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虽然紧急,池瞑却并未慌乱。
去庄子上看了看白清欢,心里也焦灼也放下了一些。
随即回到皇宫,圣上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
“饶州,洪州两座州府,竟然全部不战而降,实在可恶!”
池瞑沉声道:“皇兄不必着急,云逸之明面上的势力我们一直有所留意,可云家暗中布局长达百年,其中隐藏的力量,不是我们一时能摸清的。”
“三十万大军压境,我们每个州府最多屯兵五万,想要集结三十万兵力,还需不少时间啊!”
圣上急得在床上捶枕头:“天要亡我东曦呀。”
池瞑沉思片刻,果断道:“他们不是要清君侧吗?即刻诏告天下封卓睿为太子,让他协理朝政,罢免摄政王之位,即刻起打入天牢,以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然后讽刺的勾了勾嘴角:
“没了我这个摄政王,看他们还以什么理由清君侧。”
圣上大惊,喊道:“池瞑不可啊!卓睿根本就不是朕的儿子,你知道的!”
池瞑无奈的扶额:“皇兄,此乃权宜之计,懂?”
这是中个毒,脑子被毒吃掉了?
他为了东曦,也真是操碎了心啊。
圣上听后,老脸一红,刚才他确实太过慌乱了,脑子没有转过弯来。
“你不会真的要去天牢吧?”
池暝连眼皮都懒的抬起来了:“你说呢?”
于是,一个时辰之后,圣上的罪己诏颁布,诏书中称上天降下雷罚,是对皇帝的不满,他定会深刻反省,日后勤勉执政,以让上天和百姓满意。
同时,立五皇子池卓睿为太子,协力朝政。
罢免池瞑的摄政王之位,打入天牢的圣旨,也一同下发,并皇榜张贴,昭告天下。
第221章 人家自己清完了
一时间,消息如飞鸟般,跟长了翅膀一样的传出京城,往东曦的各地飞去。
建王军旗烈烈作响,军威震撼四方,声势浩大得令人胆寒。
老百姓们已经十几年没有经历战乱了,猛然要打仗,顿时吓得噤若寒蝉。
人心惶惶,纷纷紧闭家门,不敢外出。
可就算是闭门不出,还是听到了京城传出来的消息,摄政王真的被罢免了?
那建王是不是就不用清君侧了?
战火是不是可以停了?
没有人不怕打仗的。
一旦开战,受苦的绝对是他们这些老百姓啊。
到时候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啊!
当然也有为摄政王打抱不平的。
可是这些消息暂时是传不到京城的。
建王正在洪州北边的营帐里跟云逸之商讨事宜。
得到消息后,拿着探子从最近的县城带回来的皇榜,气的把大帐都砍碎了。
“可恨!”
“池暝,池曜,你们都该死!”
然后冲着喝茶的云逸之怒吼:
“云逸之,你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我们就是正义之师,结果,人家自己清完了,我们怎么办?”
他都要气出内伤了,池暝真是太狡诈了,竟然不当摄政王了。
他们还怎么清君侧?
这旗号还打的出去吗?
本来谋反之前就是有些犹豫的,是云逸之说服了他。
可是,现在他的信心已经褪去一半了。
云逸之放下茶盏,捂着因为赶路颠簸,剧痛务必的胳膊,半信半疑:
“池暝当真舍得摄政王的位子?”
“在京城的探子亲眼看着池暝进的天牢,那还有假?”
“绝对是障眼法。”
“咱们知道是障眼法有什么用啊,天下的老百姓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五皇子立为太子,摄政王被打入天牢了,我们要是还清君侧,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建王有些颓废的坐在地上,咬牙切齿的。
云逸之也有些懵,这谋反还是要谋的,只是清君侧的旗号不能用了啊。
“放出消息,就说圣上昏庸无道,致使朝纲崩坏,奸佞当道,忠良蒙冤。且异象频生,灾厄不断,此皆为上天示警,不满皇家之失德。
你,建王身为皇室宗亲,食国家俸禄,蒙祖宗庇佑,岂能见百姓受苦,社稷沉沦而不顾?
今顺应天命,举正义之师,誓要拨乱反正,重整乾坤,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护祖宗江山永固,望四方豪杰,共襄义举!”
建王被云逸之的话给说晕乎了,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这样说确实是可以的。
圣上确实是无心朝政,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池暝。
朝纲崩坏,这个词用的很好。
“建王,现在是什么名目不重要,只要你成功了,登上高位,那么史书上怎么写,还不是你说的算。”
建王深以为然:“云太傅放心,等本王事成,一定封王拜侯,与你共享天下。”
“谢王爷厚爱。”
.......
五皇子接到圣旨后,内心苦逼,脸都皱成苦瓜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并非父皇的亲生儿子,是绝对不能当太子的。
皇叔给他通过信儿,他明白,这是皇叔的权宜之计,拿他当挡箭牌罢了。
只是就算是这样,他也想当场崩溃啊。
如今,每日都要上朝处理政务,一想到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大臣,还有奏折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的的奏折,他就头疼欲裂。
他本是个武将,是武将!
他上辈子是干了什么缺德的事儿,这辈子才要如此的折磨于他呀。
“难道是上辈子缺了大德了?”
按照他是武将的风格,难道是上辈子屠城了?
上天啊,派人来收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