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些官场小白们,大多还无党无派,又亲身经历了皇上处置贪官污吏的雷霆手段,不禁对皇上和皇权愈发畏惧。
他们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想着到任后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百姓。
-
抚州一案,闹腾了一个月也落幕了。
御书房内,皇上看着方云宴递上来的奏折,脸色越来越难看。
“抚州一案,真和太子有关?”皇上压着怒气问。
一些不能公之于众的消息,当事情落下帷幕后,方云宴就来找皇上了。
所谓告密,也是早有图谋,一开始就设计好的。
“臣不敢欺瞒皇上。”方云宴开口说道,
“璟王说,查到抚州唐知府和威远伯就行了,再往上就不要再继续查了,他应该提前得知此事与太子有关。
因为抚州一事,就是由璟王牵头做的,还有新科榜眼周书田也牵涉其中,他是抚州人。”
皇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各种情绪,沉声道,“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微臣遵命。”方云宴向皇上叩辞。
“宣周书田进宫。”皇上又将奏折看了一遍,冲旁边的公公说道。
一个时辰后,周书田才到了,身上还脏兮兮的,都是泥,那鞋子更脏,白边都变黑色了。
他这样子,有那御史在,都能参他一个仪容不整,对皇上不敬的罪名了。
皇上并不怪罪,看他这个样子,反而和颜悦色地问道,
“周爱卿这是去农田了?今年京郊那些百姓们的收成如何?”
“今年上半年风调雨顺,收成还不错,交完田稅后,百姓们的余粮留够吃的,还能往外售卖一二换些银子,实属难得。”
周书田说着,跪下冲皇上磕头,真情实感地道,
“百姓口袋有余粮,安居乐业,都是因为皇上爱民如子,励精图治,大赵百姓有皇上您这位明主,真的有福了。”
皇上被他这一通马屁拍的心情舒畅了许多,脸上也有笑容了。
这老实人一旦拍起马屁来,听着就觉得特别真,比那一惯会说话的让人更舒服。
这周爱卿,比殿试的时候会说话多了,成长的很快速嘛。
“微臣还有一事要禀报皇上。”周书田又说道。
“哦?你说。”
“微臣这两日特意统计了一下京郊的农庄收成如何,这些农庄通常是勋贵们租用佃农统一种植。
因为大部分农庄只分给佃农固定数量的粮食,佃农积极性不高,通常粮食产量比百姓家自己的田地收成会差个一成左右。
不过,有家农庄的收成格外好,超出普通农庄收成的五成。”
“这么高?!谁家的庄子?”皇上惊奇地问道。
第187章
看把你嘚瑟的
“回皇上,是璟王府的庄子。”周书田一脸严肃认真地开口说道,
“微臣找农庄的管事仔细了解了情况,原来璟王府的农庄在春耕时,使用了所谓的农作物套种方法,增加了粮食产物。
这农作物套种,在个别的农业著作书中也有提到过这种方法,但是没有产量会增加的验证,就没有普及开来。
微臣在司农司问过了,说是春耕时,璟王府确实调配了两个小吏去帮着研究这套种一事,对佃户们做指导。
现在从结果来看,成绩斐然,让人惊喜!
微臣觉得,夏种时,再继续做类似的农田试验,而且,要增加试验田的数量。
若是秋收时这些试验田的收成能再次显著提升,便可将这农作物套种之法在明年的春耕时推广开来。”
“好,好,好!”皇上听着频频点头,不停地说好,脸上已经满是笑容,
“周爱卿说的好啊!周爱卿果然是实干人才,这才刚刚进司农司,就干出了一件利民利国的大事。”
“皇上谬赞了,微臣万万不敢当的。这农作物套种之法,也不是微臣发明的,都是璟王府那边的功劳。”
周书田闻言,赶紧摇头,诚惶诚恐地说道,
“微臣只是将发现的事实禀报给皇上,这利国利民的功劳,当属于璟王府。”
“千里马再好,也是需要伯乐来发掘的,若无周爱卿的认真负责,仔细统计和对比分析,朕就不会知道璟王府农庄的收成居然这么好。
因为,下面的人都觉得这是很小的事,不会有其他人把它报到朕的面前来,朕也就无从得知。
兴许还要再过好几年,才能推广这个套种方法。”
皇上一脸微笑地看着周书田,对他的功劳这次就说的很中肯了。
这也让周书田不好再辩驳,只能感动地再次叩谢皇上隆恩。
能得这样的明君赏识,能为这样的明君效力,他只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璟王?
周书田对这位未来的小主子,也是敬畏支持的,既然气氛都烘托到这了,周书田便继续说道,
“皇上,除了农作物套种方法外,璟王府农庄所雇佣的佃户干活积极性也很高,精神面貌是最好的。
微臣就很纳闷,便和那些佃户们聊天,发现之所以这样,因为璟王府给他们的待遇非常好。
璟王府并不是分给佃农固定数量的粮食,而是承诺给佃农一亩地收成的四成,这就极大促进了佃农的积极性,督促他们仔细护理庄稼。
若是遇见天灾,粮食产量低或是没有产量,璟王府也会给佃户发低保粮食,确保他们能填饱肚子。
也因此,佃户们对璟王府的赞不绝口,归属感很强,忠诚度也很高。”
皇上闻言,再次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