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们可是种田老手了,这精贵的小东西,你就交给我们吧。”余来福兄弟俩拍着胸脯说道。
余半夏点点头,又跟他们说了些事项,就转身出去了。
依次在六个棚里都施展了一次木系异能,每个棚里长的东西都不一样。
除此之外,余半夏还拿了不少土豆等好种植产量高的作物出来。
第一茬已经快要收成了,村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日子是越发的有盼头了。
看完大棚,又去了靠近山脚处的地里。
一块块腐木躺在田里,上面种植着各种菌类,平菇,香菇,口蘑,还有木耳和银耳。
大棚的铁骨架都已经搭建好了,现在天气也没有那么冷,还能养殖一阵。
“姑娘来了。”王大牛本来在洒水,一转身就看到了余半夏几个。
连忙放下东西,擦着手走向余半夏。
余半夏连忙摆手:“外公,您不用这么客气,跟您说了叫我夏夏就好了。”
王大牛一听,憨厚地笑了:“那不行,一码归一码,若不是姑娘帮忙,我们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就是啊,姑娘不要管我们如何称呼你了。”周氏闻讯走出来,听到丈夫的话,也乐呵呵地道。
余半夏叹息一声:“外公,外婆,您二位这样,不是将我架在火上烤吗?”
“您二位的女儿是我的大伯娘,您们却与我这般客套。”
听到余半夏这么说,老两口一听,好像是这个理。
他们想感谢夏夏是一回事,要是让人戳夏夏脊梁骨可就不好了。
“好,好,以后我们叫你夏夏。”周氏连忙道。
余半夏这才笑了:“舅舅呢?”
“新生去挑水去了。”来到安平村后,周氏让里正帮儿子重新起了个名字。
余百顺给起的便是新生二字,他们一家都很喜欢。
正说着,王新生就挑着水回来了。
第151章 该我们咸货作坊了,玄风赶来了
“夏夏来了。”王新生放下水桶,周氏忙帮他将扁担取下。
“舅舅,等我小叔回来,叫他给你们弄个小水车,到时候就方便了。”余半夏冲三人说道。
王新生擦了擦汗:“无妨,我一只手干活习惯了,又不累。”
“装一个总归是方便的,舅舅若是想要锻炼身体,不妨没事的时候去校场跟大家一起学几招,也能强身健体的。”
余半夏也没有继续劝,反而换了话题。
“成,我知道了。”王新生冲她憨厚地笑笑。
“这些菌类,被外公你们养得极好,不过这里终究是靠山,还是要多加注意的。”
王家一家如今都住在这边,是她姐夫领着人盖的三间小瓦房。
改好后不久,他们一家就搬了过来。
“大黑,大黄。”王大牛冲屋子方向喊了一嗓子。
很快两条大狗就跑了过来,余半夏知道,这是村里一位族叔家养的,是两条大狼狗,看着凶狠,实则很温顺。
余半夏蹲下身,摸了摸往她身上跳的两只大狗。
它们很乖地蹲坐在那,余半夏给它们一狗奖励了一颗饲灵丹。
两只开心地吃下,汪汪两声。
二傻闻着余半夏的味道跑来,两只大狗很快和它玩到一起去了。
余半夏无语的嘴角微抽,随后对王家父子讲了下后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趁他们不注意,将木系异能散落在整片田地上。
讲完周氏邀请她在家中吃饭,余半夏说她还有事,就先离开了。
“这丫头年纪轻轻的,整日忙得没法休息。”周氏心疼地说道。
“是个干大事的。”王大牛看着余半夏离去的背影,也说了句,随后又去浇水去了。
……
日子一晃又过去了十多天,天彻底寒下来,村民也不再进山。
山里附近的山货也都被他们和其他村民采集得差不多了。
能换钱,大家都进山,没几天就没东西了。
深山,除非老道的猎人,不然还真没人敢去。
下雪了,也该做咸货了。
一大早赵氏就跑来叫余半夏了:“夏丫头,快快快,总算轮到我们咸货作坊了,你说怎么做?”
余半夏好笑的看着赵氏:“婶子莫急,先坐下来吃点早饭。”
“我吃过了,你吃,婶子不着急,昨儿送来的肉我们都洗干净了,就等你教了。”
“还有铁匠铺送来的那个绞肉机也清洗干净了。”赵氏在余半夏吃早饭时,就坐在旁边,好似汇报工作似得。
余半夏一边听着,一边吃。
余半月好奇地打量她,眼底全是佩服。
她都有些受不了赵婶了,妹妹却还能面不改色地吃着早饭。
厉害啊。
余半夏吃完,见她拿着碗,赵氏连忙抢过:“婶儿给你盛……”
“婶儿,我不是还要吃,我是准备送去盆里。”
“我来,我来,你快收拾一下,去教我们做腊肠,咸货。”赵氏脚步一顿,转身将碗送去井边,还顺手给她洗了。
余半夏叹息一声,连忙阻止:“婶儿,既然这么着急,就快些走吧,莫要耽搁了。”
“唉,好,好,走。”赵氏一听连忙来劲了。
赵氏是咸货作坊的管事,难怪她着急了,其他作坊都开工了,唯有他们的,余半夏一直说时间不对,要等下雪才行。
这不,昨夜下了一场雪,她今天兴奋得早饭都没吃,就算着点等余半夏醒来,找她去咸货作坊呢。
余半夏刚踏进咸货作坊,里头的婶子,嫂子们的目光同时落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