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清脆响亮,打断了滔滔不绝的御史大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旁边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后娘娘。
顾棠拿起帕子擦了下嘴,又清了清嗓子,道:“贺御史,是吧。”
“臣在。”贺御史虽然行了礼,但语气之间,明显不太瞧得上皇后娘娘。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趁胡羯处于劣势时,将他们赶尽杀绝?”顾棠神情平静地问道。
“是!”贺御史道,“臣认为,成大事者不应有妇人之仁。”
顾棠点点头,竟附和道:“本宫也这么觉得,陛下太仁慈了,否则贺御史这样,早不知被拖出去砍多少回了。”
贺御史愣了下,立刻道:“臣既为言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何惧生死!”
顾棠背稍稍挺直了下,道:“既然想接着打,贺御史觉得该派谁来领兵呢?”
贺御史顿时语塞。
之前谢明峥御驾亲征,不仅是因为他对北疆情况熟悉,更是因为朝堂之上,可用的武将太少了。
北梁除了东方有连绵高山作为天然屏障,不需派重兵守卫外,其余三方皆有敌环绕,情况并不乐观。
偏顾启这么些年重“方士”轻文武,导致朝臣之间愈发青黄不接,否则之前不也至于被胡羯打进都城。
得益于科考,甭管朝堂上文臣良莠有多不齐,怎么明争暗斗,只要有靠谱的老臣坐镇,运转起来不是问题。
毕竟世界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容错率超乎你想象的高。
但武将不同。调兵遣将这事,要天赋要经验。两军交战,那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棋差一招,人命就得不要钱似的往里填。
国运好的时候呢,兵士填得少点就能得一二良将;不好的时候呢,也不用算死多少兵士了,因为可以直接改朝换代了。
梁国若真武运昌盛,谢明峥也不至于谋反的这么容易。
所以,这满朝文武,贺御史还真找不出一个特别合适的人选,除了……
“要斩草除根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了结的事情,”顾棠微微一笑,“贺御史是准备让陛下在北疆呆上了三五年?”
“听说前一阵子,宫里也不太安静?当然,贺御史如此正直,相信定不会有逼宫谋反的心思!”
“但是,为了朝局稳定,本宫认为陛下还是得坐镇京都,您觉得呢?”
贺御史可不敢驳这话,一个闹不好,那就顶上个诛九族的罪名了。
顾棠笑得更加灿烂了:“还是说,贺御史打算自个去试试?”
贺御史支吾了下,底气不太足的反驳道:“我北梁握有天火地火这等神器,此时打胡羯易如反掌,臣相信朝中定有人可担此重任。”
贺御史只顾着与顾棠辩驳,没有注意到,在他说出“天火地火”几个字时,本来只是看戏的谢明峥脸色瞬间阴沉得可怕。
第96章 接着怼
顾棠瞥见谢明峥的神情, 先是有些茫然,忽得又明白过来。
谢明峥一直没有回贺御史的话,不是被对方问的无话可答, 而是在想另一个更严肃的问题。
谢明峥与苏赫巴有协议之事并不算什么秘密, 但是, 里面的内容除了他身边亲近之人,不应有其他人知晓;
至于火药一事,谢明峥同样没有刻意隐藏过地火,但是, 天火面世只有一次示威,因着技艺尚不成熟, 隐患很大, 所以军中并未对外提起, 否则,其他边军索要,这给或不给皆是麻烦。
为什么一个小小御史不仅知道协议内容,甚至还知道天火地火?
幕后之人传递前者消息, 谢明峥还能理解, 但有什么必要的理由,和一个言官提火药?仅仅是为了此刻吗?
顾棠重新看回贺御史, 琢磨着他是把枪呢?还是把枪呢?
是枪的话,打的又是谁?又是何事?
不过, 既然谢明峥还没提起这茬,他就姑且当作不知道好了。
顾棠饮了口果酒, 掩饰方才的怔神,继续道:“贺御史,你见过被火药炸伤的人是什么样子吗?”
贺御史只是听闻有这种东西, 压根没见过,自然也不知道是威力。
“本宫见过。”顾棠压低了下声音,语调冷硬道,“被炸的人血肉模糊。不仅皮肉严重烧伤,藏在地火里面的碎片能崩进人的骨头里,得拿镊子扒开皮肉一片片夹出来,还不一定清理的干净。所以,伤口难以愈合,反复化脓,高热不退,一脚踩在鬼门关前,随时都会去见阎王爷。”
“他们疼,疼得整夜睡不着,不停的呻吟着,哀嚎遍野,有的人受不了,恨不得一死了之。”
贺御史嘴角紧了紧,道:“战争本就残酷,谁还顾得了敌人死得难不难受?”
“哦,”顾棠挑眉,“看来贺御史不太清楚,这地火天火尚有缺陷,稍有不慎,在带着它的人身上炸了也不奇怪。”
“贺御史是觉得,我们的将士就该拿着这样危险的东西,去和敌军拼命?御史大人是恨不得昭告天下,我们的大杀器天火地火有弱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让它失去威慑敌人的作用?”
话说到这里,贺御史已经支吾不出来什么了。
倒不是完全无话可说,只是他还要脸。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这话,你不能和普通的兵士说。
他们或是有一腔报国的热血,或是愿为知己赴刀山火海,或只是单纯的不敢违抗军令,但有多少人愿意成为某个人争权夺利的垫脚石呢?
此刻贺御史若执意让武将兵士再起战火,自己却躲在朝堂之上,怕是要把所有当兵的都得罪了。