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恶毒长公主改嫁前夫哥哥(330)+番外

作者:一颗胖橘子 阅读记录

所以容贵妃只能是在容予搜捕椒兰殿前被人秘密送进椒兰殿的。

若是如此,容贵妃失踪的这十二个时辰在哪里?

容予带着殿前司的人已将宫中除了承乾殿、太后的寿安宫和沈后的椒兰殿之外的地方,里里外外搜捕了一遍,并未发现容贵妃的踪迹。

若是这样,只有一种解释,便是容贵妃的身体在出现椒兰殿之前,一直被藏匿在承乾殿或者寿安宫。

疑点三,淳王兄被贬得太顺利了。

先前她做了那么多,父皇宁愿处罚贤妃、惩罚姜予初、迁怒颢王,都未动过淳王兄分毫。

可沈府那日,是姜予初对她动得手,诚然淳王兄有看管不利之责,可毕竟没有证据证明淳王兄参与其中。

父皇却罕见地动了大怒,直接将淳王兄降了一级。

这件事细想起来也很不寻常。

先前贤妃助姜予初避开殿前司,逃离南池巷,淳王妃助被贬为庶人的姜予初进宫,已摆明了淳王兄是知情的。

可父皇还是听信了淳王兄的辩解之词,未对他出手。

可沈府那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淳王兄对姜予初的所作所为是知情的,父皇却动了怒。

如今想来,父皇生气地恐怕不是淳王兄纵容姜予初擅闯沈府,而是淳王兄未按计划行事——“杀”了容贵妃!

父皇当然不会真的要容贵妃死,最多是让她濒死,危在旦夕,最终仍能被救回。

然而淳王兄却没轻没重,弄“死”了容贵妃!

所以父皇一怒之下,将他从亲王贬为郡王,以示对他办事不利地惩罚!

所以事情的真相便是椒兰殿巫蛊之祸的背后是父皇一手策划!

贤妃和淳王兄只是父皇用来对付椒兰殿的刀~

容贵妃没有失踪,而是一直被父皇藏匿于承乾殿。

在父皇下令搜查椒兰殿前,由淳王兄和贤妃负责同李嬷嬷里应外合转移到椒兰殿的佛堂里。

这其中唯一的变故便是淳王兄对父皇阳奉阴违,弄“死”了容贵妃!

这便解释了她跟父皇说她待在宫中总会想起母后时,父皇脸上的表情为何那么不自然。

若是父皇心中没鬼,对于一个诅咒他死之人,父皇的态度本该是痛恨且震怒的。

可父皇听她提起母后,没有震怒,没有愤恨,有的只是讳莫如深!

把所有的一切串在一起,一切便解释得通了。

离她和父皇约定的半月之期只有三日了。

元妃挑在这个时候给她送来巫蛊娃娃,是担心她查出来些什么,怕她忍不住同父皇撕破脸?

所以劝她对父皇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她继续在父皇面前,演好乖巧听话的女儿,父皇仍可保她万事顺遂,一生无虞!

姜妧姎的唇角无奈地勾起,两世为人,才知道害死自己母后的不是旁人,竟是自己的父皇。

这也解释了前世沈后为何在巫蛊之祸事发三日后便自尽了。

母后恐怕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干系,所以才会说出只要她死了,便能保住沈家这番话。

至于这一世,母后为何能挺到现在,恐怕也是那日她对母后所说的,母后死了,沈家和八弟也保不住一事让母后有所动摇。

呵~她该怎么办?

第282章 倒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当年景帝便是凭外戚上位,深知外戚势大,足可动摇社稷。

护国公沈家的沈家军常年戍边,驻扎西北。

大盛朝西北接南夏国,南夏国多骑兵,境内不分男女,人人善战,人人能战,人人好战。

南夏国在位的南凛帝体弱多病,朝政由皇后齐皇后把持。

齐皇后是南夏国贵族出身,自幼跟着将军父亲南征北战,开拓疆土,见多识广,是难得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南夏国疆域面积小于大盛朝,国力也弱于大盛朝。

然齐皇后主政后,锐意改革,鼓励开垦荒地,减免赋税,整顿军队,开疆扩土。

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带领南夏国成为国力仅次于大盛朝的国家。

这些年大盛与南夏国在西北边境摩擦不断,胜绩能保持在六四之间,皆因为护国公带领的沈家军骁勇善战,寸步不让。

父皇明知西北离不开沈家军,可还是对母后出了手。

可见沈家在军中在西北的威望已经让父皇感受到了威胁。

他对沈后出手,背后试探沈家的目的不言而喻。

沈后死,沈家反,沈家便是早有谋逆之心。

沈后死,沈家闹,沈家便是不把皇家放在眼里。

沈后死,沈家忍,父皇还能忍沈家一段时日。

但这段时日有多久,依照前世的发展,或许是到大盛与南夏国之间分出胜负来。

前世沈家军大败南夏国,将南夏大军逼退三百余里,并迫使南夏签下了泠鸢之盟,许诺南夏割五城,十年内不进犯大盛。

泠鸢之盟是沈家军多年苦守西北的最好的见证,同样也是沈家的催命符。

前世大舅舅代表大盛签下泠鸢之盟的第二年,沈家便因二房三房的诬陷,以通敌之罪入了大狱,满门抄斩!

将这一切串起来后,姜妧姎的情绪反而平静了下来!

元妃娘娘说得对,人生在世,所求所愿不过是平安二字而已。

现阶段同父皇撕破脸对她,对沈家而言,没有半分好处。

硬碰硬,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前提也得是双方势均力敌。

而她,与父皇之间硬碰硬,不过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

前世父皇灭了沈家又如何,最后不还是死于淳王和贤妃娘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