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八零年代军婚,作精女配甜又媚(175)+番外

作者:樱桃小鱼 阅读记录

夏可晴同样不喜欢软烂的面条,她的口感也偏向劲道。

得知沈母做的是手擀面,夏可晴就做好了给面子的准备。

谁知道同样是手擀面,区别竟然会这么大!

夏可晴瞬间明白了,不是这个年代的人都爱吃软面,实在是夏母不擅长做手擀面。

但一天三餐作为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总不能顿顿喝粥吃饭吧?

总要变着花样做。

夏可晴记得,以前原主在家时,每三天就会吃一顿夏母做的手擀面……

夏可晴就想,要不然她跟婆婆学一手?

她正想着这事儿,就见自家婆婆一脸笑容地走过来了。

手里还端着一碗热鸡汤,“小晴再添点鸡汤,面够不够吃?不够吃娘再给你下。”

夏可晴受宠若惊,沈家人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沈母向来妥帖,夏可晴刚进门,两个嫂子也没说什么,反而笑着搭话,“是啊,三弟妹,不够就跟娘说,不要客气。”

沈二嫂也说:“娘这一手擀面的手艺,我不在家时就常想着,每年也就是回家过年的时候能解解馋,只可惜我人笨手也笨,怎么也学不会。”

沈大嫂说:“二弟妹说自己笨,那我不是更笨了吗?”

“我跟语蓉她爹每天都跟娘待在一块,那我也没学会娘这一手绝学啊!”

沈兰说:“大嫂这么说,我跟大姐不是更笨了吗?我们是娘亲生的都学不会。”

妯娌两个听了顿时笑了。

沈母听了却高兴,本来还不知道该怎么跟老三媳妇儿开口,结果话题就到这了,她目光炯炯地看向夏可晴,“小晴,你要是喜欢,娘教你!”

夏可晴还没说话,沈兰就说:“娘,算了吧,我三嫂人还要上学呢,等毕业后肯定也不会回农村,人家学你做手擀面做什么?进城摆摊开店呐?”

沈母:……

沈兰又说:“三嫂,我劝你还是不要跟我娘学了,她那规矩也太多了,和个面团,水多了不行,少了又不行,和面还得一直揉,揉少了还不行,咱们女人哪有那么大的力气?”

她悄悄凑到自家三嫂耳边,“也就是咱娘从小干农活的,才有那么大劲儿,咱们是真不行,就别为难自己了。”

“不信你问我大姐?”

沈菊尴尬又无奈地笑了笑,笑容温柔。

夏可晴:……

沈母直接说:“去去,生你还不如生个棒槌,别败坏你娘名声,你三嫂要是想学,我就教,学东西当然要好好学,哪能跟你似的,什么都随便?”

夏可晴立即就说:“好啊好啊,正好我娘擀的面条煮出来又软又烂,我吃不惯,娘做的就很好吃。我学了教我娘,省得可欣和志杰再被她祸害!”

她这话说的,沈家人都笑了。

沈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沈母这一手手擀面深受沈家人的喜欢,所以每当全家团聚的时候,沈母就会擀上一些放着,煮一大锅。

再有剩下的就装好给孩子们带走。

今年家里添丁进口,今天就煮了一大锅,正好面条不够了。

沈母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多擀一些。

第144章 泥土饺子

跟这个年代大多数家庭不同,沈家并不是绝对的男主外,女主内。

女人做手擀面,男人也是要帮忙的。

今年沈霁川难得回来那么长时间,又碰到亲娘要教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手擀面,都不用别人说,他就主动把碗筷都收了,帮着沈母支擀面台。

所谓的擀面台其实就是一张大桌子。

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靠在门口,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支起来。

桌面长时间用来做手擀面,已经被盘得发亮。

沈母今天高兴,要求儿子把擀面支在院子里。

沈霁川又去厨房拿了一口大脸盆,用来和面。

面粉是自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微黄色的,带着浓浓的麦香味。

现在夏可晴总算能明白为什么网上总有人在回味过去了。

有一部分人会说,过去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过去了。

其实如果真的回到过去,当你处在过去的那个情况下,你未必就觉得过去有多好,只有你失去了,你才会去怀念它。

但这一刻,夏可晴很想说,还真不是!

这个年代的东西不管是鸡肉还是面粉,都不是后世工业化生产的商品所能比拟的。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虽然物资贫乏,但人吃的是真好啊!

不像后世,物资丰富了,但吃的都是科技与狠活。

“可晴啊,你看,咱们先和面。”

“这面呢,你细细感受一下,是活的。”

沈母的话音刚落,沈兰就笑了,“三嫂,你听我娘胡说,面怎么能是活的呢?”

沈母瞪了她一眼,沈兰顿时闭上了嘴巴。

夏可晴笑着说:“娘,我听着呢!”

沈母满意的点了点头,“我的手擀面其实加的东西很简单,只有面粉,水,还有一点点的盐,你帮我把盐罐子拿过来。”

话还没说完,沈霁川就已经把盐罐子拿过来了。

沈母有些诧异。

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

她忍不住扭头问沈霁川,“三娃,你记得娘做手擀面需要用盐?”

沈霁川微微点头,“嗯。”

沈母的眼睛都亮了,“是啦,你从小就跟你大哥二哥都不一样。”

她看了一眼沈小川,“跟你小弟也不一样。”

“你大哥最像你爹,就爱埋着个头,你二哥就知道看他那个书,你小弟那就是一个皮猴,就你坐得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