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的贤妻(42)

作者:月明珠 阅读记录

也许他方才在紫薇院等她不及,去了宋婉柔的院子,之后刚从她的院子回来,恰让她碰上了。

这么说,那本札记,他看到的可能性并不大。

只是想要和离的事瞒着他,她到底有些心虚,片刻后她定了定神,如往常般温柔地道:“今天是夫君的生辰,用过饭了吗?”

他的生辰,按理来说,即便他自己不想过,祖母与婆母也该给他摆一桌生辰宴,庆祝一番的。

只是他年少时便离家去了边境,一呆便是七八年,再回府时,已没有了过生辰的习惯。

祖母与婆母也早已忘了他的生辰是哪日,他不提,也就无人关心那么多了。

倒是与他成亲那一年,知晓了他的生辰日是重阳节,她便一直等到他晚间回府,亲手给他煮了碗长寿面,算是过了个简单的生辰。

她没话找话这样随口问了一句,谁料,裴秉安未置可否,只是道:“云瑶,我想吃碗你煮的长寿面。”

苏云瑶:“哦。”

她就不该多此一问,还得去费劲给他煮面。

不过,给他煮碗面也无妨,她也正好趁此探一探他到

底有没有看到她的札记。

她在厨房煮面,裴秉安便如之前过生辰时一样,负手立在一旁,默不作声地看着她。

炉灶的火升腾起来,苏云瑶道:“夫君,帮我添水。”

他淡淡应了一声,按照她的吩咐,舀起一瓢水,倒进锅里。

苏云瑶取了一把长面过来,等着水开的间隙,笑着看向他,道:“夫君方才在院里等我,怎么忽然走了?”

裴秉安神色如常,淡声道:“有事要做,便先回来了。”

苏云瑶似信非信地看了他一眼,垂下了长睫。

这厮说话滴水不漏,想从他嘴里套出话来,没那么简单。

水开了,她把面扔到锅里。

看到长面在锅里浮沉,她不由有些感慨。

时间很快,一晃三年了,算上这一次,她已经给裴秉安这厮煮了三回面了。

其实她自小娇生惯养长大的,身边丫鬟小厮成群,几乎未曾动手做过饭,甚至苏家出了事以后,家境落魄了,也都是婶母为她做饭做汤,不舍得她动一根手指头。

成亲第一年,给他煮长寿面,是她1回 学着做饭。

那时煮沸的热水差点烫到她的手指,怕沸水溅出来,她动作飞快地往锅里扔了根长面,便远远站在旁边等着。

直等到长面飘了很久,看上去好像熟了,她才用一个长长的笊篱捞了出来,放在一只大碗里,搁了一点点酱油和盐巴,端到了他的面前。

这面其实寡淡得很,只有一点咸味,他却说不错,还埋头将面吃了个精光。

她深受鼓舞,去年他过生辰,又给他做了一回。

不过,所幸这是最后一回给这厮做面了,若非为了探究他的虚实,她才不想动手。

不消一刻钟,一碗热面便端上了桌子。

裴秉安如往年一样,低头一言不发地吃着面,苏云瑶托腮盯着他,旁敲侧击地问:“夫君方才在我屋里,可看到妆台上放着的簪子了?就是那只绛色的,簪顶镶嵌着只红玉石的簪子。”

簪子是假的,她根本没有那样的簪子,她这样问,只是为了确认他是否注意到了她的妆台。

如果他断然否认或是犹豫思考,就说明他肯定看了她的妆台,也就意味着他翻阅了她的那本札记。

可裴秉安头也没抬,声音如常地说:“你需得问问丫鬟,我在次间坐等着你,没注意什么簪子。”

苏云瑶无声轻舒了口气。

饶是他目力再好,次间与里间隔着一道珠帘,他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形。

再者,像什么钗环首饰之类的,他压根不关心,所以不注意,是在情理之中。

苏云瑶神情轻松地坐在一旁,纤细的手指欢快地叩了叩桌面。

等他用完了面,她微微一笑,如释重负地说:“夫君,那我回去了。”

裴秉安不动声色地凝视着她。

直到这一刻,他才赫然发现,自她嫁给他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永远是一幅这样温婉柔顺挂着笑容的模样。

就像是戴着一张面具,遮掩住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只留给他一个贤妻的形象。

她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不清楚。

她为何不想做他的妻子?他也不明白。

他可以给她一封和离书,让她不必在他面前假惺惺地扮演贤妻。

可不知为何,有个突兀的念头在脑海中疯狂肆虐,盖过了所有纷乱的思绪,不断地叫嚣着怂恿着,告诉他,让她留下来。

他从来都是个理智的人,这一刻,却鬼使神差地听从了那个无知念头的吩咐。

“云瑶,别走了。”他别过脸去,遮住眸中的黯淡郁色,伸出大掌握住了她的手腕,“今天是我的生辰,留下陪我吧。”

第23章

烛火突然噼啪响了一声。

苏云瑶没有开口,房内一时更显安静。

她垂眸,看着被裴秉安攥在掌心中的手腕。

他手指修长劲挺,指腹带着一层薄茧,手劲大得出奇,几乎像禁锢住她一样,带着强势而不容拒绝的霸道。

她轻轻动了动手腕,试着摆脱他的大手。

沉默片刻,察觉到她连被他触碰都不愿意,裴秉安唇角抿直,悄然卸了手上的力道。

桎梏松开,苏云瑶轻吸一口气,下意识揉了揉被捏疼的手腕。

她清了清嗓子,温婉又带着歉意地笑了笑。

“夫君,正因为今天是你的生辰,我才不能留下来。”她的视线落在他腰间的香囊上,秀眉扬了扬,“婉柔妹妹记着你的生辰,她会陪你的。”

上一篇: 长相忆 下一篇: 长公主还朝后 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