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作者:迟归鹤
简介:
同悲和尚生来无情,远离红尘二十余载却始终难悟禅机。
慈光寺的住持师父明言他命中尚有一劫数未消,此劫不解,永难成佛。
奉师命一路向北,于歧阳山中仙人庙外初遇那一抹妖异的红。
世人眼中,裴锦春既是不问缘由便杀妖取丹的恶道歧阳子,也是受百姓世代香火供奉的慈悲上仙。
本都是无情人,却被一道命中劫连在了一起。
冷心冷情 和尚攻 X 人美心狠 妖道受
同悲 X 裴锦春(歧阳子)
*非传统佛道,有作者私设,不能接受者慎入。
*有前世今生设定,所以没有明确的年上年下之分。
一句话文案:和尚x妖道
标签:前世今生、和尚攻、美人受、微虐、阴差阳错
第1章 歧阳“仙”(一)
辽西之地向来苦寒。
且不说这里本就是中原天朝与匈奴接壤之处,连年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单是土地贫瘠难有收成这一条,便足够令百姓活得艰难了。
辽西地处北方,风虽大却异常干燥。七月的正日头晒着,刮来的风竟也是热的,徒步走上一阵便大汗淋漓,只觉闷热得厉害。
这般磋磨人的天气,便是苦修行者也未见得能顶得住。
在途径第三座空城而未见一个活人后,僧人中终是有年少些的捱不住,出声唤住走在最前的师兄。
“了觉师兄,我…我渴得实在难受…”
小和尚虽羞于开这个口,奈何身子实在撑不住,不得不说了。
被唤作了觉的僧人闻言面露难色却并未苛责,只因他们随身带的水早已消耗殆尽。如今各自水囊即便还有剩余,那一小口水也不过是聊以慰藉,解渴却是不够的。
自十余日前入了辽西,他们便再未见过一个活人,入目皆是沙地或是干裂的田地。莫说寻人讨口水喝了,沿途便是连一池水都没见到。
即便他们并非只会念经的僧人,可再深厚的修为如今也不能凭空变出一瓢水来,至多是让他们能比寻常人多捱上些时日。如此下去,莫说住持遣他们下山办的事做不成,怕是寻到目的地前便会先被渴死。
思及此,了觉不由面露愁色。正此时,一只几近干瘪的水囊被递到小和尚眼前,摇晃间还是能听到里面有水。
了觉扭头看去,迟疑了下开口道:“同悲师叔,水给了小师弟,你……”
面容颇为年轻的灰衣僧人只是双手合十,尽管他此刻嘴唇也已苍白破皮,面上却始终无悲无喜,只淡淡道:“无妨。”
“多谢小师叔!”
小和尚感激地看了眼对方,只稍稍犹豫了下便接过了那水囊。余下的水其实也不多,可总归是能让几近干涸的嗓子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了觉不敢再多逗留,毕竟这一行中唯有他和小师叔同悲年岁辈分最长,可他们的水也都给了年轻些的师弟们,若再来一回,可就真是无计可施了。
幸而此行离寺是为镇邪除恶,同行的几位师弟虽年少不经事,可到底是寺中选出的出众僧人,多少还是有些智慧与定力的。
如今不需了觉多说什么,众人也都能明白他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也因未在沿途的几个镇子里探查到邪祟痕迹,心中虽仍对这里空无一人的景象感到疑惑,但到底是无需过多担忧的。
山穷水尽之前,一行人终是遇上了人。所幸对方也是个好心的,回乡的行商自是不缺吃食与水,僧人们只求了些水,吃食说什么也是不肯收的。
交谈间提及辽西境内的古怪,那行商便道出了原由。众僧初时听着,倒是与邪祟异象无关,只是百姓在那些穷地方实在活不下去了,又兼辽西歧阳镇有仙人显灵之说,人们见那里日子过得富足安乐,便举镇都搬了去。
如今一个地方不算大的歧阳镇竟几乎容纳了整个辽西的百姓,实在住不下的便在镇子方圆几里自己盖房搭棚住了下来。
说起歧阳镇的仙人传言时,那行商眉飞色舞,言语之中更透露出笃信之意,听得众僧不由心生猜测来。
倒不是说这世上不能有修仙的渡劫成仙去,毕竟连他们这些出家的僧人都有可能一朝参悟禅机,修出佛骨金身来。只不过此前离寺时,住持曾明言邪祟阵眼便在这辽西之地,此刻又听得那玄乎其玄的仙人传说,诸事串联起来就未免多出几分蹊跷古怪来。
“幸得施主慈心,贫僧等在此谢过。”
了觉等僧人双手合十,谢过了那行商。后者忙摆摆手,谦虚道:“师傅们这是说哪里的话!做善事本就是应该的!这歧阳镇上的人能过如今的太平好日子,都是百年前得了上仙赐福庇佑。仙人都做善事,咱们更不能落下!我瞧几位小师傅多日奔波疲乏,若是要寻个落脚的地方,不妨去镇子上歇歇,也不远!咱们歧阳镇虽说信仙不信佛,可都是老实人,定会好好招待几位师傅的!”
那行商说得真诚,众僧心中亦有探查歧阳镇之意,便没有推辞,与商人一道去了。
此去路途并不远,临近了倒真如那行商所言,镇子外住了不少人家。往来并无查验通关符碟的官兵,一问方知这里早几十年前便没有官府的人了。
按理说,这歧阳镇背靠连绵高山又不临海,水路不通、陆路亦不通达,原该是贫瘠穷困之地。然而众僧眼中所见,却完全是一派富足安乐的景象,俨然与世隔绝一般,心中怀疑愈发加深了。
沉默寡言的灰衣僧人在踏进城门后忽得停住脚步,似是觉察到了什么一般,目光转向西北靠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