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方的一排是非常隆重的合影,许是家族在某些重要场合拍下的。松岛的父亲穿着笔挺的西装,神色严肃,而他的母亲则身着华丽和服,目光温柔如水。
这两人,莫名地给苏漫漫一种亲切感,隐隐然竟然有几分自己后世父母的样子,令她不由自主地一看再看,久久舍不得转开目光。
她并没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令身后一直仔细观察她的松岛的眼眶微微湿润了。
良久,苏漫漫的视线才从那对夫妇的照片上移开,专心看其他照片。
松岛辉一郎小时候的照片安静地嵌在其中,小小的他穿着略显宽大的西式礼服,脸上是一种与年纪不符的从容,让苏漫漫忍不住微微一笑。
再往下的几排,则是更多生活化的瞬间——松岛家族在花园中野餐、与友人一起游览寺庙、甚至还有一张松岛在剑桥大学穿学士袍的毕业照。
他站在夕阳映照的草坪上,双手握着学位证书,嘴角含笑,英姿勃发。苏漫漫仿佛能感受到当时轻风拂过草地的气息。
然而,就在墙的中间位置,她的目光倏然停住了。那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背景是一个日式庭院,竹影摇曳间,一个身着传统和服的小女孩坐在矮几旁,双手端着茶盏,似乎正要为谁奉上一杯热茶。
第30章 身世的秘密
女孩眉眼精致,嘴角挂着微微的笑容,分明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稚气。
但就是这张照片,让苏漫漫的心弦猛然一震——这女孩,竟与自己惊人的相似!
她几乎是本能地伸出手指,轻触相框的边缘,仿佛想确认自己的眼睛没有看错。记忆的碎片不受控制地涌入脑海:
某个夏日午后,谁牵着她的手走在竹林间?她的呼吸变得急促,像是触碰到了什么遥远却熟悉的东西。
“那是我的妹妹。”一个低沉而冷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漫漫猛地回头,看到松岛辉一郎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她身后,手中依旧端着茶盏。他的目光落在那张照片上,眼神微微柔和了一瞬,却又迅速恢复了惯有的淡然。
“她小时候走失了……这张照片是唯一留下的记忆。”
苏漫漫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她忽然觉得,这间起居室的灯光虽暖,却似乎难以驱散某种深藏的冰冷与疏离。
那面“照片墙”下,或许藏着她从未了解的秘密,而这一切,又为何与她的过去隐隐相连?
1922年的京都,仲夏夜的微风拂过鸭川河畔,空气中弥漫着桂花与木炭的气息。远处的山影隐隐约约,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
今天是笹川灯火祭——京都特有的传统节日,为纪念江户时代一场改变历史的水灾中神明显灵的故事。
传说当时村民将祈愿的灯笼放入河中,平息了暴涨的河水。从那以后,每年的七月,人们便通过灯笼祈福与烟花祭典,感谢神明的庇护。
松岛辉一郎牵着妹妹清音的手,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街道两旁挂满了染着靛蓝与樱花红的布幔,小贩们在铺满石子的路上支起摊位,叫卖着糖葫芦、章鱼烧和扇子。
一盏盏竹制灯笼沿着河岸点燃,昏黄的光芒摇曳着,仿佛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哥哥,我们要放灯笼吗?”清音扬起脸,眼睛里是满满的期待。
她穿着一身浅粉色和服,袖口上绣着细小的樱花,脚步轻快得像是一只小鹿。
“当然要。”辉一郎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语气里透着一丝宠溺,“不过得等烟花祭之后。灯笼的愿望,留到最后才能更灵验。”
烟花祭在八点准时开始。松岛兄妹找了个靠近河边的地方,铺开了席子。
第一束烟花升空时,整个天空仿佛被打破了。绚丽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赤红、金黄、深紫的光芒相互交织,照亮了每一个仰望的人脸。
清音兴奋得拍起了手,声音清脆:“哥哥,这个像菊花!刚才那个是枫叶!”
辉一郎却没回话。他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嘴角含笑,但心中却莫名浮起一丝不安。这人山人海的盛会总让他有种说不出的隐忧。
就在第三轮烟花升空的间隙,人群突然躁动起来。有人不小心碰翻了一辆装满甜酒的推车,滚烫的液体撒了一地,引发了一阵惊呼。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推搡,企图离开混乱的区域。
“清音,抓紧我!”辉一郎连忙握紧妹妹的手,但周围的人潮涌动,他的手心一空。
“哥哥!”清音的声音在混乱中响起,但很快被人声和脚步声掩盖。
辉一郎慌了,拼命在人群中寻找她的身影,却只看到无数陌生的面孔和急促的脚步。他的心跳如擂鼓,汗水从额头滑下,渗入衣领。
“清音!清音!”他一遍遍地喊着,但回应他的,只有远处传来的烟花爆裂声。
混乱渐渐平息,河畔的人群重新聚拢。辉一郎却依旧站在原地,手里紧攥着那盏为清音准备的祈愿灯笼。
他的视线在每一张脸上扫过,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双熟悉的眼睛。
河面上,成百上千的灯笼已经被放入水中,随波逐流,摇曳着昏黄的光点。
辉一郎机械地走到河边,将灯笼放入水中,低声念道:“神明大人,请保佑清音平安无事,带她回家。”
他的声音随着灯笼的漂流渐渐消失,眼前的烟花依旧璀璨,但他的世界却仿佛陷入了一片无边的黑暗。
多年后,松岛辉一郎每逢笹川灯火祭都会来到鸭川。他依旧会点燃一盏灯笼,放入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