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宠我入骨(119)+番外

作者:十四晏 阅读记录

小茜眼眶一红,蓦地跪到王巍面前,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抬起头时泪流满面:“王大哥,第一个响头是为我家小姐磕的,感谢婵儿的救命之恩;第二个响头是为奴婢自己磕的,感谢婵儿做了奴婢应该做的事;第三个响头则是为婵儿磕的,希望王大哥能保重身体,切莫太过悲伤。”

“都起来。”虞清欢缩回手,缓缓转过身,望着跪在地上的两人,一字一句地开口,“平城,我要护住,婵儿的仇,我也会报。”

她没有刻意提高音量,声音从容平缓,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格外有力。

当然,这不是一时口快,也不是说出来安抚王巍的心,这是虞清欢在婵儿灵前立下的誓言。

重活一世,她本以为活着的意义便是脚踏仇人登上巅峰,改写自己和娘亲的命运。但来平城走了一遭,她才发现,原来世间除了个人的喜怒哀乐之外,还有大义,有生而为人的良知和责任。

她不是什么救世英雄,也不是什么善心圣人,她只是希望能凭自己的力量,让这世间少一点牺牲,让那些至死相信她的人九泉之下能死得瞑目。

“薛巍,你可愿意跟着我?”虞清欢看着眼前兀自垂泪的青年,认真地问他,“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我只是个出身低微不受重视的庶女,得你们叫一声王妃,尊贵和体面都是王爷给的,但此时此刻,我想凭自己的力量,为婵儿讨回公道,而我,需要你的帮助。”

丧妹的痛楚骤然涌出,疼得薛巍撕心裂肺。他这辈子,活着的唯一信念就是看着小妹嫁人生子,和美一世,但这个信念随着小妹的离世轰然倒塌,他不知该如何走下去,虞清欢的邀请,无疑是给了他希望,刹那间让他觉得,原来他仍然活着,仍然被人需要。

最后,薛巍认真地磕了个头:“小的愿意。”

“你都会什么?”虞清欢问问他。

薛巍恭敬地答道:“小的打小五识异于常人,可以听到很细微的响声,也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能辨别极淡的气味,也能尝出别人尝不出的味道,而身体,对异常的环境尤为敏感。”

虞清欢道:“葬下婵儿后,你便到静阑院找小茜报到,我若有什么任务,会通过小茜交给你。”

说完,虞清欢让小茜扶着慢慢离开了,绣缨裙裾扫过院子里的杂草,发出窸窣的响声。

小轿上,两行眼泪从虞清欢的眼角滑落,她不是不难过,只是在众人面前,她必须隐藏自己的情绪,将悲伤伪装成淡然,但实际上,她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悲伤变为开心。

回到静阑院,已是入夜时分。

阿大和阿二来报,虞清欢交代的任务,他们都已完成。

虞清欢打量这两个暗卫一眼,大概猜到他们是长孙焘的嫡系心腹,而从前跟过自己的阿六,大概在这一队暗卫中排行第六。

她一直觉得能走到长孙焘身边成为心腹的,必定有过人的才能,直到此时此刻,她才发现自己仍然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很好。”虞清欢点了点头,道,“阿大,你出城接应苍何,阿二,你留在城里负责和阿大联络,用不了多久,苍何便能光明正大地带着药材进入平城,你们要做的是,确保消息通畅,务必要让苍何抓住最好的时机进城。”

“遵命!”阿大和阿二拱手退下。

二人走后,虞清欢逐渐陷入沉思——阿大和阿二应当是直接受命长孙焘的暗卫,如今长孙焘生死不明,他们却好像半点都不担心,一心一意听从自己的吩咐,难道说,他们知道长孙焘还活着,所以才不慌张?

第112章 心,丝丝缕缕的抽痛

“小狐狸,你又给老子吃了什么玩意儿?”卫殊的到来,打断了虞清欢的思绪。

虞清欢假装没有听到他的话,抱着小茜吩咐厨房煨好的滋补汤,细细呷了几口。

卫殊坐到大喇喇地坐到小几旁边,将身子依靠在小几上,面庞似有几分虚脱的无力,但那斜斜一倚的姿势,仍旧散发令人心悸的阴冷。

“怎么,又在想你那英年早逝的假夫君?”卫殊随手捡起一个茶盏,放在手中漫不经心地把玩着,就连他的语气,也是那么随意。

虞清欢没有答话,决心要把他当空气。

卫殊似乎因为出口激虞清欢无用,兴致有些缺缺,半响,他忽然坐直起来,紧紧地盯着虞清欢:“小狐狸,难道你从未想过,区区一个平城,为什么值得朝廷如此兴师动众么?”

这个问题,其实虞清欢有想过,只是她从未细细地去想。当今太后偏疼淇王,使得嘉佑帝心生妒忌,而淇王又与相府不睦,嘉佑帝利用相府对付淇王府,这一切都说得通。

但正因为太过理所当然,才让人觉得奇怪。嘉佑帝是个仁慈的君主,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明君”,与淇王府维持着表面的和平,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竟对平城几万百姓不管不顾,难道他不怕形象崩塌,引来天下人的揣测么?

卫殊问得不错,是什么让区区一个平城,使得朝廷如此大动干戈?

“我又不是天子,我怎知今上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饶是虞清欢满心疑虑,但面上却不露分毫,“倒是你,明明待在平城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却拿我做幌子,你才是最奇怪的那个人,不是么?”

“小狐狸,你这话说得诛心,”卫殊将倒出一盏清茶,猛地灌进口中,“自打我们再黎阳县初次见面开始,哥哥我有没有处处护着你?有没有因为你一次又一次弄得遍体鳞伤?你不感谢我也就罢了,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我别有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