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年!冲喜媳妇带夫家囤粮登巅峰(18)+番外

作者:款冬花开 阅读记录

本来顾瑶还是有些犹豫的,这下一见许大夫这般,当即打消了疑虑,这是个难能的嘴硬心软好大夫,她赶紧开口谢道:“怪不得人人都说许安堂的许大夫最是医者父母心,果然如此,多谢许大夫体恤我们农人的不易。”

随后她详细道出地址来,直到亲眼看到许大夫一笔一画记下,虽然她不大认识,但看见了也就认识了,这才放下心来。

但她还是坚持先留下十文钱。

许大夫见她确实一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给家人治腿之貌,所以又忍不住替沈宴把起脉来,好半天才开口道:“小公子脉象有些虚浮,该是肺上有陈年旧疾之兆,虽说并无大碍,但手术之事非同小可,必须先将身体调养至最佳状态。”

沈宴想说先不用了,但顾瑶表示懂:“许大夫您说的对,手术前是要做体检的,以保万无一失,我相公先前受过重伤,是尚有些许旧疾,还请您给他用药。”

许大夫不由对顾瑶投去赞许目光,以往也有这种情况的,但均被患者以不痛不痒拒绝了,但没想到顾瑶年纪轻轻的,却是个懂行的。

所以,他摸着胡须点了点头,便给沈宴开了十日润肺调养之药,并叮嘱他们十日后一定要再来号脉,且在手术前,右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走路了。

多走一步便多一分凶险。

顾瑶照单全收,抓完药就将还没捂热乎的五百八十文又原路退还给了掌柜。

啧啧啧,这银子可还真是不禁造啊。

怪不得当初沈宴的爹娘会为了一颗人参而迫不得已进了地主家做奴才呢。

她也快了......

呸呸呸!她要回家制皂去了。

但在制皂前得填饱肚子,这会已过了正午,三人却还没有吃饭,闻见她肚子里传来的“咕噜—咕噜—”声,沈宴递给她一个黑面饼子,顾瑶表示咽不下去。

奔波忙碌了一上午,这会儿她就想吃点带汤水的东西,看见前面的面馆,她坐下就不走了:“老板,来三碗清汤面条和一壶茶。”

沈宴倒是没说什么,毕竟顾瑶一向如此奢侈,从不会委屈自己。

但楚长靖明显就没这般淡定了:“我说弟妹啊,你这明日就是要来镇上做生意的人了,这一日得挣多少银子够你吃这一碗面的啊?”

村里人没有出来做生意的,倒是有不少农闲时来镇上做工的。

累死累活一天也就挣二十来文,若是吃一碗面再喝一壶茶那可就花去一半了啊。

造孽啊。

顾瑶一边吧嗒着茶水,一边不走心回道:“偶尔一次的奢侈无妨的。”

沈宴不置可否,他从前也不节省的,该花则花,只是现下用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尤其爹娘那边......

楚长靖看出他的神情落寞,问道:“阿宴,一会儿用拉你去看沈大叔和沈大婶吗?”

沈宴眼神一亮,但转瞬又落寞下来,他摸着自己的右腿,越来越严重了,现在几乎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疼......

“下次吧,一会儿还要去买些东西,怕回去的太晚,老二和老三两个人不安全。”

想起婆母张国秀,顾瑶竟本能地打个颤,嘴太碎,她也不想见,所以立刻附和道:“对对对,还有好些东西要买,不能回去太晚,小沐沐和小洵洵会害怕的。”

随后,她和沈宴二人便心照不宣低头吃起面来,弄得楚长靖倒感觉自己是个外人。

嗐,人家是两口子,他本来就是外人。

见此,他也不言语,低头吃起面来。

别说,这外面的面条沾了荤腥就是香啊。

吃完面、喝完茶水,沈宴留下二十文钱便往木匠店去了。

他昨晚答应了顾瑶要买个木桶的,而他右腿彻底废了,沾不了地儿,也需要个拐杖。

这会儿,木匠店里并没有其他客人,沈宴便直接说明了需求:“师傅,我们想挑个结实耐用的木桶,沐浴的那种,另外还需要一副拐杖,以轻便稳固,能支撑我为准。”

木匠注意到他的右腿便立刻了然于心:“木桶咱们这有大小号,客官可看看,但拐杖目前没有适合您身高的,得定制!”

他瞅着沈宴比寻常男子要高上半头,而且一般买拐杖的都是老人,所以他店里的拐杖都是小号的。

“娘......娘子,先挑木桶。”

“嗯,好!”

顾瑶倒是没沈宴这般扭捏,她直接选了个小号,正符合她这副小身板,也不知道她还长不长个儿,才到沈宴胸口呢,就很不服气!

原主吃得可比沈宴好呢......没天理!

最后楚长靖抱着小号木桶,沈宴结账,木桶二百文,一副拐杖一百五十文,但先给二十文,待三日后来取时再补齐。

再次叹一声,钱是真不禁造啊。

这得亏是猎到了野猪,否则他们全家真的只要张嘴喝西北风就够了,哪里还买得起米面。

沈宴原本是想糙米、黑面各买二十斤的。

但顾瑶想着空间里的白花花大米和亮晶晶白面,于是,她提议道:“许大夫说相公身子需要补,咱们来十斤大米和十斤白面吧?而且小米、黄豆和绿豆也需要买。”

沈宴不愿在这些小事儿上较真,所以也没说什么。

于是,他们便买了小米、糙米、大米、黑面、白面、绿豆、黄豆各十斤,小米是八文钱一斤,糙米是三文钱一斤,大米是五文钱一斤,黑面、黄豆和糙米一样,而白面、绿豆则是和大米一样,所以,又花去三百二十文。

顾瑶还想买一斤盐,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一斤盐居然要一百六十文,也不是非买不可,她空间倒是有些盐,所以,她便凑个整,买了八十文钱的盐,仅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