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规矩摆在那儿,那就没什么好商量的余地。
她不想再扮演那个“被忽略”的角色,也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吃亏。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一定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叫作适可而止。
哪怕唐见喜已经怀孕了,也不能总是让她们无所事事地闲着。
虽然她的身体状况需要照顾,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松对她的要求。
目前,可以让唐见喜做一些轻松简单的事情,比如整理家务、处理一些琐碎事务,这些既能分散她的注意力,也不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
等到孩子出生后,就可以让唐见喜每天定时过来报到,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任务。
这样一来,不仅能省去请外人帮忙的麻烦,还能让她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打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走她最在乎的东西。
这样的策略看似冷酷,却是有效的手段。
只有让人失去珍视之物,才会使对方深刻体会到痛苦和无力感。
对于唐见喜来说,她的家庭、地位甚至时间,都是她在乎且依赖的重要事物。
如果把这些一一剥夺,她的精神防线迟早会崩溃。
至于赵春花自己,则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唐见喜原本就应该与儿子共同为家庭付出并安
度晚年,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算不上苛待。
赵春花平日里一向主张以和平的方式与周围的人相处,在邻里之间维持表面的融洽氛围。
然而,这并不等于她是软弱可欺的;在某些关键的时刻,过分的仁慈反而会导致自身的困境。
毕竟,对敌人的宽容往往会成为对自己的残忍,尤其是在面对威胁或挑战时,适当的强硬措施是必要的。
如今,赵春花早已将唐见喜视作对手,并划入自己的对立阵营。
既然唐见喜的存在给她带来了如此多的烦恼,那么她决定反击,绝不手软。
她要通过一步步策划,逐步摧毁唐见喜的心理防线,让对方尝尽心烦意乱的滋味。
堂屋里,气氛异常凝重。
唐见喜的爸妈坐在椅子上,却怎么也无法安静下来。
他们不断调整姿势,显得极为局促不安。
唐母的目光始终徘徊在大门的方向,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女儿的命运担忧;而唐父则低头叹气,满心羞愧与无奈。
想到村里人可能会谈论自家女儿的处境,他忍不住抬手捂住额头,脸色铁青,只觉得脸上火辣辣地发烫,似乎丢了尊严一般。
第241章 唯利是图
与此同时,沈麦的父母也站在一旁,神情同样忐忑不已。
刚才,当女婿前来接他们的时候,已经大概讲述了一下当前的情况。
从他的语气中不难判断,这一切背后涉及复杂的矛盾。
其实,自打知道沈麦曾经在李翠花卖孩子事件中保持沉默开始,赵春花心中便积累了深厚的怨气。
但她真正爆发的原因,并非源于这件往事本身。
意识到这一点后,沈麦的父母稍稍安心了一些,至少事情还有解释的空间。
自从赵春花搬家以后,两家的关系表面上仍保持着联系。
有时,他们会主动过去串门,或者邀请沈麦回家聊聊近况。
幸好沈鑜一直以来都表现得通情达理,认真听取长辈们的建议,再也没有做过令赵春花生气的事情,这让他们更加放心。
尽管如此,唐母还是陷入了复杂的情绪之中。
一方面,她为女儿未来的处境忧心忡忡,害怕局势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她内心深处却隐约松了一口气。
这种微妙的感觉源于两个月前那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彼时,为了陪伴怀孕的女儿,唐母暂时搬去与唐见喜一起居住,以便照料她的日常生活。
结果,这段共处的时间让她发现了女儿性格上的巨变。
唐见喜变得越发偏激、顽固,不仅言辞间充满抱怨,行为上更是我行我素,无论唐母如何规劝都没有任何改善。
每次谈话,唐见喜嘴上总说着“好的”,但实际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根本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这种无法掌控的局面让唐母愈发焦虑,最终不得不暗自庆幸自己离开,否则恐怕连基本的家庭和睦都难以维持。
原本以为赵春花会在唐见喜生完孩子后才有所行动,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快就被惹恼了。
越是平日里沉稳的人,一生气就越吓人。
她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一丝冰冷和凌厉,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如芒刺背,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起来。
赵春花觉得自己挺平易近人的,毕竟平时也从未摆过什么架子。
然而,这次面对眼前这些人,却一个个跟被老师抓住的小学生似的,甚至连话都不敢大声说一句,唯唯诺诺的模样让她不由得摇了摇头,心下感慨万分。
“有些人啊,还真是不经事。”
她在心中默默想着,语气更加严厉了些。
“有些事情吧,其实我不想老提,毕竟不太光彩。”
她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但每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落在众人心头激起层层涟漪。
那种克制的情绪,反倒比直接爆发更有威慑力。
“有些错误嘛,如果能悄悄改正就好了,偏偏非要闹得沸沸扬扬,让所有人都看笑话。”
“这次请大家来,就是要公开解决这个问题。”
她的话音刚落,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这句话虽轻描淡写,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划破表面的假象,将隐藏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