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宠我入骨(995)+番外

作者:十四晏 阅读记录

“然而臣低估了这药的药性,哪怕浸在冰冷刺骨的水里,也换不回一丝半点儿的意识。就在臣要血脉爆裂而死时,有人来到了臣的身边。”

“那时臣已没了意识,兴许快要死了吧!接着发生了什么事,臣也没有半点记忆,等臣醒来之时,知晓有人为臣解了毒,可现场干净得仿佛被刻意清理过一般。”

“臣离开了那里,想去寻找为臣解毒的人,恰巧让臣在假山底下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珍璃郡主的步摇。”

“紧接着,长公主殿下身边的女官紫箐找到臣,说长公主殿下有请。曾经发生那样的事,臣根本就不想去,可紫箐说长公主殿下知晓昨夜的所有事情。”

“臣无可奈何,只得换了身衣裳前去见长公主殿下,谁知……谁知长公主殿下一上来,就把珍璃郡主为臣解毒一事告知臣,她威胁臣娶她,否则就把此事抖出去,让珍璃郡主身败名裂。”

“臣自然是不依的,臣已害了心爱的女子,怎能不好好补偿她,还会去娶别人呢?臣万万没想到,臣这样的态度,最终激怒了长公主殿下。”

“她冲上来扒臣的衣裳,想让臣担下轻薄她的罪名,然后不得已娶她。好在她没有功夫,被臣给逃/脱了,而这一幕是有很多宫人都看在眼里,他们皆可作证。”

“臣逃离长公主殿下的宫殿后,遇到知晓臣与珍璃郡主心意相通的北千户,他告知臣珍璃郡主被太后请入了清宁宫。”

“因为长公主殿下告诉臣她已将臣与珍璃郡主之事告知了太后,臣心知不妙,便匆匆赶来清宁宫,却看到了心爱之人跳下高楼的情景。”

“臣无法想象,要是再晚来一步,会有怎样可怕的事情发生?珍璃她为救臣性命,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何至于被逼得萌生死志,欲跳楼以求解脱!请陛下为珍璃做主!”

大长公主听到后来,怒气也慢慢消了,作为一个资深的宫斗能手,她才惊觉,原来不止女人才会杀人不见血这招。

陆明邕都如此表现了,大长公主自然也不甘落后,她缓缓挣开长孙焘的钳制,走到陆明邕身边,认真地跪了下去。

“陛下,昨夜珍璃离席之后迟迟不见归来,臣妾正准备前去寻找,却接到了吴王的消息,臣妾赶到吴王所在的宫殿时,发现珍璃的近身侍女青萝正躺在地上没了声息。”

“吴王向臣妾认错,称他因醉酒乱性,却失手误杀了青萝。后来臣妾才得知,珍璃发现越国公药性发作时,曾让青萝来向臣妾报信,可惜青萝却凭白丢了性命,信也没送到臣妾手中。”

吴王酒后乱性,误杀了郡主的近身侍女?

这信息量有点大,众人一时半会儿接受不过来,不过元武帝和太后却知道,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

然而大长公主未曾把重点放在上头,继续道:“昨夜情况实在特殊,臣妾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便命人先将青萝的尸首给看住,以防有人误闯被尸体吓到。”

“因为臣妾身着繁复的宫装不便行动,且不想惊动侍卫,臣妾便回到席间趁敬酒的功夫,将珍璃失踪一事告知淇王,请淇王前去寻找珍璃。”

“约莫小半个时辰过去,淇王派人来告知臣妾珍璃找到了,但是因为贪凉着了风寒,于是臣妾便寻了顶软轿,把人给抬回府中,顺便带走了青萝的尸首。”

“可到了府里,臣妾才发现……发现珍璃她……”大长公主再也说不下去,低低地哭了起来。

第866章 大势所趋,圆满结局

许久,她才继续道:“本来珍璃遭了这样的难,臣妾是无论如何也要将消息瞒下的,谁知一早,春禧便到府上宣珍璃入宫问罪,她声称有人看到珍璃昨夜秽乱宫闱,所以要入宫给太后一个交代。”

“春禧态度嚣张,句句往人肺管子上戳,什么腌臜的字眼都能往珍璃身上招呼,臣妾气不过,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然而太后之命不能违抗,臣妾只好把烧得迷迷糊糊的珍璃给带进宫里。”

“太后一开口,便问珍璃昨夜是否与人通奸,许是珍璃听到了,担心连累越国公,唯恐沈家名声受累,所以一时之间萌生了死志,从那高楼上跳下去。”

“我可怜的儿啊……救人一命还救错了,那害人中毒的人,怎么就没错呢?可怜的珍璃,自小天真单纯,却要承受这些。”

长公主呜呜的哭声响彻大殿,听得众人心情沉重。

这事既然瞒不住了,索性挑出来,这样才安全。

轮到长孙焘上场了,他缓缓开口,不难听出语气中压抑着的心痛:“陛下,昨夜臣接到大长公主的消息,便离席来寻找珍璃,最后在花园中遇见了她。”

长孙焘淡漠的面庞,忽然落下两滴眼泪,他伸手擦去,哽咽着道:“珍璃她……她扶着假山,就那么踉踉跄跄地走出来。”

“她发髻散了,衣衫乱了,举着一颗夜明珠,伏在地上收拾她存在的痕迹。那小小的身子,抖得都不成样子,就像那失怙的小鸟一样。”

“直到见了臣,她才哭了出声,臣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滴洒在臣手臂之上的眼泪,多么滚热灼人。”

“别说了!”却是陆明邕与福王同时发声。

福王捶胸顿足,哭天抢地,上气不接下气:“我的小璃儿啊!怎么就遭这样的罪!陛下,惠帝在位时期,可是将小璃儿疼到骨子里,若是惠帝在天有灵,知道她受了这莫大的委屈,不知道有多难过!”

“依臣看,玉贞心黑手狠,向自己的妹妹下这歹毒的毒药,实乃这次悲剧发生的始作俑者,臣以宗长之名,要求严惩玉贞,不狠狠地罚她,不足以平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