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在是怎么回事?竟然哭闹到门口,这是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而且还十分不要老脸。
陆明邕拱手:“陛下息怒,大喜的日子犯不着动怒。”
元武帝看了看身上的喜服,忽然笑了:“你倒是眼尖,看得出这是喜服?”
陆明邕说道:“臣是不知陛下身上的衣裳是喜服,但从陛下的神色可以看出,今日是喜事,恭喜陛下。”
元武帝拍了拍陆明邕的肩膀:“你我之间,就别这么客气了。先帮我去外面盯着淑妃,确保她能把那老家伙给劝回去。”
“要是她不能的话,你就把她和老太傅一起捆了丢出宫去,朕是一刻也不想忍这些老家伙了。”
“同时也要让其他试图对朕指手画脚的老家伙看看,要是多管闲事的话,这就是下场!”
陆明邕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随后便退了出去。
另一边,淑妃也被请了过来。
看着雪地里跪着的老祖父,她双目通红,连忙走到刘太傅身边:“祖父,您先起来,地上凉。”
刘太傅不为所动,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你别劝了,要劝就去劝陛下,他又不是老而昏聩,怎么就放着满腹才情的你不要,一颗心扑在蛮子身上?”
淑妃垂下眼睫:“祖父,个中缘由孙女早已在信中与您说明,陛下喜欢谁,那是陛下的事。”
“陛下想娶谁,那也是陛下的事,我们为人臣子的,不该左右陛下的判断,更不该认为陛下应该按照我们的想法做。”
“祖父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天下那么多事情要做,何必拘泥于陛下的宫闱之事?”
老太傅怒道:“你懂什么!天子固然掌握生杀予夺大权,但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
“为君者,理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言行举止更应为天下万民着想,娶一个蛮族之人,这算是什么事?简直胡闹!”
“陛下理应为这天下考虑,娶一名德行出众的人为国/母,方能彰显母仪天下的风范。”
“不开化的蛮族,是万万不能在后宫占/有一席之地,就算没有任何名分,都玷污了后宫!”
淑妃“砰”地跪了下来:“祖父,孙女问您,您可还记得您的初衷?”
刘太傅一怔:“这是什么话?”
淑妃恳切陈情:“祖父,匡正不是逼迫,劝谏不是指手画脚,您说这番话的时候,可还记得为臣的本分?可还记得君臣之分?”
第1546章 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子
老太傅闻言,默了许久许久。
最后,他心疼的望着孙女:“傻孩子,祖父这也是为了你呀!”
淑妃露出浅浅的笑意,美丽的眸底,尽是感激:“祖父,您疼孙女,孙女都明白。”
“只是您一直教孙女读圣贤之书,晓天下大义。孙女一直谨记您的教诲。”
“正因为如此,孙女才明白,这天底下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就好比孙女不能强求陛下,把心留在孙女这里。”
“陛下是天下人的陛下,而孙女是陛下的妃子,陛下以天下人为重,孙女当以陛下为重。”
“怎能因一己之私,而左右陛下的想法和决定?祖父食君之禄,定当比孙女更明白这个道理。”
刘太傅听完淑妃的话,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满目慈爱地看着淑妃,半响才一声叹息:“祖父把你捧在手心,自然希望别人也视你为掌上明珠。”
“在祖父心里,你一直都是那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娃娃。今日祖父才发现,我的好孙女长大了。”
说着,他缓缓起身,年迈的他因为久跪险些站不稳,需要依靠着淑妃,才得以站直:“孩子,祖父以你为荣。”
淑妃红着眼眶,稳稳地扶住刘太傅:“祖父,我们刘家深得陛下的信任,已是满门荣耀。”
“鲜花着锦,烈火油烹,孙女知晓祖父心中仍有抱负,但孙女希望祖父可以安心颐养天年。”
委婉的暗示,刘太傅不会不明白。
的确刘家之所以满门清贵,不论坐在那个位置的人是谁,刘家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
不是因为刘家为天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而是因为刘家从不掺和皇家之事,才得以保持满门荣华富贵。
如今他真的是老糊涂了,竟然仗着一把年纪,在这里做这种倚老卖老的事情。
要不是陛下仁慈,只怕整个家族都要葬送在他手里。
多亏孙女提醒,否则他必定铸成大错。
思及此处,刘太傅惊出一身冷汗:“丫头,祖父没白疼你。”
淑妃耐心劝道:“祖父,儿孙自有儿孙福,孙女有孙女的缘法,祖父应当知晓,孙女不是那种自怨自艾的人。”
“祖父以为孙女无宠便是深渊,可孙女却怡然自得,处之泰然,所以还请祖父不必为孙女担心。”
“若有人借孙女的名头劝说祖父行事,还请祖父千万不要动摇,孙女是皇妃,住着琼楼殿宇,半点都不委屈。”
刘太傅拍了拍淑妃的手臂,颇有些自惭形秽的感觉。
最后,他什么也没说,负手颤巍巍地离开了。
淑妃望着祖父老迈的背影,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
她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礼教与知识的熏陶,造就她柔情似水的性格,仿佛水墨烟雨中走出来的女子。
温婉大方,知书达理。
但也因为书读得多了,她的心态较为平和,深宫中有书为伴,她并不觉得寂寞。
只是从闺中换了一个更为华丽的地方居住。
她不会因为换地方而觉得不适,反而安之若素,对一切看得分外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