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军开拔以来,平阳公主也进了宫,一日一日的和刘彻等着,都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好消息。
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可现在除了等待外,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刘彻在朝臣面前还要装着,但在平阳公主面前,一点都装不了。
每一日算着他们各路兵马进击的方向,纵然没有任何消息,刘彻也会看着舆图,一天天的算着他们到底到了哪里,如此一来,也让平阳公主看着那舆图,这样一片大汉的兵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每一次去都有来无回的地方,大汉,一定要打赢这一场仗,证明给天下人看,大汉可以赢!
平阳公主面上看似没有波动,心中并不比任何人平静。
大汉需要这一场胜利,刘彻同样也需要。
因为,整个大汉朝一直坚持要按以前大汉和亲国策的人太多。
这其中也包括太后王娡。
王太后想打听刘彻在匈奴一事上的心情,无奈没有能从平阳公主那里打听到一星半点的消息,便道:“你也真是的,朝堂上的事还是打仗的事,你跟着掺和做什么?陛下总不听劝,以前和亲不是挺好的吗?至少大汉还在。这么多年实施的国策,皇上非要改,你不跟着劝他和亲也就算了,倒还帮着他,一回一回的支持他出兵匈奴。
“想想几年前的马邑之谋,当时的三十万大军都没能算计成匈奴,如今他们才领多少兵马出征?
“而且,别忘记了高祖当年的白登之围。”
提起旧事,王太后无一不在表露一个意思,大汉就该按祖宗以前的规矩行事,别一天到晚想那些有的没的,闹出一连串的动静,没准以后把祖宗打下的江山都闹没了。
平阳公主听着王太后的话,轻声道:“天下是皇上的,当年父皇将天下交到陛下手中,是信得过陛下。不管陛下做什么,他既是父皇千挑万选定下的皇帝,他做的事,父皇都会支持。母亲何必想那许多,朝中大事有陛下处理够了,我们依着陛下,以后也还要靠陛下,无须打击皇上的斗志。
“匈奴如今越贪心,一年一年的让我们和亲,要的奇珍异宝,美人首饰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他们未必不会兴兵南下。以长安所处的位置,一旦匈奴发兵,难道我们要南迁?如同丧家之犬的逃?
“陛下不愿意成为丧家之犬,所以才要出击匈奴。一次马邑之谋败了又如何。母亲既然提起高祖,更应该知道,高祖在当年争天下时,那是屡战屡败,却从不言放弃。
“但凡当年的高祖皇帝放弃过一回,也没有大汉的天下。身为刘氏子孙,未战言败,岂不是丢尽祖宗的骨气。
“匈奴再强,我大汉的子民也绝不是可欺的。匈奴敢不留我百姓半分活路,我们必要他匈奴偿还。
“眼下我大汉最缺的是一个大将,一个能够找到匈奴的劣势,击溃匈奴的大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到现在为止,大汉确实没有一个可以让匈奴见识大汉厉害的人出现。
刘彻想要这样一个人才,可惜,到现在为止都没有。
论起心急,刘彻比谁都要急。
再急刘彻也要稳住,平阳公主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次一次的告诉刘彻,这一战不同于马邑之谋,一定,这一次会有好的结果的。
大汉,绝不会一直让匈奴压制的。
“你啊,就偏着你弟弟。”王太后哪里不清楚,从小到大,平阳公主都站在刘彻那一边,从来都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只管一心一意为刘彻谋划。
“母亲,我小时候面对的是多少的兄弟姐妹,当年母亲要为皇上争,我也要为皇上争一争,为我们姐弟一争。如今天下是陛下的,只要皇上江山稳固,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不站在皇上身边,难道要跟外人一道算计皇上不成?”平阳公主笑眯眯的问起王太后。
王太后同平阳公主对视道:“我是外人?”
说到这里,平阳公主难道能不知道王太后到底什么意思?
大汉的太后,自高后吕雉之后,再到平阳公主的祖母,大汉的太皇太后窦漪房,那都是大权在握的太后。
不免王太后生出效仿之心。也想成为那样一个大权在握的太后。
可是,别个太后不说本事能力远在王太后之上,便是她们面对的皇帝,能一样吗?
“都多少年了,母亲为何非要不死心,非要跟皇上争?母亲如今的权还少吗?和皇上争权,最终为了权利母子反目?母亲,那之后呢?像高后一样,最终的结果如何?吕家满门尽诛。窦家如何,舅舅又落得什么样的结局,这些不是教训吗?您如此的执着,到底值得吗?”平阳公主知道王太后有很多的不甘心,可再多的不甘心,最终得到的又是什么?
王太后脸上一僵,那样的一些事她不能说全然记不住教训,却因为那三个字,不甘心,如何也是放不下。
放不下,又当如何?
“你如今满意你的日子?”不可否认,王太后依然放不下,对于平阳公主总劝着她放下的口气,其实还是不太乐意听,再问平阳公主就满意现在的日子了?
“为何不满意?”平阳公主觉得挺好的。
“皇上相信我,该有的公主权势,我从来不缺。我知道母亲想说什么,无非是我丧夫。母亲,我府中养了多少人,这些人,我想要哪一个就能要哪一个,我既不需要谁为我锦上添花,只要我这一辈子都站在皇上这一边,以后照样可以过自在快活的日子。母亲给我一个不满意的理由。”平阳公主知道自家母亲的言外之意,知道,却也更坦率的告诉王太后,她的好日子并不会因为失去丈夫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