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缨离开后,姜夕还在盯着自己的手指发呆。
其实《神农百草经》上记载的,是‘虐疾’。
但如果写的是那个‘虐’,谢缨身边的那位能人……会不会反应不过来?
姜夕从不多管闲事,但偏偏这次……她逾界了。希望这次没有做错。
*
有了姜夕的提示,谢缨带着一众名医很快找到了可以代替茵陈的草药。
时间紧迫,谢缨一头派人去周边的城镇购买相关的草药,一边用飞鸽传书给远在乌岐的贺朝东送信,“希望贺兄对此病有过耳闻。”
事情十分顺利,不过五日后,贺朝东就见到了信鸽。
贺朝东从信鸽的腿上取下了纸条,在泡在水中数分钟后,上头的字迹就呈现出来,“疟疾?”
贺朝东眉头一挑,“难怪女医们迟迟不归,原来是青霉素没用。”
一旁的谋士大惊失色,“连青霉素都没用吗?”
贺朝东显得十分淡定,“很正常,青霉素是‘神药’没错,但又不是不死药,药不对症怎么可能起效,治疗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青蒿,但我不知道具体的方法……”
贺朝东没有什么形象地挠着头,在他那个时代,他的国家早就在五十年前就宣布疟疾消失了,即被世卫组织颁布‘无疟疾国家认证’,获得条件是至少连续三年内疟疾传播途径被切断。而在整个抗疟过程,青蒿素并不是主力军,而是类似喹啉衍生物氯喹,抗叶酸类药物。
贺朝东并没有经历全民抗疟的习惯,但也许由于他生活在南方,环境潮湿闷热,从小学开始便会进行抗疟的宣传,因此还是记得一些方法的,
“奎宁好像可以,让我想想它是从哪种植物中提取的……金鸡纳树,常山,柴胡桂姜汤好像也可以……”贺朝东绞尽脑汁地搜刮着能用上的东西,再与乌岐境内对比。
而谋士见贺朝东陷入了思考,也决心不能呆坐着,去外头寻了几本医书进来,“希望这些典籍能够帮上王爷的忙。”
贺朝东见到医书犹如见到了救星,“天知道我一个化学生还要搞起中药来……虽然这两科都要学四大化学,但还是有壁啊有壁……”
贺朝东第一眼就看见了《神农百草经》,这不是谢兄提到过的那本书吗?
刷刷翻到自己想看的页数,贺朝东细细研读,“常山治虐疾……怎么是这个虐字?”
谋士听到发问,也凑过来,比对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许是王爷写错字了?”
虽然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不信。
“大概吧。”贺朝东没有放在心上,一个错字而已。
谢缨离开前,将乌岐大部分的权利都移交给了贺朝东,让他俨然成为了乌岐的二当家,如今贺朝东调动起人手来也是十分迅捷,将自己从医书得到的草药进行汇总梳理,选取出其中喹啉类衍生物含量比较高的进行提取实验,终于,在乌岐这个庞大的机关运作下,不出半月便得到了高纯度的药物。
之后就是产量的问题了。贺朝东让人马不停蹄地将这批奎宁送去给谢缨。他再三交代:“和青霉素一样,这批药物最大的缺陷是无法长时间保存,务必要迅速,你们再带上一批针管,若是轻症的病人可以采用口服,但若是重病就需要进行肌肉注射……”
忽然,贺朝东的声音戛然而止。
女医们疑惑地发问,“怎么了,贺先生?”
传道授业者,为师也,几乎每个行当的人都受过贺朝东的解惑,因而尊称一声‘先生’
没事,贺朝东只是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有一次谢缨居然异想天开地写信回来让他验尸,他直接气笑了,谢缨还真以为他是神仙不成,连法医都要他来当,不知道自己就是一个臭学化学的吗!
可是在刚才,他忽然,可能也许大概,想起一种手段,很符合当初谢缨在信中对尸体的描述。
多处脏器淤血么……用针注射空气引起空气栓塞倒有这种表现,但最明显的应该是做空气栓塞实验,看看心和肺动脉中是不是有泡沫。
——但怎么可能?
贺朝东摇摇头,真是自己吓自己,他应该是多虑了。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法医,那点可怜巴巴的动物实验经历还是在公司里头轮岗的时候马马虎虎学了一个月,不太靠谱。
贺朝东很快将这点小疑虑抛之脑后。
第59章 第59章徐文洲
有了乌岐那边送来的药物,美林镇的疫病很快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女医们首先让轻症患者服药,按照在乌岐的习惯,拿着铅笔和纸张记录病患的康复情况。
“今日还发热吗?”
“感觉不出来,应该是不烧了。”
“四肢酸痛症状有没有消减许多?”
徐文洲点了点头,他病症较轻,服用了药物之后就好了个七七八八。“多亏了神仙姐姐赐药。”
问话的女医脸一下子微微发热起来,被人称赞医术已经足够让人开心,更何况是如此俊俏的小公子。
“油嘴滑舌。”女医轻叱一声,随即去询问下一位病患。
却被徐文洲扯住了袖子,此举轻浮至极,但配上青年露出几颗牙齿的爽朗笑容,倒让人一下子怪罪不起来。
“神仙姐姐赐下的是仙药吗?”徐文洲一派真诚的模样,“整个屋子里头的人都康复了,是神仙显灵了吗?”
“什么神仙显灵,”女医们可不乐意将王爷和贺先生的功劳让给别人,“你要记好,慷慨解囊的是当今淮阳王谢缨,而治好你们的药物叫奎宁,可是我们乌岐的不传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