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逃妻实录(26)+番外

作者:盖子拧不开 阅读记录

“瑶儿放心,青桐不过受了些轻伤。我已命人请郎中给她医治,眼下正在下房养伤”。

“真的?”

“自然是真的。姑母什么时候骗过你?”柳氏心里叹一口气,看来这事真把瑶儿吓坏了。本来安静沉稳的性子如今变得惊弓之鸟。

“我去看看她”,李妙善听完二话不说就要掀开被子下床往下房奔去。

柳氏呵斥她:“你身子未好,疯疯癫癫到处跑什么?都跟你说了青桐无碍只是皮外伤,至于如此心急如焚?昨晚你高烧昏迷差点丢了半条性命,眼下情况比青桐还要严重万分”。

“听姑母的话,先躺回床上好好休养。待养好身子青桐的伤也好得差不多。到时候姑母再让她回你身边伺候,如此岂不美哉?”

柳氏说完便吩咐旁边庆嬷嬷:“快叫胡御医过来”。

李妙善看到姑母愈发阴沉不虞的脸色,无可奈何只能重新躺回床上。嘴里还在反复确定:“青桐当真无事?”

“千真万确”。

“可我刚刚梦到她满身的血倒在雨幕里……”想到方才

如同亲身经历般,李妙善就忍不住难受。

“姑母跟你说过多少遍,梦都是反的。再者谢家百年士族门阀,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打死丫鬟这等惹人诟病之举”。

“那就好”,李妙善听完长长舒一口气。

庆嬷嬷带着胡御医进来,“夫人,胡御医到了”。

柳氏眼睛倏然发亮,转身站起来道:“劳烦御医看看小姐身子如何了?”

“夫人稍等,老夫这就为小姐查看一番”。胡御医是宫中太医院有名的太医,专为宫妃皇室及门阀高官诊脉看病。

他低头打开药箱子,拿出诊帕覆在李妙善手腕处,小心诊起脉象来。

片刻后起身朝柳氏行礼:“夫人,小姐脉象虚浮乃急火攻心所致。须得好好静养,万不可再劳神伤心”。

“昨晚汤药的配方不变,连着煎服三日,一日三次。如此三日过后小姐病情自会痊愈”。

“如此甚好”,柳氏从椅子上坐起来,对旁边嬷嬷吩咐:“庆嬷嬷,你领着胡御医出去,记得要重赏”。

“老奴遵命”。

“瑶儿,你昨晚突然晕倒,真快吓死姑母”,柳氏后怕地揉着李妙善的头:

“所幸你身子并无大碍。否则百年之后我有何颜面面对你九泉之下的阿耶”。

“姑母,您待妙善如亲子,阿耶阿娘在九泉之下感激您还来不及”。李妙善脸色僵硬得没有感觉,依旧挤出一抹笑意安慰柳氏。

柳氏听着这话,搭在李妙善后背上的手僵了半瞬,眸色幽深。

一闪而过的愧疚心虚,转眼又消失不见,快得李妙善丝毫未察觉到。

可到底是没有察觉到,还是不愿察觉。只有李妙善心里清楚。

半晌庆嬷嬷折回来,手里端着刚煎好的汤药。柳氏接过来道:“我来吧”。

说着拿起汤勺舀起汤药吹了几口,感觉温度差不多,便递到李妙善嘴边示意她喝下。

李妙善摇头拒绝:“我自己来就行,何必劳动姑母?”

柳氏侧过身子摆脱她伸过来的手,嘴里说着:“你身子虚弱,就别讲究你的我的了。快把药喝了才是正理”。

李妙善还是摇头。她一个晚辈怎好劳动长辈服侍?又不是没长手脚。本来姑母掌管中馈已是繁忙不堪。

见她执意,柳氏故作恼怒:“再不喝姑母可要生气了”。

无可奈何,李妙善最终只能乖乖低下头把汤药喝下。

柳氏看着她乖巧窝在自己身旁,心也不由得发软,笑着赞叹道:“这样才乖”。

想到柳家曾对阿弟做下的丑事,她本想着把李妙善养在身边弥补一二。可人还未及笄便被侯爷定下此婚事。

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等喝完药,她接过帕子小心擦拭侄女嘴角旁黑色的汤药痕迹。看到妙善紧锁的眉头,知道她还在想赐婚那事。

安慰道:“瑶儿,事已至此你就看开些,虽说太子比你大了十岁,却是天潢贵胄、万人景仰的储君。你嫁他就是风光无限的太子妃,不比嫁赵家那个身无功名的小子好上不少?”

“你应该知道,结婚是大事,跟婚前风花雪月浪漫遣倦的恋人不同。往后要面对各种柴米油盐一罐子糊涂事”。

“与其到时候夫妻相看两相厌,倒不如嫁给太子,起码你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手里握着权利。即使最后殿下厌倦你也无妨,底下的妾室通房总归越不过你去”。

“你要知道,男人最不可信。姑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新婚之时主君待我情意绵绵,可最后谢枢谢冲这些妾生子不也一个个接着往外冒?”

说着柳氏面容逐渐扭曲,双手不自觉攥紧榻上的锦被,咬牙切齿道: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为了谢枢的生身母亲,那个身份卑贱的女人而抛家弃子。”

“合着夫妻一场如水中月镜中花,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都怪杨氏那个贱人,要不是她,主君也不会如此恨我……”

柳氏牙齿咬得咯吱作响,呼吸急促起来,似乎陷入滔天的怨恨中。

庆嬷嬷就守在一边,看着夫人神情恍惚,即将要说出心里埋藏多年的秘密。忙大声提醒道:

“夫人,大少爷还在存直堂等您。咱们还是快些回去罢”。

柳氏脑子一窒,终于清醒过来。看到李妙善凑在她前面带着担忧看她。

暗暗松一口气,幸亏庆嬷嬷提醒得及时,否则她在怨恨裹挟之下还不知会说出什么胡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