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新郎新娘回来之后,新郎家就要给新娘家进礼。
聘金按照双方商量好的,沈家给夏家现金“九百九十九”,象征着这桩婚事长长久久,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也象征着两家的情谊长长久久。
这个聘金不算少了。
但也不算多。
毕竟昨天夏霏霏那边夏大夫妇就收了三千聘金。
对比三千聘金,九百九十九也就没那么震撼了。
这个年代本地姑娘的聘金普遍就是几百块,从两百到五百不等。
所以九九九虽然出挑,但也不算多。
夏大夫妇没什么可羡慕妒忌的。
可是那六辆吉普上卸下来的东西着实是叫人眼红。
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还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有一大堆家电家具。
村民们就议论着说沈老三是个实诚人,恨不得把县城的家具市场都给搬过来。
自行车除了传统的二八大杠给岳父,还送了一辆女式自行车,带车篮那种,这种给女人用不知道多方便。
就连沈母都有点酸。
这个儿子从小皮实不服管教,也不爱跟家里人说话。
整个一黑小子,疯小子。
去了部队后没在自己个儿跟前,沈母原本也就没指望这个儿子了。
儿子养在跟前的都跟爹娘不亲,还能指望着国家给自己养大的孩子跟自己亲?
碍于孝道愿意孝敬他们,也算这个孩子没白养了。
不过事实证明,这孩子确实没白生。
这孩子重情重义啊,对夏家那姑娘也好。
不过站在人群后面,由亲妹妹护着的沈菊有些疑惑,她问妹妹,“三哥,他对夏家姑娘还挺好的?”
沈兰心思没有姐姐沈菊那么细腻。
一听这话,下意识就酸,“是啊,是挺好的,女式的自行车我都没有呢!”
她倒是没什么恶意,就这么酸一下。
作为小姑子也是难免的。
都说女孩子在家里兄弟结婚后总会有一段适应期。
毕竟自己的亲哥哥或是亲弟弟最重要的,除了母亲之外的女性角色一下就不是她了,总有一点不适应。
在沈兰看来就是这样,三哥给三嫂家都买了女式自行车,我还没有呢。
不过她也就是这么一酸,人之常情。
很快也就反应过来,我沈兰可是自己有工作的人,几百块的金手链说买也就买了,还差一辆自行车?
要有了自行车,回家也方便多了不是?
回头攒点钱也给自己安排上。
但沈菊的心思就比较细腻。
按理说,三哥跟夏家姑娘订婚前都没见过面。
自家三哥十几岁就去了部队,难道三哥真的是因为对爹娘给他定的对象满意才会这样?
沈菊总觉得,自家三哥这么重视夏家姑娘,肯定是还有其他原因。
比如说,这两人是不是一早就“勾搭”上了?
可自家三哥比人家夏家姑娘大七岁,自家三哥还在家的时候,人家夏家姑娘跟流着鼻涕的小妹还小呢!
说这样的两人之间有什么,那肯定是个笑话。
如果自家三哥那个时候就勾搭上了人家夏家姑娘,夏叔和夏婶儿不得打死她三哥?
沈菊怎么都想不明白。
奈何她小妹大大咧咧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问她肯定是什么都问不出来的。
所以沈菊干脆就没问。
不过,跟沈菊一样,有着同样的疑惑的自然不在少数。
“沈家这个儿子算是白养了,还是夏家夫妇俩聪明,虽说只生了一个儿子,可有了沈老三这个半子,还不是什么都有了。”
不得不说,说这话的人其心可诛。
这话很快就得到了夏大伯母的认同。
她的语气更酸,“啧啧,方玉琴,你这心机也太深了,只要了九百多聘礼,却让女婿给你家买了那么多东西!这些东西加起来就要好几千了!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啊!”
“养闺女要是都跟你家一样那么赚钱,我看都别生儿子了,儿子才是赔钱货,大家干脆都生闺女算了!”
她是越想越妒忌啊。
别看她闺女出嫁,拿的是三千彩礼,去的也是县城酒店,可除了彩礼,她的好女婿屁都没给一个。
这就是用心和不用心的区别。
人往往就是这样,不比较也没觉得自家女婿有什么不好。
自家闺女那么有本事,去县城玩都能钓个金龟婿。
可有了对比之后才知道,自家女婿也太敷衍了。
看看人家,这才叫上心,才叫把人家闺女放心上!
夏大伯母越想就越生气,连带着对韩父韩母都没了什么好脸色,还企业家呢!
韩父韩母:?
他们这次来是有任务在身的,除了看儿子之外,就是看看儿子这次招的“女工”。
结果忽然发现“亲家”看他们的眼神不一样了。
韩父韩母,确切得说,这两人确实跟韩风有血缘关系,是韩风的亲叔叔和婶婶。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也不好出来“工作”。
就由亲叔叔和婶婶代劳了。
两人过来后也没怎么跟韩风单独相处,但自家干的事情自家清楚,所以这两人也没露怯,就厚着脸皮当什么都不知道。
夏母气得面色发黑,真恨不得扑上去,撕了妯娌的那张破嘴。
可想着今天是自家闺女的好日子,总不能为了这种人破坏了,就强忍着没发作。
夏可欣可忍不了。
她刚要发作,就把夏可晴抓住了手腕。
夏可晴对她摇了摇头,这小姑娘不由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