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叔宠我入骨(1052)+番外

作者:十四晏 阅读记录

陆明邕道:“小婿会好好待珍璃。”

大长公主起身扶起陆明邕,慈蔼地道:“起来吧!驸马是吓你的,快把庚贴拿回去,过了文定礼后正式过来提亲,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陆明邕欣喜若狂:“多谢岳母大人。”

大长公主笑道:“快去吧!”

陆明邕又向二人磕了个头,留下三十六种吉礼后,兴高采烈地回了陆府。

握着珍璃郡主的庚贴,他迫不及待地冲向陆家祠堂,而陆明瑜与长孙焘,早已等候在府中。

“瑜儿。”陆明邕一看到妹妹,眼神瞬间变得蔼蔼柔柔,他轻声唤了一句,笑吟吟地看着陆明瑜,心底的高兴难以抑制,“你猜结果如何?”

陆明瑜伸手为兄长整了整因奔跑而凌乱的衣襟,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自然是成了的,否则你也不会高兴成这样。”

陆明邕笑道:“承瑜儿吉言,我带回了阿芷的庚贴。”

兰姨与卫庄主站在一旁,看到少主的婚事基本敲定,高兴得红了眼眶。

陆明瑜想到兄长日后能有贴心人相伴,眼角也不知不觉地湿/了,她快速地擦去眼泪,高兴地道:“兄长,我们一起将珍璃的庚贴压于阿爹阿娘的牌位之下,阿爹阿娘会祝福你的。”

“好!”陆明邕扶着妹妹的手臂,“瑜儿,雪地路滑,兄长扶你。”

长孙焘走到二人中间,一把将陆明邕推开:“哎,不必了,晏晏还有本王,用不着大舅兄献殷勤。”

说完,他将陆明瑜搂进怀里,一行人一同向祠堂走去。

祠堂灯烛长明,香火不断,陆明邕小心翼翼地将庚贴压于毅勇侯夫妇牌位前的香炉之下,与长孙焘夫妇一起/点燃竹笠香。

三人上完香后,一同跪在陆家祖先灵前。

陆明邕难掩眉宇间的喜色:“陆家列位祖先在上,明邕即将迎娶心仪的女子,祈求祖先保佑。”

陆明瑜双手合十,虔诚祷告:“列位祖先,父亲母亲,瑜儿不知该如何形容此时的心情,但有一点瑜儿是确定的,那就是瑜儿为兄长高兴。”

“这一路走来,兄长太苦了,瑜儿虽心疼,却对兄长的境遇无能为力。”

“珍璃是个好女子,纯真善良,一心一意爱慕兄长,这是我们陆家的福气,也是兄长的福气。”

“这余生漫漫,兄长也找到了知冷知热的人,他会成为丈夫,成为父亲,成为祖父,甚至是曾祖父,请求先祖庇佑他,一生平安顺吉,长命百岁。”

“今日兄长纳彩,求得珍璃庚贴,瑜儿怀揣着满心喜悦,在先祖灵前,祈求先祖能祝福他们。”

长孙焘唇角难以抑制地勾起,道:“我也很是欣喜,也同样怀揣着真心,恭喜大舅兄即将成为我的外甥女婿。”

第913章 没人靠得住

卫庄主与兰姨跪在三人身后,在心中默念:侯爷,郡主,请你们安息,陆家有少主与小姐支撑,陆家的忠义永存,精神也会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

七大护卫齐聚一堂,跪在卫庄主与兰姨身后,齐声道:“恭喜主子,贺喜主子!”

一家人祭拜过先祖,卫庄主与兰姨连忙去张罗晚饭,七大护卫各自去忙。

陆明瑜夫妻随陆明邕来到书房,围坐在炉火边,商量接下来的章程。

事实上,几人都没有操办婚事的经验。

长孙焘成亲那会儿,他对这场婚事也没有多看重,甚至还是捏着鼻子应下的,所以一切大小事宜都丢给礼部处理,直到迎亲那日才来点个卯,自然一问三不知。

陆明瑜比长孙焘还不行,毕竟成亲前夕,她还谋划着怎么与狗秦臻私奔,上了花轿也还处于恍惚状态。

至于交代完事情从厨房回来的卫庄主和兰姨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是早已丧妻的鳏夫,一个至今没成活亲,这俩也是靠不住的。

几人商量了许久,得出的结论是只能按着规矩一步步来,大半日时间过去了,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就连婚宴那日席开几桌都不知道。

陆明瑜放弃了,长孙焘准备找礼部的人帮忙,反正郡主出嫁诸事由礼部操办,那再操办个郡马的应该没多大问题,左右陛下还不急着立后,礼部的人闲呢!

把希望寄托于礼部后,陆明瑜从绿猗手中接过一幅画,把它递给陆明邕:“兄长,这是我与昭华一起完成的,算是给兄长的贺礼。”

陆明邕一听妹妹有礼相送,自动忽略长孙焘在里头的功劳,权当是妹妹一人送的,他接到手里把画展开。

先是一名男子英姿勃发的面庞显露出来,接着是一名女子秀美的脸孔。

男的有几分像他,女子却与瑜儿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等画完全展开时,陆明邕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陆明瑜道:“兄长自幼入京,算起来已有二十余年未曾见过阿爹阿娘,这幅画是我根据昭华的描述所画,不知能画得阿爹阿娘几分神韵。但我想着,兄长看到了画,一定能记起阿爹阿娘的样子。”

事实上,这是她按照梦境中阿爹阿娘的样子所绘出来的。

陆明邕握着画的手剧烈抖动,他忽然捂住了嘴,泣不成声。

这二十年来,他已经想不起阿爹的样子了,可这幅画,让记忆中模糊的面庞渐渐清晰。

他记起阿爹教他握剑,记起阿娘教他习字,记起了那些被仇恨挤/压到角落的美好,也记起了拥有过无忧无虑童年的陆明邕。

他不禁潸然泪下。

陆明瑜取出帕子,温柔地为他拭去脸上的泪水,低声说道:“哥,虽然我们很早就没了阿爹阿娘,但他们永远都在我们心中,他们所给予我们的慈爱,还有我们所有的孺慕之情,都会如同那常青树一般,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