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没有作声,而是恭送之。
没一会儿,一个男子行来,自然而然扶南宫公主,那是南宫公主之夫西平侯张坐。
而平阳公主缓缓朝前走。
卫青看着平阳公主走着走着停了下来,似是有些不舒服,他比任何人都要想上去扶着平阳公主。可是,他没有资格,以前没有资格,现在没有资格。
但,他不会一直没有资格的。
卫青握紧拳头。
王太后薨逝,守灵,下葬,一系列的事忙活了半年之久,最后,随着王太后被送入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才算完结。平阳公主在王太后下葬之后,回了王太后住了几十年的宫殿,景致依旧,可惜,人不复存。
“阿姐。”刘彻也就是想来看看而已,可是看到平阳公主在,刘彻也走了过来。
平阳公主闻言回了头,福身见礼,刘彻冲平阳公主道:“阿姐,以后还有我。”
这话平阳公主听了苦笑,“陛下,总是不一样了对不对。”
刘彻明白平阳公主所谓的不一样是什么。
姐弟二人什么话也没有再说,只是在那台阶下坐了一个下午,直到宫人前来问及是否要掌灯,平阳公主缓缓起身道:“陛下,我先出宫了。”
“阿姐慢行。”刘彻也在此时起身,同平阳公主说一句,平阳公主应着一声,缓缓往外走。
这宫殿,以后总会换新的主人,逝者已矣,总要往前看的。
国丧不久,卫青再一次出征,曹襄随军而出,至于他能不能打响平阳侯的名号,得看他的本事。
这一次,大汉上下都拭目以待,比起以前的防守,这将会是大汉又第一次出击。
前线的战事刘彻死死的让人盯着,平阳公主在王太后的丧仪之后病了一场,病得还有些重,宫中的太医换了一拨又一拨,好在缓了过来,却也是要好生静养。
刘彻想把宫中好的太医给平阳公主送上几个,平阳公主以府上有女医为由拒绝了。
拒绝归拒绝,平阳公主也明白这可是感冒一场都很容易要人性命的时候,她得要养养身体,因而为了强身健体,她也跟着府上的女医学起拳法。
别管怎么样,身体好,才能活得好。
而在平阳公主病好后不久,前方再次传来捷报,卫青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以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贺为骑将军,各方一道出击匈奴。
卫青遇匈奴右贤王,这一位右贤王相当自信,以为汉军是不可能到达他们的位置,正在饮酒作乐,结果汉军在夜里包围他们,这一位右贤王大惊而逃,向北而去,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可以说卫青是凯旋而归,人人都是一阵阵欢喜雀跃。
随后,刘彻得知此喜,当下派人前往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邑六千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 。
这样的盛宠,其实还是平阳公主拦下的。
刘彻还想封卫青的儿子为侯,却是平阳公主问:“陛下,虽说父子同恩,不失为一番美谈。可是有功之人是卫青,陛下如何赏卫青都不为过,但要说子蒙父荫,封侯一事,陛下太急了吧。”
这话听得刘彻道:“并非没有这个先例。”
“陛下,您以军功论赏,便只论他一人之身。卫青如今的功劳,让他作为大汉的大将军,节制诸将,又加食邑,已然够了。匈奴未灭,如今陛下连他的儿子都封了,来日陛下还能封他什么?功要封,但也要留后路。这对陛下和卫青都好。”平阳公主并不认为接下来的仗不用打了,恰恰相反,未来的路还长着,对付匈奴,仅仅是开始。
刘彻一高兴,那是恨不得天下皆知,更想要把这世间最好的一切都给那样一个人。
平阳公主一劝,刘彻马上清醒了。
对啊,匈奴还没灭完呢,他要是在这个时候把能赏给卫青的东西全都赏下去了,将来如何是好。
刘彻要灭匈奴,同样也并不想给自己留下后患。毕竟刘彻也不是那不为自己留下后路的人。
“阿姐,你怎么总拦着朕赏卫青。”一回两回,每每刘彻要赏卫青更多的时候,平阳公主就会出面拦着,这不让刘彻赏多了,那不让刘彻赏重了。
平阳公主道:“陛下不知?”
这样一问,刘彻不禁挑眉道:“阿姐对卫青有几分不一样。”
“陛下,当年在平阳侯府时,这个人我就是想为陛下准备的。大汉需要人才,陛下当年能够一眼识得卫青之才,倒是省了我好些事。并非只有一个卫青我拦着陛下不让封,这些年我举荐给陛下的人,无一人如卫青一般能让陛下赞许有加,赏了再赏还觉得不够。我只是希望这些人,能得一个善始善终。”平阳公主这一份心,并非只针对卫青,只是因为卫青的出彩,这些事最终只能落在卫青头上。
刘彻并不是一个不听劝的人,尤其平阳公主又是掏心窝说话,刘彻不可能一句都听不进去。
“陛下,中宫皇后也是卫氏。外戚。”平阳公主听着刘彻的话,不想把话说白,也不得不把话说白了。
外戚,刘彻的心头大患,如今他觉得还行,恨不得把卫青捧上天,过犹不及的道理,平阳公主一向有数。
“果然,阿姐是对卫青不一样的。但不知阿姐这些年有没有想过嫁给卫青。”刘彻笑了,对平阳公主问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