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若来的书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偶尔发出轻微的电流噪音,这会儿正在播放无关痛痒的社会新闻,大多是寻人启事之类的。
他抽出一张空白纸,开始列下整套操作流程:
1.采购环节:松岛将向几个大药商和矿业商大量订购物资,标注交付地点在华北、青岛或天津等地。
其中,某个矿业大亨是苏区的代言人;某个供应商则是专门找来做替代药品的。
2.资金流:通过信孚交易所的多支股票买卖、高利贷款和外汇拆借,把巨额资金汇集成囤货资金。
3.运输过程:走军方铁路或航运渠道,早川插手其中,收取20%费用。
4.暗中截留:魏若来要在装箱、转运、理货等环节动手脚,暗度陈仓——
将部分关键药品替换为普通药品,并将替换出来的关键药品转运;
5、资金魔术:利用账期,将部分囤货资金进行外汇套利操作,所获利润转移至香港的秘密账户;
矿石交易所获收入将历经几次周转后,进入苏区银行。
每一个环节,他都要殚精竭虑地磨合,勿必万无一失,因为输不起。
别忘了,这些价值连城的物资和资金全都是活跃在日军的供应链上;
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会在某个时点无声无息的消失一阵子,但最终的缺口一定会补足。
这个大工程简直就是大规模人间幻术。
苏漫漫把热了两遍的饭菜摆上了一个小巧的圆桌,堪堪能坐下两个人。
她依然按着老习惯,在面向大街的窗台上摆了一盆白色玫瑰花。
“那个胶囊公寓,怎么不住了,我记得里面有个服务生是你熟人?”
苏漫漫支离破碎的记忆里,一直有那栋公寓的影像,它太魔幻了,简直不像是民国的产物。
“那是安全屋,怎么能久住?脱离危险了,就要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人。”
魏若来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她下一个问题。苏漫漫也知趣地不再问了。
地下党工作有严格纪律,不该你知道的,别打听。
“其实,我就想知道它为什么安全?我记得咱们是在大搜查的时候入驻的,好像从来没有人进来搜查过,那栋楼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样。”
魏若来终于愿意给她解惑了,笑道:“没啥神奇的,它的背景很硬,房东和运营方就是军统高层,你懂了吧?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住那里了,因为......”
“国民政府和军统要转移了吧?”苏漫漫脱口而出。
魏若来诧异地看着她,现在还没有开战,苏漫漫咋知道国军必败,而且即将迁移政府?
---
第123章 蠢蠢欲动
清晨,信孚证券交易所刚开门,就迎来一批不同寻常的客人:
三位自称“华资企业代表”的商人,身边却跟着两个日籍随行人员。
“我们想与魏若来先生洽谈一笔药品合作。”其中一位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低声说道。
柜台前的苏漫漫一愣,拿不准这到底是哪一拨的人,正要询问;
忽听背后传来脚步声:“各位是来找我的吧?”魏若来的声音永远从容不迫,让人听着就心安。
“啊,魏先生,我是张步云,早先跟您通过电话。”那八字胡男子面露恭敬,殷勤地说道。
魏若来点点头,引着他们往二楼的会客室走去。苏漫漫留意到,随同的日籍人员眉目之间显得有些警惕,瞅着既像特务又像商人,一时难以分辨。
会客室内,几人落座。张步云简单介绍了他的厂子:
他背后有一家制药工厂,原料和产能都很可观,如能与日军建立长期供应合同,想必收益可观。
坐在一旁的日籍人员插话:“张先生的药厂已经得到我们的初步认可,但还需要从军方渠道获取运输许可。听说魏先生在这方面深有经验?”
魏若来微微一笑,心下雪亮:这是松岛在放风声,吸引更多华资或日资进来,共同参与这场药品与矿石走私的“盛宴”。
如果把利益链条做大,就能淡化部分资金风险,他自然乐观其成。
“具体细节我们再谈。”魏若来故作沉吟,“不过我得事先声明,运输费、管理费、以及交易所融资的费用,全部加在一起成本不小。早川先生那里,可不止要抽20%的油水。”
闻言,张步云神色微变。虽说利润可观,但被多方盘剥后,还能剩多少?
日籍随行人员轻咳一声:“这不必担心。只要您和松岛将军合作成功,我们完全可以把成本平摊到销售终端。
再说,这些药品的销路可不只是在华北战区,若能出口,利润更大。”
魏若来听出其言下之意:不排除将药品运到海外,根据时局发展,伺机再卖回中国甚至东南亚市场。
层层加价,这就是战争经济里最肮脏也最致命的循环。
“既然如此,那就预祝合作愉快。”魏若来心里冷笑,面上却客套点头,“我这就去安排融资渠道,务必让贵方的项目顺利起航。”
送走张步云等人后,魏若来回到办公室,随即召集几个“亲信”操盘手开小会。
“接下来,咱们会用几个壳公司在股市上抬高某些医药股和矿业股的股价,然后趁机增发,向市场融资。
到时候,大笔资金将从民间与外资流入我们的账户。”魏若来在白板上写下一连串数字,“你们要做好资金分散的准备,以免被特高课追查。”
几名操盘手面面相觑:“魏顾问,这么大规模的资金调度,能行吗?”
魏若来挥挥手:“有松岛将军在上面背书,银行不会过多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