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妃不明所以:“娘娘的意思臣妾不明白,还请娘娘明示。”
陆明瑜轻哼一声:“这事也赖刘太妃不好,刘家不管出什么事情,都是刘太妃你惹的祸。”
刘太妃大惊失色,但依旧露出不解困惑的神情。
陆明瑜也不急,复又陷入沉默。
绿猗端来一杯蜜茶,陆明瑜接到手里,不紧不慢地掀起茶盖,轻轻呷了一口。
室内陷入极静,气氛紧张得可怕。
阖上茶盖的声音,犹如惊雷般炸响在刘太妃耳里。
她抖得不成样子,最后跪伏在地上:“娘娘,一切都是臣妾的错,请娘娘责罚!与臣妾的娘家无关!”
陆明瑜依旧不为所动。
绿猗开了口:“太妃娘娘这是什么意思?您莫名其妙地请罪,却又不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这不是明摆着陷娘娘于不义之地么?”
“外人会怎么看娘娘?是不是会觉得娘娘仗势欺人,冤枉你呢!”
事已至此,刘太妃终于明白了皇后娘娘的意思。
皇后娘娘这是在提醒她,让她自己认罪。
否则齐安侯府就会被她连累。
她缓缓地合上眼睛,不安之感却涌上心头。
到底是她小瞧了这皇后,看起来绵绵软软的,对谁都和蔼可亲,却没想到,与前面的皇后完全不是同一种废物。
思及此处,她认命地跪在地上:“娘娘,臣妾知错了……”
第1645章 给你脸的时候你不要,现在迟了
陆明瑜没有急着理会刘太妃。
过了片刻,她才问道:“知错了了?错哪儿了?”
刘太妃诚惶诚恐“臣妾御下不严,宫中的宫女冲/撞了娘娘,还请娘娘责罚。”
“砰!”
陆明瑜把茶盏摔到刘太妃面前。
茶盏四分五裂,滚热的水溅洒一地。
骇得刘太妃说不出话来。
陆明瑜没有疾言厉色,更无怒不可遏。
只是一个摔茶盏的动作,便已昭示所有。
她淡声吩咐:“传本宫懿旨,刘太妃对皇兄思念成疾,以至于对哀家言行无状,本宫念在其一片痴心,可感动天,隧成其所愿,允其入影梅庵修行,日夜为皇兄祈福,祈保我大秦长治久安,盛世太平。”
满宫的内侍宫女跪了一地:“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陆明瑜道:“传旨吧。”
绿猗恭敬应下:“是,娘娘。”
刘太妃见状,终于知道怕了。
她脸青唇白,不停地磕头求情:“娘娘,臣妾知错了!臣妾不该撺掇公主,不该派人来监视娘娘的一举一动,更不该人心不足,抓住权柄不放,求娘娘饶恕臣妾,臣妾再也不敢了!”
陆明瑜就着绿猗的手起身,面对涕泗横流,吓得肝胆俱裂的刘太妃,她神情淡漠,没有丝毫动容。
“本宫给你脸的时候你不要脸,现在你想要,本宫就要给你么?刘太妃,究竟谁才是这一宫之主?!”
说完,陆明瑜毫不留情地离去,丢下悔不当初的刘太妃,瘫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晓谕后宫。”
这是陆明瑜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绿猗连忙去办,一道道命令发下去,很快便将刘太妃的事通知到各宫。
众人这才发觉,原来当初皇后娘娘说的,要送人去庵堂祈福的事情,根本不是空话。
刘太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没想到这皇后娘娘看起来绵软仁慈,处理事情起来却是这般雷霆手段,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那些本在观望,亦或是准备生事的太妃们,当即就收了心思,谁也不愿意步刘太妃的后尘。
而参与后宫理事的太妃,也坐不住了,当即就来紫宸宫求见,准备把权柄归还给皇后娘娘。
绿猗向陆明瑜禀报几位太妃求见时,陆明瑜却不愿意见:“让她们回去,改日再来,今日/本宫没空。”
绿猗前去回禀几位太妃,却无人肯离去。
陆明瑜也不理会她们,继续与珍璃郡主和董穗谈天。
珍璃郡主笑道:“真是瞌睡来了递枕头,要不是刘太妃这一闹,小舅母都很难有这么好的立威机会。”
董穗笑道:“后宫林林总总就这么一个人,倒也不用刻意立威?郡主还当这是从前的后宫呀?”
珍璃郡主叹了口气:“我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表嫂你就别笑话我了。”
陆明瑜道:“皇后的威严还是要有的,宫中老人多,人员也多,总得让他们知道,我没那么好说话,免得以后他们有恃无恐,净干些偷奸耍滑的事情。”
珍璃郡主道:“小舅母,这宫中只有你一位正经的主子,宫人却是不少,有没有考虑放一批出去?”
陆明瑜道:“是有这个打算,但目前还不着急。那些宫女放出去还能找个人嫁了。”
“但是内侍无依无靠的,放出去只怕不比在宫中,但要是只放宫女出去的话,只怕我善妒的名声,不用多久就传遍天下。”
珍璃郡主撇撇嘴:“这也倒是,除了当年的圣祖皇帝以外,大秦就没有哪位皇帝的后宫只有一名妃子。”
“接下来那些大臣恐怕要叨叨,给小舅舅选妃,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宫女出去,小舅母肯定要挨说。”
董穗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世情如此,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需要有人来承担不利的后果,肯定是女子来承担。”
“陛下只要瑜儿,天下人会夸陛下长情;而后宫只有瑜儿,天下人会骂瑜儿善妒。”
陆明瑜道:“我倒不在乎那些虚名,但是民心与民/意不可全然不顾,所以得找一个好的时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