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卫道:“属下不敢妄断。”
长孙焘道:“吩咐下去,有些事不能叫王妃知晓,以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影卫低声应是。
长孙焘袖摆轻轻甩了甩,道:“苍何那边应当完事了,命人前去接应。”
虞清欢走出静阑院,却碰见一个大夫,背着药箱迎面而来,见她时连忙行礼:“草民给王妃请安。”
虞清欢拧眉:“你怎会在这里?”
大夫躬身倒:“那日草民和诸位同行并未随王妃进入平城,实则是奉了苍梧大人的命令。因为平城周边有很多地区也爆发了瘟疫,但没有能治疗瘟疫的大夫,所以苍梧大人命我等秘密前去处理,还请王妃见谅。”
见谅个屁!她虞清欢又不是什么圣人王母娘娘,没有那么大的胸襟!
她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这些大夫进城,结果人家早就奉了命令,准备暗度陈仓前往其它疫区悬壶济世,就算告诉她她也不会宣扬得满世界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瞒着她?
虞清欢没有接话,冷着脸走开了。
大夫擦了擦额上的冷汗,提着药箱快步走开。
虞清欢离开衙门,步入阿二遇难的巷子,地下有地道的那户院子,早已守着长孙焘的亲兵,有很多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从地道中搬出东西。
虞清欢没有过去打扰,只是在阿二倒下的地方站了会儿,表情有些许沉痛——在大秦,暗卫的命是最不值钱的,奴仆虽然没有自由,一生要为主家做牛做马,但却像人一样,可以婚丧嫁娶,然而暗卫,除了为主人战死这一条,他们没有任何出路。
阿二中了一刀,阿大被擒住,虽然虞清欢再未见到他们,但却知道,他们不能活了。
不知为什么,虞清欢的心底,忽然涌起难以抑制的伤感。
最后,她踹了一脚墙,又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
她这是在气什么?她这是在恼什么?她这是在失望什么?长孙焘有说过信任自己么?凭什么自己还自以为是的觉得长孙焘应该信任她?
如刚开始打算那样,好好做他的淇王妃,享受这个身份带来的荣耀和地位就好,人贵在自知之明,不去奢望太多,便不会失望。
虞清欢强迫自己,去克制心底涌起的陌生之感,许久,脸上绽出一个恬静的笑意,只是那笑,掺了几分假。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第124章 你很不对劲
回到静阑院,已是傍晚时分,小茜惶急地扑过来:“小姐,您去哪里了?奴婢醒来不见您,吓死奴婢了。”
虞清欢拍拍她的手:“去厨房准备些吃食,小姐我饿了。”
“嗯!”小茜笑吟吟地跑开。
推开门,长孙焘跪坐在小几前,正往杯里倒茶水,缈缦的烟雾,在夕阳薄碎下,浅浅笼着他的脸。
虞清欢跪坐到长孙焘面前,从茶盘上取了个茶盏,推向长孙焘:“给我也倒一杯。”
长孙焘提起茶壶,给她倒了半杯茶,最后道:“收拾一下,明日启程前往凉城。”
虞清欢呷了口茶:“这边的事情还未解决,怎的忽然去凉城?”
长孙焘道:“平城逆贼已除,今上不会再把目光放到这里,留在平城义诊的大夫都对治疗瘟疫有丰富的经验,只要补齐药材和粮食,最多一个月,平城就能挺过这次难关,我们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必要。”
虞清欢道:“灾后重建呢?那些因为这次瘟疫受到影响的百姓,你准备怎么办?”
长孙焘道:“本王已免除他们三年的徭役和赋税,并为他们提供三个月的粮食,但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三个月后,他们若想有饭吃,只得以工代赈,以修路、为河道清淤、建筑堤坝等方式,向淇王府换取银钱或者粮食。”
虞清欢放下茶盏:“淇王,我有个想法。”
长孙焘认真地凝着她:“你说。”
虞清欢道:“大秦最大的两条河流都被漕运垄断,一旦漕运开始,所有船只,不管是商船还是私船,都要给漕运让道,待疏通河道之后,我们何不在平城建造一个码头,给南来北往的商队提供一条便捷商路。”
长孙焘饶有兴致:“说下去。”
虞清欢说话的时候浅浅带笑,长睫毛扑闪扑闪:“淇水的载运量虽然比不得另外两条大河,而且南北相通经淇水的话,也会绕上一段路,但比起苦等漕运结束来说,用小型船只载运货物走淇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光建码头或许不够,我们还可以修一条宽阔的道路,连接平城的各个小城镇,一来,商队可在平城实现水路和陆路的转换;二来,商业可以带来繁荣,相当于变相带动淇州的发展;三来,一旦这个工程开始实施,必定需要很多人力,百姓们也可在两三年之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你免了他们三年的赋税,他们正好可以用这三年的时间积累财富。”
“哈哈……”长孙焘笑了,先是低低地笑,接着是放声大笑,他看着虞清欢,眼底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言明,“多年前,本王也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虞清欢被他的举动弄得有些莫名其妙,听完他的话后,心里更不是滋味——长孙焘这是什么意思?是在隐喻她愚笨么?
谁知,长孙焘又道:“王妃,你有这份心,很好,给本王一些时间,至多三年,你的计划便可落到实处,在这期间,你有空的话可以好好琢磨细节,最好拟出一份详细的方案,还需寻找合适的人来协助你,做实务远比拟计划困难得多,你要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