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民国狸花猫,她赢麻了(302)+番外

作者:大Meow 阅读记录

传闻中,英子不肯放弃实验成果,在混乱中试图唤醒“新合成怪体”,却因药剂失控,那怪物狂性大发,反噬实验人员。

最后有人看见她在烟尘里尖声狂笑,又立刻传来惨叫,血浆喷溅……也有人说她带着试验记录逃跑,但至今再无确切踪迹。

更多人倾向于:“早川英子死于自己制造的怪物之口”。毕竟她堪称魔鬼化身,再多心机也难逃末日恐惧。

战后搜查队在废墟中找到些断肢和血迹,却难以鉴定。有谣言言“她或许九死一生躲在暗处”,也许迟早再现。总之,下落不明,生死莫辨。

许绍魁:

许绍魁在1939-1945年期间犯下累累血债,杀害无数中国同胞。当他在1945年8月末日军投降后,连夜企图从上海黄浦江口登船逃走失败,遭逮捕。

他在随后的判决中遭当场处死或流放(史料有歧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特务头目的人生落得极端悲惨,最终被报复与法律双重绞杀。

冈部正彦:

在日军华中最高层里,还有一位凌驾于特高课之上的军部大佬——冈部正彦大将,他一直掌控“间谍统辖权”,拥有对工藤阳子(苏辞安第二人格)的绝对指挥权。

此人在梅机关背后操控多次屠杀和基因研究拨款,却极少露面。

战后回忆录证实,冈部是狂热的军国派,视中国为物资与人力掠夺地。

他在上海暗中建立多处枢纽,试图把“兽化资料”全部运返日本本土。然随着战势崩坏,如何安全运走成难题。

1945年夏,盟军和国军对上海逼近,冈部命令特高课将“兽化实验资料”秘密押运回国,却在码头遭遇神秘爆炸——据说是某抵抗组织(亦或兽人自身失控)引发连环燃烧。

烈焰吞噬船舷,押运者与试验资料皆被炸飞,尸骸血肉、大量纸屑撒向江面。那机密兽化资料从此消失殆尽,再无人知其内容。

现场看守者惊恐目睹押运资料的特工的躯体被火光包裹,如人形火把跌入江里,短促哀嚎旋即寂灭。

至此,冈部的主要心血全部毁于一旦,其本人则于1945年8月天皇正式投降之后,切腹自尽。他被判定为甲级战争罪犯。

第241章 番外:猫儿,回来!

他不是第一次见那个来接头的女孩,他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熟悉的......战友!魏若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端起手里的咖啡。

大约三分钟后,苏漫漫就会出现在他眼前。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头。

门口站了一个女孩子,穿了一身薄荷绿的洋装,她整个人的气质都非常贴合西洋服饰,小脸上沾着一缕煤灰,自己却毫无察觉,一脸的天真懵懂。

这是所有老特工必须要避免的搭档,她是被娇养着长大的,怎么可能适合潜伏工作呢?但是,李叔依然千挑万选地把她送到了自己跟前......

如同前世那样。

但是,魏若来知道这个女孩子以后会变成怎样炫目的所在,她会成为最......勇猛无畏的战士!

“哇,男神耶!”她自以为小声地赞叹道,一脸喜不自胜。

即便经历第二世,他还是没参透,他们这所谓的“一眼万年”到底是从何而来。这个词也是她很久之后教给自己的。

他沉默着微笑,等待对方调整好面部表情。少女一身华服,却满脸灰尘,看上去既狼狈,却有一股子潦草的优雅。挺像艺术家的。

“你真的会选我吗?不反悔?我可是不能退货的哈。”少女的眼神有点闪烁,显然心虚了。她也知道自己不够格。

“当然不会......反悔。”魏若来轻声道,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现在,可以去洗脸了吗?”

“嗯嗯!”少女重重地点头,那神情宛若一只萌态迸发的幼猫。

嗳,她本来就是猫呀。

猫儿以后还会长成小豹子呢!莫名地,魏若来心里有了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

上一世,他是真的不认识苏漫漫,但他还是第一眼就认可了,这只天真淘气的小黑猫。不,她现在,应该才是灰色的幼猫!

“那么,以后要互相关照了,苏漫漫。”他郑重地念出了她的名字。

“到!”她惊天动地地答道,一张洗白白的小脸从洗手台后面露出来,眼睛里满是喜色。

就这么高兴吗?魏若来咳嗽了一声,掩饰着脸上逐渐扩大的笑意,转开了头。

“那么,今天下午五点,我们去看公寓好吗?”

“好呀,是工作还是......”她脸上闪闪发光,充满雀跃之色。

“公私兼顾。”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上辈子他可没说这句话。

猫儿,现在还是个小朋友。

上辈子,他记得,他跟猫儿,是在香港失散的。那是一个极为平常的黄昏,他们一如既往地散步回家。

走到油麻地庙街后巷时,猫儿说要去买今天剩下的面包。

“黄昏的面包,有折扣欧。”猫儿是喜欢“折扣”的,抢到心仪的点心,都会乐上好久,黄昏时分“打劫”各路点心铺子,是她最近一年乐此不疲的游戏。

那时候,他并不知道,这家叫做“MoonlitRequiem”的糖水店,会带走他的猫儿。

他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不吉利,嘴里默念的时候,莫名有些心悸。

“我们换一家店吧。”

“为什么?每次经过这家店,你都这么说?整条街的糖水店,只有这家我没去了,就去一小会儿。”

猫儿在这些生活细节上,有一种特别孩子气的执拗,仿佛追求着某种不可言传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