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渣女前任洗白计划(155)

作者:凌枫紫 阅读记录

她抬眼遥遥向外看去,正是宋柠辰的寝宫所在,看了一会儿,她又拿起旁边的绣绷接着去绣这幅美人图。

·

宋冉这边找完易风眠,就匆匆的赶往工部了,最近工部出图纸是非常忙的。她刚下马车,就在工部的大门口,碰见了来看进度的沈墨之。

“沈大哥,你来看进度的?”

沈墨之看到宋冉,点了点头,“云安公主安好。”

宋冉伸头朝着沈墨之背后看了看,“南萧表哥没来吗?”

许南萧之前可当了沈墨之好久的跟屁虫,宋冉和沈墨之有接触后,才知道,她表哥许南萧和这沈墨之沈大人关系很好。

“太后娘娘和安懿长公主明日就要进京了,陛下安排他出城前去迎接。”

宋冉点了点头,邀请沈墨之进了门。

工部尚书王大人被人禀告,说云安公主和沈大人一起来了,连忙出来。虽然他官至尚书,朝堂正二品的官员,可这两位大佛没一个是他得罪起的。

先不说他工部在六部位次排名最末,话语权最低,就说面前这二人身份,一位是懿文帝的女儿,当今圣上的堂妹,云安公主,一位是陛下的师兄,镇国公府的世子爷,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还是这次皇陵的总督。

都是大佛,没一个他得罪起,敢怠慢的。

“沈大人今日来,是……”王大人试探着看向沈墨之,猜测着这尊大佛的来意。

沈墨之双手背后,气定神闲,“本官今日来,是奉陛下之名,来看看王大人这边图纸绘制的怎样了。”

“是,是,是。”王大人了然,连忙点头,喊人去将这些天的图纸送来,送来后,呈给沈墨之看,嘴上还一直夸赞着宋冉。

“云安公主大才,这些可都是云安公主所绘,很多了得。”

宋冉被王大人夸赞的,努力压制着向上扬的嘴角,保持表面的镇定,可眼神闪烁着明亮的光却是骗不了人。

沈墨之随手翻看了几页,眼神诧异的看向宋冉,他之前对于宋柠辰安排云安来绘制皇陵图纸是很不解的,以为是为了缓解云安公主的思父之情,没想到却是真的绘制的很好。

沈墨之将这些画纸看完,点了点头,“王大人果然是老练沉稳,云安公主亦是才华横溢,奇思妙想,我回去会向陛下禀告的。”

这东西也看完了,进度也掌握了,沈墨之就准备走了,还要去宫里找宋柠辰禀告内容。

“沈大哥,我送你。”宋冉立刻说要送沈墨之出门,她也看出来了,沈墨之在这里,王大人是很不自在,她还有后续一些边角的内容要画,还是先送走沈墨之吧。

“嗯,多谢公主。”

待宋冉将沈墨之送到工部门口,沈墨之刚准备上马车的事情,宋冉突然说了一句。

“我刚刚来工部前,还去了一趟风眠姐那里。”

沈墨之诧异的看向宋冉,试探着问道:“云安公主的意思是……”

“风眠姐已经知道皇兄要选秀了。”宋冉又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没再说了。

可沈墨之是何许人也?他能不懂?立刻明白了宋冉的意思,嘴角一弯,摆摆手,“臣知道了,公主也赶紧进去吧。”

宋冉立刻展颜,点点头,进了工部,边走边想,果然沈大哥和她是一条战线的,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这边沈墨之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手转动着另一只手上的玉扳指,他和宋冉都看的出来,宋柠辰与易风眠二人还是有情谊的。

易风眠他不了解,可宋柠辰这个师弟,他对于这位前未婚妻的执念,他可是知道的很,不是那种说放下就放下那么简单,要是能放下,过去三年早放下了,哪里等到今天。

看起来对这未婚妻不理不睬,可把人放在皇后住的凤栖殿,请太医医治,丝毫没有让人离宫的意思。

这都要选秀了,还让前未婚妻住皇后才能住的寝宫里,他的心思难道还不明显吗?也就他自己现在当局者迷看不清。

第144章

退婚的白月光青梅VS被流放的世子31

想起宋柠辰说要选秀,沈墨之略感头疼,师弟这要是做的过头了,直接玩翻车,媳妇跑了,这个师弟可怎么办哦。

沈墨之轻叹,他这个师弟这些年太苦了,他大抵知道师弟的想法,对那位未婚妻的退婚,就如一把刀插进了他的胸口,随着时间的发酵,这伤口并没有愈合,反而变成了一块腐肉。

一块他纠结着想要挖去却迟迟没有挖去的腐肉。

他冥想了会儿,又想起刚刚宋冉对他说的,看来是想借他之口,告诉宋柠辰。

他要想个办法,刺激一下师弟,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想法。

马车很快到了宫门口,沈墨之下了马车,步行进宫,朝御书房走去。

沈墨之进去的时候,宋柠辰难得没在忙,而是背着手站在窗边,看着书房外的景色发呆。

听见动静,才转身,见是沈墨之。

沈墨之见宋柠辰神色郁郁,故意向他行了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宋柠辰翻了一下眼皮,扯了扯嘴角,嗤笑一声,“沈墨之,你也和朕玩这一套?”

沈墨之嬉皮笑脸的直起腰,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翘起了二郎腿,“这不是想看看长青你当了陛下之后,可变了?”

沈墨之这副随意的态度,倒是让宋柠辰高兴了,他也坐到了沈墨之旁边的椅子上。

“我刚刚去过工部了,看了云安公主画的稿子,长青,你这个堂妹可不简单呐,文恭太后不愧是出身槐阳李家,对云安公主的教导很是不凡,只是可惜,李大家在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后,不久就仙逝了,李家也没了顶立门楣之人,槐阳李家终究落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