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殿外,几位大臣拾阶而上。
这些人中,不仅包含/着朝中股肱,同时,还有一位宗亲梁王。
“请陛下做主哇……”
几人跪伏在地,开始哭嚎。
梁王道:“陛下,简直太无法无天了,淇王与越国公怎能当街杀人?臣的侧妃,竟成了他们二人的刀下亡魂,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工部侍郎眼眶湿润:“陛下,犬子……犬子他也在那场事故中丧生了。”
“……”
几人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挨个哭诉,说他们有亲人被淇王与越国公斩于刀下。
这冤死鬼,或是他们的妾室,或是他们的儿女,或是他们的亲人。
他们悲痛欲绝,如丧考妣,在元武帝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元武帝心烦意乱,这几个苦主当他是傻子呢!
若是他们真关心那些人,只怕已伤心难过得哭倒在尸体旁,还能在他面前中气十足地嚎得如此大声?
“诸位爱卿,你们所说之事朕已知晓,请注意你们的仪态。”
众人面面相觑,连忙擦去眼泪,接着抽抽噎噎地道:“陛下,臣等痛失至亲伤心难忍,请陛下恕罪,但淇王夫妇罪孽深重,恳请陛下惩……”
“惩罚过了。”元武帝打断他们的话,“淇王府与越国公已被朕圈禁在府里,等事情水落石出,必定会给诸位爱卿一个交代。”
梁王对元武帝的决定震惊不已:“陛下,淇王与越国公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理应打入天牢候审!”
元武帝淡淡抬起头:“梁王,你在朕做事?”
梁王连连道不敢。
费了好大的劲,元武帝与风先生总算将他们送了出去。
元武帝捏了捏眉心:“此次牵涉的人如此之多,而且基本都与皇叔或明邕有过节,朕能打发他们第一次,但第三次怎么办?”
风相道:“陛下,请给臣一点时间,让臣再想想。”
淇王府。
虽然封了府,可在陆明瑜与长孙焘的坐镇,大伙儿在最初的慌乱过后,很快镇定了下来。
全府上下各司其职,并未因此而再度慌乱。
陆明瑜与长孙焘若无其事地用过饭后,这才关起房间门谈论今日的事情。
陆明瑜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道:“京城众人的信息,我们都掌握得很齐全,谁也不像是能做出这种大手笔的人,我们究竟还遗漏了什么呢?亦或是遗漏了什么人呢?”
长孙焘给她倒了杯水,将杯子递到她的手中,道:“若说遗漏且让我们完全没有关注的人,倒是有一个。”
陆明瑜眼眸一凝:“是她!”
第880章 被遗漏的人
收集信息,对于一个掌权者来说相当重要,只有掌握了别人的背景,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必要之时将对手一击必中。
处于长孙焘这个位置,他所掌握的,不仅仅是与他相关之人的背景,就连毫不相干的,淇王府的信息网都会有。
可是,这信息网也会有疏漏的时候,就比如说,谁也不会去关注一个与死没有两样的人——赫霞公主。
但陆明瑜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测:“凡事都有动机和目的,假设这些事皆为赫霞公主所做,她的目的是什么呢?细细想来,这有点说不通。”
长孙焘道:“这的确说不通,若是她故意装作昏迷不醒,在这个时候针对淇王府,那么她的目的是什么呢?她若要乱这个天下,先帝驾崩之时,才是最好的时机,怎么拖到现在才动手?”
陆明瑜道:“保险起见,还是要查一查才行。对了,今日我遇到慎王了,而事情就发生在慎王离开不久。”
长孙焘靠在椅子上,缓缓闭上眼睛:“此事与慎王无关,若他有这能力,也不至于落到这个下场。”
“找到了。”陆明瑜倏然抬眼,握着古札的手,正不可抑制地颤/抖着,“我找到关于那些东西的记载了。”
陆明瑜复又低头,在把手札看完之时,她捂住了嘴巴,眼泪禁不住簌簌落下:“昭华,这……”
长孙焘接过古札仔细看了起来,他的面色越来越沉,越来越凝重,等看到最后,他愤怒地拽着古札,最后一掌拍在桌面上。
原来,方才所杀的那些“矮子”,曾经也是活生生的人,可现在,不知还能不能将他们称之为人了。
这古札之上,将他们称为——人瓮。
雾隐技能的确掌握在出云隐者手里,但这个人瓮,并非出云特有,而是一种古老的邪术。
何为“人瓮”?
就是在人一两岁之时,把他的身体装进一个小小的陶瓮里,只露出四肢与脑袋,让他在陶瓮中长大。
这是一种特制的陶瓮,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肌肤会和陶瓮黏在一起,再也无法分离。
这还不是最残忍的,想要练成一个人瓮,需得往陶瓮中扔进各种药材与毒虫,然后再把出口封死。
那些毒虫无法出来,饿急了就会去食孩子的肉,孩子中了毒虫的毒,会痛不欲生,可因为瓮中的药材,他们又死不掉。
就这样积年累月地折/磨,这些放进瓮中的孩子,就会活生生的被变成怪物。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走路会像鸭子,因为他们活在陶瓮里,身体连着一个小小的瓮。
而这样的怪物,会被训练成杀人木偶,他们精通各种各样的诡异手法,其中最让人防不胜防的,便是蛊惑人心。
他们会用声音诱发人的心魔,最后支配人的理智,让被支配的人做出疯狂而可怖的事情。
他们的基本上没有任何弱点,只会听从主子的命令,或许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了,是彻头彻尾的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