提不起兴趣浪费感情跟她纠缠太多。

比起唐见喜来,连张秀都变得可爱很多。

这种变化让她有些意外,也许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事情后,人的性格也在慢慢改变吧。

张宝珠点头答应,之前张三宝告知瓦罐里有热水,考虑到晚上海兄嫂他们会回来吃饭,她便提前冲泡好了茶水。

一切都准备得很是周到,显得非常体贴人。

“各位亲家请坐,老二那边先跟我进厨房帮个忙,其他人留在厅中陪亲家聊聊,老大小两口儿照看好小孩子。”

赵春花的话语中带着指挥家的镇定,语气中充满了对家中事物的熟悉与安排。

一顿多人餐饭总不至于全部由一个人张罗,这样的做法既能让大家都有参与感,也能减轻主厨的压力。

“晚上吃什么菜呢?”

张秀挽起袖子跟着赵春花往厨房走去,她似乎对烹饪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愿意主动帮忙。

“削些地瓜皮,清洗下腌制过的酸菜以及篮子里的各种青菜。”

赵春花耐心地指导着,每一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说完,赵春花系紧围裙,开始烧灶火。

动作娴熟流畅,仿佛这就是她生活的日常。

粉蒸肉的米粉是村头那台石磨磨出来的。

不过不是她亲手做的,而是赵春花和别人换来的。

这样做不仅方便省时,还能保证材料的质量。

第76章 消遣

其实自己也能在家动手做,过程也不复杂 :拿糯米和大米各一半,加上花椒、香叶、八角、干辣椒,用小火慢炒到大米微微泛黄,香气四溢,然后再将它们研磨成细密的粉末,整个过程虽繁琐但结果总是令人满意的。

这给了赵春花灵感,家里也该添置一个小一点的石磨了。

毕竟,虽然村子里有一个公用的大石磨,但那东西特别沉,她自己推起来非常费劲。

而且,使用公共石磨时还需要排队等候,非常不方便。

说到水的问题,家里这两天都没有让她去挑过水。

可是,总不能老让张以贤去担水啊,他家也需要用水。

最好能在院子里凿一口井,这样以后用水时就会方便很多。

自从来到这个朝代后,赵春花压根儿没有想过搬家的事情。

她没有什么高追求,只是想简简单单地活下去就好。

因此,住处需要尽可能布置得更加便捷。

一不留神,思绪又跑远了。

赵春花定了定心,接过了张秀洗好的红薯,动手切了起来。

接着,她在切好的肉和红薯块上分别加了一些调味料,撒上了酱油和花椒。

对于肉类,她还额外加入了几片生姜,并滴入了一点黄酒来去除腥味,最后将之前备好的米粉一起搅拌均匀。

锅里先铺上一层纱布,再将切好的红薯块放到底层,上面覆盖一层调好味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