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心中“咯噔”一下,她的确是察觉到皇帝最近传糕点有些频繁,甚至还调查出吃这糕点的可能另有其人。
她也曾想过,在这糕点上动手脚。
但她不知道,究竟是谁抢在了自己的前头,她迎上元武帝一瞬不瞬的目光,轻声道:“皇帝,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元武帝唇角挑起狠厉的弧度:“这便是朕的好外祖父在朕的糕点中下的毒药,母后,您说要是朕吃下会怎样?”
太后大惊:“这怎么可能……”
元武帝抢断了她的话:“要是朕吃下糕点,那便会和春禧姑姑一样,犹如羊癫疯发作!”
元武帝越说越气愤,眼里涌动着悲愤,他指着春禧姑姑,声如湖面碰撞的冰:“堂堂天子,一国之君,要是羊癫疯发作,朝臣会怎么想朕?天下百姓会怎么想朕?宗室又会怎么想朕?”
“母后您仅生了朕与妹妹,朕这皇位还没坐稳,萧家便迫不及待想要把朕赶下台么?如果朕真的做不成这皇帝,萧家的人想扶持谁来做?是妹妹还是萧家的人自己做!”
太后自然知晓事情的严重性,她震惊之余,浓烈的恐惧自心底油然而生,她眨眨眼,泪水滚滚而落,她像受了莫大委屈一样,看着自己的儿子。
“皇帝,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元武帝冷笑:“母后,朕以为你会先关心差点中毒的儿子,没想到你第一句话,却是要为萧家辩解。”
太后委屈不已:“皇帝,你不是没事么?这事一定要查清楚才是,以免中了小人的奸计,那是你亲亲外祖父,他怎么可能会毒害你?这其中一定有误会。”
“误会?”元武帝不怒反笑,“如果外祖父没有蠢到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投毒,那朕也相信这是误会。只是外祖父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此事而没有顾忌,不知是不是已经嚣张到不将朕放在眼里了?”
太后还在挣扎:“眼见不一定为实。”
元武帝对这个母亲,算是失望透顶了。
作为后宫嫔妃,她聪明而有手段,这么多年先帝的身边换了多少美人,可她的地位依旧稳固。
作为母亲,她很称职,在深宫中把一个皇子养大不容易,她不知道与多少人厮杀拼搏,这才把儿子平平安安地养大。
可作为一国太后,她简直昏聩无能,身为一个太后,不仅要有母仪天下的气度,还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格局。
然而她尽管身居高位,依旧只是个狭隘的后宫女人,她眼里看不到天下大事,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只看得到她的家族利益!
元武帝此刻心情难以平静,他胸中交织着对母亲十数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对萧家所作所为的失望。
他英明神武的爷爷死得早,他的父亲因为祖母通晓大义而从不需要关心这些事,没有人告诉过他,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办?
一直以来兢兢业业的他,此刻不由得陷入了迷惘。
最后,身为皇帝的责任战胜了那已经变味的亲情,随着情绪剧烈燃烧的眼眸归于平静,他站起身,一字一句地道:“母后,自从嫁入天家,您便不是萧家人了。”
“你是后宫的砥柱,凡事应以天下作为考量,眼前不应只拘泥于萧家的兴衰!而应该放眼大局之上,朕治理的是天下,并非一个萧家。”
“母后,这是朕最后一次给萧家警告,如若再想踩在朕的头上,朕绝不轻饶!”
第822章 只是一眼,便再无退路
元武帝拂袖而去,等到门被“砰”地关上时,她才如梦惊醒,大声地呼喊下仆传御医来给春禧姑姑诊治。
皇帝的态度,使得太后满心惊慌,她就那么坐着,好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她的儿子怎么能这般和她说话?
她的父亲,怎么会毒害自己的儿子呢?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陆明瑜与长孙焘还在庄子并未回去,阿六带着人负责把礼品送到每家人的手里,而他们则在秦家继续与帮助过他们的人叙旧。
正此时,宫中忽然来人了,冲到陆明瑜与长孙焘面前便跪了下去:“陛下有旨,请淇王妃速速进宫。”
长孙焘淡声问道:“何事?”
传信的天使道:“奴才不知,请淇王妃速速进宫。”
长孙焘起身扶起陆明瑜,与林婶他们做了简短地告别,又约定三日后会派人来接秦宁后,匆匆入了宫。
淇王夫妇的事迹,这个小庄子人尽皆知,每家每户都准备好一些东西,要给夫妻二人带回去,得知二人被宫里的人叫走了,只能将东西交给被甩下的阿六。
承明殿。
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守卫看到二人,登时将二人迎了进去。
但他们都想不到,竟会看到奄奄一息的灵灵姑娘,面色苍白地躺在榻上。
二人行过礼后,陆明瑜连忙去给灵灵姑娘看诊,而长孙焘则与元武帝来到外殿:“陛下,这是怎么一回事?”
元武帝颓然地坐到案前,嘴巴张了张,但母后悲声痛哭的样子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他止住了话,问道:“皇叔,你与皇婶似乎认识灵灵姑娘?”
长孙焘道:“灵灵姑娘是臣与王妃的救命恩人,扬州之事发生后,臣遭了歹人的暗算,险些丢了命,而王妃为了救臣,也命悬一线,若非这灵灵姑娘出手相救,恐怕我们都活不到现在。”
“只是臣不解的是,灵灵姑娘分明下/榻臣的府上,怎会出现在宫中?陛下也与灵灵姑娘是旧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