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她在深山凶名远扬(12)

作者:落袋为安 阅读记录

“秦远山。”

磁性低沉的声音让赵莹莹害羞地搓了搓衣角。

“我叫赵莹莹。”

秦远山点了点头,径直去了二楼。

办公室里的梁主任五十来岁头发稀疏,带着黑框眼镜,慈眉善目。

看到了秦远山手里的鱼,他很是高兴。

“小伙子,你这鱼不错,一共三十六斤,一斤按两角来收,一共是七块二角钱,你确认无误,我这就把单子填好。”

秦远山点了点头,收了条子和钱放进上衣口袋。

“主任,其它山货还收不收?”

“收的收的,你有啥都给我送来。”

梁主任脸上堆着笑,还把他送到了门口。

下了二楼就直奔粮油柜台,赵莹莹跃跃欲试地站在隔壁柜台看着他。

“同志,我要三斤高粱米。”

柜台里的李大芬看着眼前男人的脸,还真有些恍惚,不怪赵莹莹茶饭不思,要不是她结婚了,她都想照量照量。

这大高个,双眼皮,这脸上的棱角,这身板……

李大芬麻溜地称三斤高高的,赵莹莹一旁出声。

“我们这新到的大米可好吃了。”

“嗯。”

“门口还有卖糖葫芦的呢,我最喜欢吃糖葫芦。”

“嗯。”

“你的马好骑吗?我一直想学骑马,骑自行车没意思。”

“嗯。”

付完钱拿上高粱米,他转身就走,脸上还挂着千年的冰霜,严肃至极。

“下次见!”

赵莹莹大声告别,举起的手摇了又摇。

“别摇啦,人家压根就没看你。”

李大芬揶揄地说道。

可赵莹莹并不介意,也不愿搭理她。

人长得丑,嫁得更丑。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这都不懂。

把高粱米捆在马鞍上,又解开缰绳,一旁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飞进他的耳朵。

“糖~葫芦~”

翻身上马,牵着缰绳走了好远,他再度折回。

‘追风’自己要回来的。

“多少钱一根?”

……

在桂芝后面团团转了半天,灯芯焦急地看着灶上的大铁锅渐渐冒出热气。

“你去炕上坐着去吧,试试我做的皮背心去。”

再被她盯一会,桂芝怕铁锅再破上一个洞来。

蝉花坐在灶前头猛塞柴火,杜鹃在炕上穿着皮背心臭美个不停。

“姐,我穿好看不?”

“好看,像背心儿成精。”

“妈,姐是夸我的不?”

桂芝把刚煮好的高粱米粥端到破木桌上。

“夸你呢,让你姐少夸你。”

灯芯懒洋洋躺在炕上,眼神幽怨,远远看着灶台上的白烟。

在灶台边转圈的桂芝听见门外有动静,透过窗户,看见院门口骑着枣红大马的帅气军人。

“灯芯儿,外面有人找你。”

她一骨碌在炕上爬起,冲到院门口。

刚刚下马的秦远山背过身拆下马鞍上的米袋子。

期待的灯芯搓着小手,两个小脚来回点地。

吱呀一声。

桂芝也从屋里出来。

威风凛凛的枣红马来回踱步,一旁的男人看着更不错,一身绿色军装,让她恍惚间记起楚爱国刚退伍回来时候的样子。

就是没他高,没他壮实,没他五官那么精致而已……但是也是帅的。

回过身的秦远山手上一袋子高粱米,还有四根糖葫芦。

红红的山楂裹着晶莹剔透的糖浆,灯芯的笑眼瞬间点亮,睁得老大,里头漂浮着无数个星星。

糖葫芦这太稀罕了,屯子里冬天哪里都去不成,家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去备年货才去镇子,而且家家都不可能舍得钱买它,还不如买粮食来得实在。

桂芝接过米袋,灯芯如获至宝一样接过糖葫芦,连钱都不接,秦远山只好递给桂芝,连带着打的条子。

楚灯芯的眼里此刻只有糖葫芦,像被吸了魂魄一样往屋里直直走。

“这辛苦你跑一趟,快进屋坐坐。”

桂芝热情地拉着高大的男人,感谢溢于言表。

不太好意思拒绝这份热情,他把‘追风’缰绳系在栅栏上,跟在身后。

刚一走进破屋,就看见灯芯拿着糖葫芦转圈,蝉花杜鹃在她腿边蹦跳。

“姐,姐,赶紧吃,一会化了!”

“姐,谁买的?我也要吃!”

楚灯芯拿着糖葫芦,兴奋地看着秦远山。

“叔叔买的!”

第11章 让你凉快凉快

秦远山正襟危坐在炕边,另一头的灯芯和两个孩子撅着嘴。

桂芝只让她们一人咬了一个山楂,就拿到屋外,插在雪堆上。

说什么好东西别一下吃完,每天才有得吃。

锅里的鱼香味四溢,桂芝麻利地把鱼盛出,把家里最大的碗拿出来,从粥里捞出高粱米,端到秦远山面前。

他本来想进来呆一下就走,被灯芯妈好好按住不让走。

等鱼端上来,三个撅嘴的立刻坐到桌前,两眼放光。

桂芝把最大的一条鱼夹起放在他的碗里,眼巴巴看着的灯芯一脸幽怨地看着她。

“妈,我是你亲生的吗?”

蝉花杜鹃一脸期待地看向桂芝。

“吃吧吃吧,吃饭还堵不上嘴。”

如果末世的灯芯为了生存,像一头独狼,如今的她,是一头饿狼。

秦远山骨节分明的大手拿起筷子,把碗里的鱼夹给灯芯,自己端起了高粱米粥。

好人呢,大好人。

灯芯对着秦远山竖起大拇指。

“你这孩子,你给她干嘛!”

桂芝立刻又夹了一条放在他的碗里,盯着他越看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